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044  242052  242058  242062  242068  242070  242074  242080  242082  242088  242094  242098  242100  242104  242110  242112  242118  242122  242124  242128  242130  242134  242136  242138  242139  242140  242142  242143  242144  242146  242148  242152  242154  242158  242160  242164  242170  242172  242178  242182  242184  242188  242194  242200  242202  242208  242212  242214  242220  242224  242230  242238  447090 

2.白居易诗曰:“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这描绘的是母燕的(  )。

A.贮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试题详情

1.在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过程中,各使用了什么现代化仪器?

(1)能真实地再现鸟巢中亲鸟的情景。             (  )

(2)能提供夜晚池塘边各种蛙声。               (  )

(3)能迅速而准确地处理各种观察和实验中得到的大量数据。   (  )

(4)能观察熊猫产房中熊猫的各种动静及分娩过程。       (  )

A.录像机  B.计算机  C.闭路电视  D.录音机

试题详情

1?学习目标

(1)能说出本节的知识要点:

(2)区别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举例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3)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实例引路

例1  凡是在争斗中经常获胜的雄狮,其颈部鬃毛呈现棕黑色,而一般的雄狮鬃毛为黄褐色。科学家为了解鬃毛颜色对狮群的意义,制作了一只仿真的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狮到身旁来。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属于(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和实验法的结合使用

分析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实验法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或行为产生的环境条件加以改变,来分析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是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行为学研究的,这就是平常说的综合法。本题要求同学们能区分这两种方法,并知道这两种方法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  C。

例2  为了恢复人工饲养的野马在野生条件下饮水的能力,人们把原先导入水槽的橡胶管拉向水坑,一步步诱导野马去水坑饮水。在野马具备了野外独立生存能力后,才能将它们放归大自然。人工饲养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备了什么能力?

分析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动物的行为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先天性行为,另一类是学习行为。后者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行为。人工饲养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在不断适应多变的环境,这样通过多次尝试形成的行为是一种学习行为。

答案  人工饲养的野马从不懂得去水坑饮水到会去水坑饮水,说明野马具有学习的能力。

试题详情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组织学生对照假设,分析实验结果是否支持假设?

如果实验结果不支持假设,应该分析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并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

完成探究实验手册中的相关练习。

第五课时

本节课讲评《新课程课后练习与评价》P8――P12,重点讲述P9的8题,9题,P11的7和8两题。

 
 
 
 
 
 




 
 
本节的一个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通过资料分析,学会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替换或补充分析材料。无论是先天性行为还是后天的学习行为,都是有遗传基础的,而且很多行为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类,如鸟类的迁徙和鱼类的洄游,都是本能和学习结合的结果,教师在处理有关教学内容时不应绝对化。动物的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许多行为有着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要特别注意的是,不要使学生陷入对一些枝节问题的讨论中,从本质上理解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更为重要。教师应注意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先天性行为的局限性、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等讨论题,引导学生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本节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运用实验的方法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关于动物行为的探究活动难以在一节课上完成。教师要努力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课堂上组织好教学也很重要。学生可以从教材提供的两个探究活动中任选一个,也可以根据具体条件替换实验材料或方法,但探究活动一定要做。要鼓励学生提出和实施个性化的研究方案,肯定他们符合科学性的自主性探究;鼓励他们创新。教师还应组织好交流和讨论。

试题详情

5、实施计划。

组织学生分组观察、实验、记录,设计记录表格

试题详情

4、探索计划的交流、完善

组织学生对探究计划进行交流、完善。对有创意的设计给予鼓励。

试题详情

3、制定计划:

1)确定作为研究对象的动物。本组选用鸡作为研究对象。因为鸡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学习能力相对其他小动物来说,强一些,能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在实验前把鸡饿一段时间。

2)准备好适当食物。最好是新鲜的,有香味的,鸡爱吃的,这样在实验过程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选择实验场所。实验场所最好选在教室外面的空地上,要比较安静,不能有影响鸡取食的因素。场所大小以鸡在不绕过障碍物吃不到食,而一旦绕过障碍物就能吃到食物为准。

4)设置障碍,放好食物。用来拴鸡的绳子在1米5到2米左右,两根棍子和食物呈三角形放置,按书上的图放置好。

5)训练鸡进行绕道取食,直到学会绕道取食,记录下训练次数。

试题详情

2、作出假设: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大胆作出可能的假设。如:“鸡不用学习就会绕道取食”或“鸡通过学习学会了绕道取食”“鸡的绕道取食行为是一促学习行为”等。

试题详情

2、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并做好记录。

具体操作是:菜青虫卵的采集由学校生物实验员与学生代表共同完成。饲养地点统一在生物实验室。每个班分成6-8个小组(约6-8个学生/组),每个小组设组长1名,统一管理。每个学生依记录表(见下表)做好观察记录。

预计课时:

1节课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及预期效果
教师活动
研究一种动物的行为
课前学生分小组进行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并做好记录。
对学生进行观察的方法指导,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先天性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首先,1-2个小组派代表向全体同学汇报本组的研究结果和体会,其他小组根据本组获得的不同结果或体会给予补充。从而概括出先天性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汇报,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2、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举例拓展。
 
然后,由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进行动物先天性行为的举例,并分小组将举例写在透明胶片上,以便在幻灯机上展示。
   概括出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特点。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和上台展示,并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课,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此时,在学生的举例中估计会出现动物后天性行为的例子,如果没有这种例子,教师可以设问的方式引出如“小狗见主人摇尾巴”,教师紧紧抓住这些例子引发学生思考,概括出后天性行为的概念与特点。之后,教师将教材上5则资料图片通过实物投影展示给学生,落实这5则资料所属行为。
3、两种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
学习的重要性
分小组讨论两个问题: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有什么意义?2、先天性行为有哪些局限性?讨论之后,各小组派代表发言,通过讨论和教师引导,不仅使学生区分动物的这两种行为,还引导学生认同人类学习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往往事一些简单的、出生时就必不可少的行为。而学习行为则是动物不断适应多变环境,得以更好的生存和繁衍的重要保证。学习的行为越多就越能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其实人也不例外。)
巡视,并旁听学生的讨论。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引导学生思考,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
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并组织其他同学认真听取同学发言,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注意激励学生,并进行积极的评价。
引导学生认同人类学习与自身学习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的引导和强化。
课堂小结
 
内容的小结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

附:

菜青虫卵的采集和隔离饲养记录表

班级
 
姓名
 
第  组
菜青虫卵的来源
 
试验组所用材料
 
对照组所用材料
 
观察具体时间
天气(阳光、温度)
实验组现象
对照组现象
备注
1、
 
 
 
 
2、
 
 
 
 
3、
 
 
 
 
结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