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1648  241656  241662  241666  241672  241674  241678  241684  241686  241692  241698  241702  241704  241708  241714  241716  241722  241726  241728  241732  241734  241738  241740  241742  241743  241744  241746  241747  241748  241750  241752  241756  241758  241762  241764  241768  241774  241776  241782  241786  241788  241792  241798  241804  241806  241812  241816  241818  241824  241828  241834  241842  447090 

 教师:准备青蛙发育的过程录像片或标本,其他两栖动物的图片或录像带。

  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及其原因。

教学方案一:

1、从宋朝诗人赵师秀的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导入课题,引导学生分析诗人咏诗时的心情,分析在什么环境条件下能听到蛙的鸣叫?蛙的鸣叫意味着什么?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心理,同时渗透人文精神的教育。

试题详情

  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试题详情

  青蛙的生殖过程和发育特点

试题详情

3、情感目标:

   通过学生调查身边的两栖动物数量的变化,以及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环境,关注环境变化的意识,增加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试题详情

2、能力目标:

   通过调查和查阅资料,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的能力。

试题详情

1、知识目标:

   (1)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及特点

   (2)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和资料分析,关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试题详情

3.(1)蛙卵发育需要一定的温度和充足的氧气等条件,所以,培育蛙卵的水环境应是水质清澈,向阳温暖,水中最好放有一些水草(如金鱼藻)。

(2)蛙卵发育成蝌蚪后,应用一些碎饭粒或碎菠菜饲喂蝌蚪。还应饲喂煮熟的蛋黄和水蚤等动物性饲料。还应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洁。

(3)当蝌蚪长出四肢时,应在水中放置一块石块或木板,以便蛙能登陆到陆上生活。

试题详情

2.

比较
早期蝌蚪
成 蛙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肢、尾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于在水中游动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后肢趾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试题详情

1.此题意在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寻求答案。图中三位同学所提问题的参考答案如下:蝌蚪在发育的过程中,随着四肢的逐渐长出,尾部也逐渐消失。经科学家研究发现,蝌蚪的这种发育现象是受基因(遗传物质)控制的,就好像是按照编好的“程序”使蝌蚪尾部细胞死亡消失,因此科学家将此称为“程序性细胞死亡”。

刚孵出的小蝌蚪不会取食,经常吸附在卵壳或水草上,靠残存的卵黄获得营养,2-3天后才开始吃藻类和水蚤等。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分析,两栖动物是脊椎动物由水生向陆生过渡的一个类群,在蛙的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蝌蚪生活在水中,具有外形像鱼、用鳃呼吸等特点,说明生物在个体发育的过程中,还保留着水栖祖先在水中生活的特点。

试题详情

2.畸形蛙可能是由于水环境污染而造成的,这种水中有影响蛙正常发育的物质。

练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