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使学生能识别水生环境与陆生环境的区别。
2. 蚯蚓和家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
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教学方法
谈话式、启发式、探索实验式。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1观察陆地动物,与水生动物比较 ,得出陆地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特点。 ①一般具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 ②一般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 ③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器官。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以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 2、实验 饲养和观察蚯蚓 ① 穴居,食腐叶 ② 体节(环带的有关内容) ③体表湿润 ④运动(肌肉、刚毛) 3.哺乳动物:兔 胎生哺乳 体表被毛 牙齿有分化 消化官长,盲肠发达 心脏四腔 体温恒定 大脑发达 4.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小结: 集中体现陆生动物适于陆地生活的结构和生理特点, |
激情、质疑 情绪激昂 小组讨论、踊跃回答 观察昆虫、蛇、鸟、羊等身体表面的结构,并思考其作用。 思考陆地动物是如何运动的,其四肢有什么特点? 观察蝗虫的腹部变化,说明蝗虫正在进行的生理活动。说明自己是如何呼吸的。 陆上动物受到刺激时的反应,举例说明。(如鹿与狼) 学生分组做实验,并讨论和交流。(从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外部形态、运动方式、体色等) 得出结论 归纳整理环节动物的特征 学生观察兔的体表有什么特点? 观察并比较兔和狼的牙齿,两者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观察兔的内部结构,并与人的内部结构相比较。有哪些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这说明了什么? 兔的大脑发达,对他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举例说明环境的保护对野生动物的保护的重要性。 |
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进入那丰富多彩的陆地动物世界。 让学生每人说出一种陆地动物(不能重复)。 然后质疑:这种动物为什么能够生活在陆地上? 组织学生观察讨论和交流表达。 提前一周布置这个实验,让学生在家进行实验,并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同时提示饲养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并让学生思考。 为什么说兔是哺乳动物? 师分组并组织学生 进行认真观察,交流,指点并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对生展开情感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懂得保护动物和他的栖息地,就是保护人类本身,要珍爱生命。 师生小结 点拨、指导 答疑、解惑 质疑: 进行情感教育 知识回顾 感悟与收获 进一步探究 布置作业 |
1. 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2.通过对“饲养小动物”活动,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小动物、平等对待小动物的情感态度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动物的多样性引发学生对美好大自然的热爱,陶冶情操。
2.通过对“饲养蚯蚓”和测量兔的四肢的实践,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能用实验去验证,最后达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通过对蚯蚓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强化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动物栖息地的保护。
能力目标
2、通过实验和观察等活动,阐述蚯蚓和家兔在运动、呼吸等方面与陆地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运用观察比较分析的方法,说明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的主要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特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