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消化系统的组成,
多媒体展示:消化系统组成和功能。
回顾:七年级上第五章第一节"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时,对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了一定的认识,请说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游戏:找朋友。消化腺及其分泌的消化液一一对应。
准备两组头套,一组写有: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另一组写有:唾液、胃液、胆汁、胰液、小肠液。十名同学分两组分别让消化腺和消化液找到自己的朋友。通过游戏表演,减轻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压力,使知识掌握更轻松更深刻,做到寓教于乐。
②口腔部分的教学
讨论: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
A.牙齿的结构
多媒体展示:牙齿的结构(特别要弄清楚牙本质和牙骨质的位置以及釉质和牙龈的位置,这是学生经常容易混淆的地方。)
展示:牙齿的模型(要求学生指出牙齿的各结构。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B. 牙齿的卫生保健
教师:检查调查报告
讨论:(1)班级同学的龋齿发生率
(2)龋齿发生的原因(展示龋齿发生的过程)
(3)预防龋齿和防止龋齿进一步恶化的方案
③小肠的结构
小肠的结构与小肠的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利用多媒体课件分层展示小肠结构,着重指出小肠绒毛内的结构,这有助于为讲述小肠的消化和吸收作用奠定基础。
实验:(1)用放大镜观察培养皿中的一段小肠。(进一步探究鸭小肠的内部结构看看与人小肠的结构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特别提醒:观察小肠绒毛实验成败的关键有4条:①小肠必须新鲜。②小肠内壁必须洗干净。③放大镜的倍数要大一些。④把小肠内外表面都放在清水中。
讨论:在用放大镜观察小肠绒毛,用手指在轴膜表面左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小肠内表面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呢?
(2)自制小肠模型
第二课时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
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学生:小品表演
教学过程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人体生长发育的进行各项活动所需要的营养物质都来自于食物。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如水、无机盐、维生素等能溶于水,能被人体直接吸收利用,其余的营养物质必须经过人体的加工才能被利用。那么营养物质为什么需要加工?要经过怎样的加工?又是由我们身体的哪些结构来完成这一过程呢?对,营养物质的加工、吸收是通过人体的消化系统进行的。
①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②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③运用实验法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并得出合理的结论;④尝试解读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吸收的曲线图;⑤分析小肠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3.尿糖试纸说明(见下图)
教学后记:
2. 检测麦芽糖的存在和含量的多少:可使用尿糖试纸。麦芽糖可使尿糖试纸变色,且麦芽糖的浓度不同,试纸改变的颜色也不同。
尿糖试纸使用方法
(1) 将试纸浸入液体中,湿透约1秒钟后取出。
(2) 在30至60秒后观察试纸颜色并与标准色板对照,测得结果。详见下表说明:
尿糖试纸颜色 |
液体中麦芽糖含量 (mg/dl) |
符号(“-”表示“阴性”; “+”表示“阳性”) |
蓝色 |
“无”或“微量” |
- |
绿色 |
100 |
± |
浅黄绿 |
250 |
+ |
深黄绿 |
500 |
++ |
浅棕色 |
1000 |
+++ |
深棕色 |
2000 |
++++ |
1. 检测淀粉的存在:可使用碘液--淀粉遇碘变蓝。
3. 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难点:淀粉的化学性消化过程以及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酶的作用
课前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有关实验。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
学生活动 |
教师活动 |
引言: 当我们慢慢地嚼馒头时,常常感到稍有些甜味儿,这是什麽原因呢?是不是馒头里含有那种甜甜的糖? |
观看、思考 |
演示实验:将馒头泡在水中, 检测馒头水中是否含有麦芽糖。 |
1、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
分组实验 同组学生既相互分工又相互协作,对照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
归纳实验结论,提出并强调消化酶的作用。 |
2、淀粉的消化 |
观看动画课件,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
通过演示动画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淀粉的整个消化过程。 |
3、消化的概念 |
通过淀粉的消化过程,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消化的概念。 |
启发、诱导 |
4、简介消化道和消化腺 |
读消化系统的组成图。 |
引导学生讲解消化系统的组成。 |
5、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
读图,找出蛋白质、脂肪的消化部位。 |
用课件简单讲述蛋白质、脂肪的消化过程。 |
6、总结食物中六大类营养物质的消化过程。 |
倾听 |
讲授 |
课后反思:
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难点。之所以是重点,是因为没有酶就没有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之所以是难点,是因为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学生来讲十分抽象。
本节课运用实验和演示制作的计算机课件两种方法来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对课本上原有的实验进行了改进,不仅用碘液检验淀粉是否存在,还增加了用尿糖试纸检测麦芽糖的有无及多少。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淀粉只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才能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酶的重要性。又通过用尿糖试纸分别检测“经过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和“未经牙齿咀嚼和舌的搅拌的馒头”在人工口腔内产生的麦芽糖的多少,证明了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更多的淀粉变成麦芽糖,从而认识到物理性消化对化学性消化的促进作用,理解了吃饭时细嚼慢咽的必要性。
在学生通过实验知道了淀粉经过淀粉酶的作用变成了麦芽糖之后,我又利用制作的动画课件示意了淀粉在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成葡萄糖的整个过程,使这一看不见的、难以理解的化学性变化形象化、明朗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最后,还利用计算机课件示意了蛋白质、脂肪的化学性消化。
虽然这节课基本上做到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但仍有一些地方值得改进,如课后练习题的处理、“淀粉变成了甜甜的糖”的说法等。
本节课的背景资料
2. 能力: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知识:了解消化系统的组成,理解消化酶在食物消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