12.水中生活的动物
(1)水中生活的鱼--海马
海马属鱼纲海龙科。它身披骨板、马头状的头和体躯成一直角,体呈管状,尾细长能卷曲,是游泳器官,也是缠绕海藻或漂浮物支撑身体停息的器官。由于它们的体型奇特,常被人误认为不是鱼。雄海马尾部有孵卵囊,受精卵在囊内发育。主要产于热带海中,我国沿海均产,可供药用。
(2)近水生活的两栖动物--大鲵
属于有尾目,大鲵科,是我国的特产的珍贵动物。白天常潜居于有流水的洞穴内,往往一洞只有一尾,头多向外。傍晚或夜间出洞活动。肉食性,捕食蟹类,也吃蛙、鱼、蛇等。消化力强。耐饥饿,饲养下只要水质清洁,即使数月不喂食也不致饿死。
大鲵为世界现存的最大的两栖动物。产于我国华南、西南,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鲵肉为著名珍品,常遭不法分子偷捕贩卖。
(3)水中生活的爬行动物--龟、鳖
龟、鳖是爬行纲中最为特化的一类,它的身体宽短,以硬壳保护身体。壳的内层为骨质板,外层或为角质甲(如龟)或为软的表皮(如鳖)。一般营水栖生活(淡水或海水),少数营陆地生活,但产卵都在陆上。常见的种类如龟、鳖和海龟。
(4)近水生活的鸟类--鸳鸯
属于雁形目,鸭科,分布于我国东北地区及内蒙古。雄鸟体长约43厘米,雌鸟稍小。雌雄颜色各异,常成对出现,形影不离。有迁徙行为。春季和大群野鸭混在一起,从南方飞向北方的乌苏里江、黑龙江一带,冬天来临又携带儿女飞向南方的长江中下游及华南、台湾一带。
(5)水中生活的哺乳动物--白鳍豚
属于哺乳类,喙豚科,另名白暨豚,是我国特有的水生哺乳动物,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也见于洞庭湖、鄱阳湖。白鳍豚体表和各“鳍”都为灰白色,腹面为白色,成体的重量一般为100千克,大的也不过200千克。嘴狭长成鸟喙状,向前伸出30厘米左右,约有牙齿130颗,都很锐利,却不是用来咀嚼的,因为白鳍豚吃鱼全似“囫囵吞枣”。有时成群在水中游弋觅食,每隔几十秒或几分钟头顶露出水面呼吸一次。
白鳍豚于2000万年前,原在陆地上生活,后来由于水陆变迁,才移居水中。与环境相适应的结果,前肢变成鳍状,后肢退化消失,身体外形变得同鱼类相似。但白鳍豚仍保持哺乳类的生理特征,惟有眼睛因长江水混浊而退化,像两颗豆子一样镶嵌在额头两旁;鼻子只剩一个小孔,长在头顶上;听觉--声纳系统却特别灵敏,可以在水中探测和识别物体;大脑特别发达,有一定的记忆和思维能力。白鳍豚的数量十分稀少,据统计仅约200头,是世界上淡水豚中数量最少的一种。由于白鳍豚具有特殊研究价值,备受科学界重视,公认为珍贵动物。目前,除严加保护外,并设法人工驯养,以便进行广泛研究。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1.“四大家鱼”与混合放养
在淡水养鱼中,常把鳙鱼、鲢鱼、草鱼和青鱼合称为“四大家鱼”。
鳙鱼也叫花鲢,鲢鱼也叫白鲢。它们都生活在水的上层,鳙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动物,鲢鱼的主要食物是浮游植物。草鱼生活在水的中下层,是食草鱼类。青鱼生活在水的底层,主要吃软体动物是食肉鱼类。另外,生活常说的鲫鱼可以生活水域不同深浅的地方。鲤鱼生活在水的中下层,二者均为杂食性。根据上述鱼类生活在水域的不同层次和它们的食性,可以把上述鱼混合放养于同一池塘,以充分利用空间和饵料。
池塘养鱼常往池塘中投施化肥或粪尿,目的在增加水质肥度,促使浮游生物繁殖,间接地给鱼类提供饵料。
混合放养是对水域进行立体利用。如被草鱼吃剩的草根、草末,腐败后可以肥水、鱼的排泄物也能增加水的肥度,有利于浮游生物繁殖生长,为鳙鱼、鲢鱼提供饵料,向水中投放粪肥除了可以肥水,给鳙鱼和鲢鱼间接提供饵料,同时粪肥的残渣可以直接被草鱼、鲫鱼等食用。所以,混合放养是较优越的养殖方法。
10.鳔
