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龋齿的发病因素
龋齿的发生常有多方面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l)细菌的作用 细菌的存在是龋齿发生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经实验证明,牙齿完全不接触细菌就不会发生龋齿。口腔内细菌如链球菌、乳酸杆菌能使碳水化合物发酵,在发酵时不断产生乳酸,乳酸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使牙齿脱钙破坏,有机质溶解,形成龋洞。同时细菌产生的蛋白质溶解酶,更加剧了牙齿硬组织的崩溃。
(2)食物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物结构的改变,人们增加了糖的摄入量。在碳水化合物中。蔗糖对龋齿发生关系最大,这种物质粘滞性大,易于停留齿间而又易发酵、极有利于细菌基质的形成和酸的产生。相反,粗糙而富含纤维的食物,有利于牙齿的清洁,又不易于发酵,一般不引起龋齿。
(3)唾液 唾液是牙齿和细菌所处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的量和质对龋齿的发生都有密切的关系。如唾液量大,流速快,冲刷作用强,不易患龋齿,反之,唾液量小,流速慢,粘性大,则易患龋齿,唾液的酸碱度和钙、磷、氟等元素的含量以及蛋白质溶解酶,对龋齿的发生与否均有作用。
(4)牙齿本身的结构 钙化不良,结构松散的牙齿抗龋力低。牙齿排列不整齐,彼此有重叠,牙与牙之间有缝隙、裂沟,这些地方常造成食物的滞留、细菌的存积,因而也成为龋齿的好发部位。
(5)营养和维生素缺乏 偏食,无法摄取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牙齿营养所需原料得不到及时供应,至使牙齿缺钙、磷,缺维生素A、B、D以及氟等物质,也易引起龋齿的发生。
(6)其它因素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某些内分泌紊乱、结核病、胃肠疾病患者龋齿发生率也高。
3.用放大镜观察小肠内表面
用放大镜仔细观察,放大镜的倍数要大一些,这时可以看到,小肠内表面有很多绒毛状的突起。这些绒毛状的突起叫什么?
思考: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绒毛状的突起,这种结构对于营养物质的吸收有什么意义?
2.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
把这段小肠放在盛水的培养皿里,用眼观察小肠内表面,能看到什么?用手指粘摸表面向左或向右抚摸,会有什么感觉?
1.纵向剪开小肠
用镊子取一段小肠,用水洗净,纵向剪开,露出小肠的内表面。
完成课后练习,加深消化系统中各部分结构以及小肠的结构特点。
学生比较小肠与大肠结构图,分析小肠的结构特点:1、小肠的长度2、内壁特点:环形的皱襞; 小肠绒毛;绒毛上有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而且绒毛的表面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增加吸收速度。最后总结得出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
通过游戏“消化系统点点兵”的游戏,学生回答其结构的同时,教师讲授各个结构的功能,最后总结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开始]、小肠、[阑尾]盲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包括(消化道外)唾液腺、肝脏、胰腺等。
其中胃腺是胃壁粘膜内陷,可产生盐酸、粘液、胃蛋白酶。胰脏是分泌胰液,胰液呈碱性,含消化蛋白质、碘粉和脂肪的酶。肠腺是位于小肠粘膜中的微小腺体,分泌肠液呈碱性。肝脏是最大的腺体,分泌胆汁,储于胆囊。胆汁呈碱性,无消化酶,有乳化脂肪的作用。
练习:为何患了胃病的人怕吃硬、冷的食物?
玩“消化系统的结构顺序串串SHOW” 要求:先结合图P32与自身,两分钟后,合上课本,连接上个同学回答的下一个结构名称,错的同学接受小惩罚(为全组的同学准备唾液)。准备消化系统的挂图,学生回答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十二指肠[小肠开始]--小肠--[阑尾]盲肠--大肠--肛门,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肝脏、胰腺、肠腺,初步了解消化系统的结构。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分。口腔中有哪些与消化有关的结构?(牙齿、舌、唾液腺。)口腔只是咀嚼的作用吗?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回忆吃馒头或米饭,细细咀嚼,慢慢品味时有何味道?甜!馒头没放糖,为什么会甜?淀粉是没味的,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馒头变甜,淀粉是否在口腔中发生什么变化?)看看提示,一起制定计划,我们一起来实施探究实验,完成列表。(学生实验后,教师小结整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科学家发现:蛋白质、脂肪在口腔中都不能被消化,只有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一部分变成麦芽糖。麦芽糖有甜味,但它还要进一步消化才能被吸收,什么叫消化?它的全过程是如何的?消化道其他的部分结构与功能怎样?为何胃痛的人要吃软不吃硬?肝炎的人怕吃油腻的食物?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节课分解。
第二课时
引言:上节课我们只是了解了口腔中的消化,下面我们进一步了解消化到其他部分的结构和功能。
(五)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