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1579  241587  241593  241597  241603  241605  241609  241615  241617  241623  241629  241633  241635  241639  241645  241647  241653  241657  241659  241663  241665  241669  241671  241673  241674  241675  241677  241678  241679  241681  241683  241687  241689  241693  241695  241699  241705  241707  241713  241717  241719  241723  241729  241735  241737  241743  241747  241749  241755  241759  241765  241773  447090 

(三)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学生装观察教科书第10页中图书馆-6,描述蚯蚓在土壤中生活状况。

蚯蚓有刚毛有助于它在土壤中运动,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它在土壤中钻穴和呼吸。蚯蚓的钻穴和取食等到活动使土壤变得更疏松和肥沃。

针对蚯蚓的生活状况,引际学生总结出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

试题详情

(二)学生自学教科书的内容,了解生态因素的概念。

教师: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除了这些没有生命的因素外,是否还存在一些生命的因素呢?

学生自学教科书的相关内容,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作出回答:对某一只鼠妇来说,其他鼠妇影响它的生活;还土壤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也影响它的生活,那么这些影响鼠妇生活的其他生物即为生态因素。

教师:没有生命的物体称为非生物,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所以生态因素也就可以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教师:在饭店中有一道菜叫“炸田鸡”,所谓田鸡就是青蛙,提出问题让学生就这一现象展开讨论。

问题:1、青蛙少了,什么多了?什么受到了损失?

2、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

学生展开讨论:青蛙少了,害虫多了,农作物减产,人们经济利益将直接受到损失。

4、  长此下去,将会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将自食难以下咽的苦果。

试题详情

学生讨论,做出假设:(1)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学生分两组:1-5实验小组验证第一个假设,6-10组验证第二个假设。

1、  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一: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在设置明暗条件时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湿土上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玻璃板;一种是湿土上方盖玻璃板,上方盖玻璃板黑纸板。

教师:针对学生出现的两种情况,指导学生怎样才能设置阴暗、潮湿的环境或明亮、干燥 的环境。引导学生讨论:到底湿土上方应该盖什么?干土上方应该盖什么?怎样做才更容易成功?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湿土上盖了黑纸板,干土上方盖玻璃板玻璃板,然后把鼠妇在黑纸板和玻璃板的交界处容易成功。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黑暗潮湿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黑暗潮湿
5
6
7
8
9
明亮干燥
5
4
3
2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2、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2、学生1-5实验小组:假设二: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1)教师推荐实验器材。

(2)实验过程:

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并操作。

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提出开始把鼠妇放在什么位置,此实验更容易成功?

学生:在纸盒内一半铺湿土,一半铺干土,把鼠妇放在湿土和冰湿土的交界处。

(3)5分钟后,鼠妇大多数移至湿土处。

(4)实物投影:各小组实验过程的数据记录。

 
鼠妇的数目
环境
1分钟
2分钟
3分钟
4分钟
5分钟
温暖
5
6
6
8
9
冰凉
5
4
4
2
1

(5)小组成员分析处理所得数据,小组之间交流,得出结论。

预期结论:鼠妇喜欢温暖的环境。

3、  全班学生根据两个预期结论,分析讨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是什么?”

学生得出结论: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有光、水、温度等。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活动结束后,把鼠妇放归大自然。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在日常生活中,人人都要树立爱护大自然、保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试题详情

我们周围有许许多多的生物,生物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同学们用业余时间捉到一些鼠妇,现在同学们想一想,你们都是在什么地方找到鼠妇的,鼠妇到底适应什么样的环境?

试题详情

 教学内容的选择

学习了第一节《我们周围的生物》以后,学生已经知道“生物体都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 也能影响环境。只有适应环境的个体才能生存下来,否则就会被环境所淘汰”,因此本节教材安排“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的内容,是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也是恰到好处的。    本节教材围绕“举例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这一教学重点,以“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和“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两个侧面展开探究。通过“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这一探究活动,这是教材的难点,让学生体验、尝试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并为学习第二章《探索生命》奠定基础,继而讨论光、水、温度等环境因素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进一步总结出生物生活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它们是如何影响生物生活的等,使学生明确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教材通过对仙人掌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分析,以及蚯蚓的结构对环境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教学设计

  本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观察节头的情景图开始,让学生触景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通过对仙人掌能很好的生活在沙漠里而其它植物却不能,启发学生指出水 是影响植物生活的一种因素,继而导入主题。在教学过程,力求通过突破“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探究活动这一教学难点,加深对“生物的生存依赖一定的环境”的理解, 从而顺利完成突出教学重点这一教学目标。  从着力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出发,给学生充分发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协助下去观察,去思考,去分析,去讨论,去探索,尝试由传统教学方法向研究性教学方法的转变。

试题详情

观察活动  在校园或校园周边的公园、绿地、池塘、树林、农田等不同环境,选择两到三种不同种类的生物,对其生活环境进行调查。(可以个人或分小组进行)

试题详情

2、 探究分析影响鼠妇分布的环境因素的实验

试题详情

1、 非生物因素  光  温度  水   大气   土壤  

生物因素

试题详情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