鳔是鱼类控制身体沉浮的器官,它位于体腔背侧,在消化管后面,脊柱、背大动脉和肾脏的腹面,呈薄长囊形,分前后两室,后室有一条鳔管与食管相通。当鱼下潜时,会压缩鱼鳔,使它体积变小,密度相对增加,使鱼体停留在水的深层;当鱼体由深层上升时,水的压力减小,鳔内气体膨胀,体积增大,密度减小,为防止鱼体继续上升,鳔内需排除一些气体,鱼才能停留在某一水层。
鳔调节鱼体升降是一个较缓慢的过程,所以鱼不能很快地上升或下降。
9.神经系统
鱼的神经系统包括脑、脊髓和神经。脑和脊髓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发出的脑神经和脊神构成周围神经系统,分布于身体各部,因此,受刺激时,反应灵敏。
8.动脉血和静脉血
血液名称是根据血内含氧多少和颜色而定,与其他条件无关。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氧多,呈鲜红色,叫动脉血。相反,血液中血红蛋白的结合氧少,呈暗红色,叫静脉血。
其实,动脉血和静脉血内都含二氧化碳和氧,不过动脉血比静脉血中含氧多罢了。那种认为“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动脉血是含氧气的血、静脉血是含二氧化碳的血”等都是错误的。新教师特别注意给学生一个准确的概念。另外,还应注意动脉、动脉血管、动脉血及、静脉、静脉血管、静脉血等概念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区分清楚。
7.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血管名称是根据血管的位置和功能而定的。动脉与心室相连通,把血液从心脏送到全身各器官的血管,或者说离心血流经的血管叫动脉。静脉则与心房相通连,把血液从全身各器官运回心脏的血管,或者说回心血流经的血管叫静脉。连通最小的动脉和最小的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叫毛细血管。
认为动脉是“由心脏发生的血管”“由心脏发出、流向全身的血管”“含氧气和养料多的血管”等都是错误的;认为静脉是“回心脏的血管”“含二氧化碳多和废物多的血管”“由全身流向心脏的血管”等也是错误的。
6.生殖
产卵期间,卵巢体积很大,约占体腔的二分之一。成熟的卵由短的输卵管经尿殖孔排出体外。鲫鱼在春夏之交繁殖,成熟的雌雄亲鱼多选择在水草比较茂盛的地方产卵排精。成熟的卵在水中和精子相遇,进行受精。这种受精方式叫体外受精。鲫鱼的卵属粘性卵,卵受精后,外面的卵膜膨胀成为一个透明的圆球,粘着在水草上进行孵化。鲫鱼每次产卵的数量很多,可产10万-30万粒卵。卵的受精和孵化很容易受到各种不利的外界条件的影响和敌害的侵袭,产大量的卵,保证了种族的延续,这是鲫鱼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结果。
5.血液循环
鱼类的心脏很小,其重量不到体重的1%,血流的速度很慢。这和鱼类的新陈代谢比较缓慢是相适应的。鱼的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弓后面的腹侧,其位置较其他脊椎动物的心脏更靠前,很接近头部,腹面有肩带保护。鱼类具有二腔的心脏,即一个心房,一个心室。心脏中的血是静脉血,血循环路线是单循环。循环路线如下:
4.骨骼
鲫鱼的骨骼长在身体的里面,所以叫做内骨骼。鲫鱼的脊柱分化程度很低,脊椎骨只有两种,即体椎与尾椎。体椎上有肋骨,尾椎上有血管弧。每一个脊椎骨的椎体前后两面都是凹形,称为双凹椎体,为鱼类所特有。
3.鳍
鳍是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运动器官。胸鳍和腹鳍各有两个,分别对称地着生于身体两侧,因此又叫偶鳍。背鳍、臀鳍和尾鳍都是单个的,叫做奇鳍。尾鳍的作用最大,既能保持身体稳定,又能产生前进的推进力;背鳍和臀鳍主要是保持身体的平衡、稳定;胸鳍的作用主要是转换方向;腹鳍的作用较小,只是帮助背鳍和臀鳍保持身体的平衡。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