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530  242538  242544  242548  242554  242556  242560  242566  242568  242574  242580  242584  242586  242590  242596  242598  242604  242608  242610  242614  242616  242620  242622  242624  242625  242626  242628  242629  242630  242632  242634  242638  242640  242644  242646  242650  242656  242658  242664  242668  242670  242674  242680  242686  242688  242694  242698  242700  242706  242710  242716  242724  447090 

五 教学策略:

本节教学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通过一些发人深思的资料,引导学生剖析存在于社会上的健康现象,尤其是学生中间的健康状况,从而全面理解健康的含义。在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时,利用了书上的一份测试题,较全面且客观的评价了每个人的健康状况,同时发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大部分同学面对紧张的学习生活难免会出现一些心理问题,首先让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紧接着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尤其是情绪方面的问题,并学以致用,帮助周围的人也寻找快乐,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份愉快的心情。

六 教具准备:CAI课件  白纸

七 教学过程:

试题详情

          2认识心理健康对健康的重要意义

          3学会保持愉快的心情

试题详情

              2帮助别人保持愉快的心情,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试题详情

           2尝试综合评价自己的健康状况

           3了解保持心情愉快的方法,学会主动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心理健康。

试题详情

 参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会使少年们感到轻松愉快,产生充实感,同时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因此,少年在学习之余,应该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课余活动。这些活动的内容应该健康,活动的形式要恰当,有助于身心的全面发展。

试题详情

(二)同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1.要认识到人与人的关系是相互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每个人都需要爱和尊重,需要友情,需要得到别人的注意和赞扬,需要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达到某些目标。所以,良好的关系,应使双方都能有机会满足其需要,这样才能成为一种和谐的愉快的关系。

 2.客观地了解别人

 要做到客观地了解别人而不受主观态度的影响,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我们平时同别人接触时,大脑里形成的许多印象不完全是直接得到的客观事实,往往是间接推论出来的。间接得到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常常有不少主观成分,要仔细分析、研究,使之客观、准确。应当注意防止以下几种情况:

 (1)根据对方某些个人资料,如籍贯、性别、职业、职称、政治态度等,作出推断。

 (2)根据对方的某一种品质,来推断其整体。例如对某人有好感,常常因为该人在某些方面表现较好,于是就认为其他方面(包括能力和品质)也是好的。也有些人发现对方某种品质表现欠佳,就认为他一无是处。但是用这种以偏概全的态度衡量人,就难以真正了解别人。

 (3)根据自己的投射作用要求别人。投射作用是将自己的某种品质加之于人,如自己喜欢什么,就认为别人也喜欢什么,以己之心度人之腹就是这种现象。另一种投射作用是为了保护自己,起防卫作用。即当事人为了消除内心的冲突、矛盾、内疚,将自己不能接受的意见或情绪,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也难以真正了解别人。

 (4)根据自己的心理定势衡量别人。我们的知觉并不是被动地由外界决定的,往往受心理定势的影响。因此,人们的需要和愿望可能会歪曲外界事物的形象。我们在了解别人时,要注意这些影响,避免得到被歪曲的印象。

 3.坚持自己的人格的完整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有其独特的行为模式,这也是完善的人格的特点之一。一个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首先尊重自己。必须尊重自己的立场,坚持自己认定是正确的原则。

 同别人相处,当然要理解别人的需要,但是要有原则。(1)对于非原则性的问题,可以考虑适当迁就,给予必要的帮助;(2)如果事情与自己的处事原则相矛盾,在不伤害对方自尊的前提下,应坚持立场,婉言说明事实,以求他人谅解;(3)拒绝别人的要求时,要以诚恳的态度说明不能满足其要求的原因;(4)在平时待人处事过程中,应把自己的处事原则和态度明白地表现出来,让别人知道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这样别人就不会过分地勉强你去做你所不愿去做的事情了。

 4.适应社会风俗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社会的风俗是不能忽视的。以个人服装为例,在自己的家里,穿什么都可以,有较大的自由。如果到工作单位去,就应该考虑你的服装是否适合自己的角色。若是因为服装的关系而使别人不愿意和你接近,这是一大损失。假使你拜访朋友或参加集会,对自己的服装就更应多考虑一些,要同当时情境相适宜,不要让主人或自己感到尴尬。处理好服装穿着,既是一种礼貌,又是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

 此外,个人的行为也应与自己的身份相适应。由于个人同时属于不同的社会群体,因而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和时间,个人的身份经常是不同的,这就要求人们能够根据不同身份的特点与要求,恰当地调节自己的行为。

试题详情

(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途径

 1.交往

 交往是少年健全人格的需要。心理健康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必然要同别人发生关系,需要交往。这不仅是工作需要,也是认识和了解自己、认识和了解别人的需要。

 交往也是少年保持安全的需要。少年同朋友来往时,都希望为朋友所喜欢接纳;希望自己所有的身心品质,包括身材、容貌、活动能力、智慧、知识、克服困难的本领,甚至说话、兴趣、服装等,都能为朋友所重视、赞美,为朋友所接受;希望自己在朋友和集体中有适当的位置。这样,他就感到安全。有些少年把参加团队和其他社团活动看得十分重要,他们认为这样归属于某一集体,在心理上,就有了安全感。

 交往也是少年寻找学习榜样的需要。把朋友作为学习榜样是少年时期的特点。在他们看来,父母和教师以及一般成年人的思想行为都已定型,跟不上时代的潮流,转而向朋友学习,希望成为新时代的少年。于是,他们便注意朋友穿什么、做什么、谈论什么、崇拜什么,看什么书和电影,喜欢什么音乐……然后学着去做。所以他们力求同朋友来往,并让朋友觉得自己和他们一样,自己也觉得“我和他们没有什么两样”,大家互相模仿,互相学习,互相增强彼此心理上的安全感。

 与人交往应该热情。当别人有求于自己时,只要正当,就要尽力而为地满足对方的要求,主动帮助别人克服困难。待人要诚恳,赞扬别人要真心诚意,不要阿谀奉承;批评别人要与人为善,不能心存不良。与人交往应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原则问题既不迁就,也不盛气凌人;非原则问题尽量让步或妥协;不应向别人提出一些难以达到的要求。要讲信用,言而无信会使人反感。

 2.沟通

 良好的关系有赖于互相了解,人与人之间的了解要依靠彼此思想和态度上的沟通。经常与人谈心,讨论问题,交换意见,对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十分必要的。

 同别人交谈时,首先要学会做一个会听话的人。要善于耐心倾听别人的说话,不插嘴、不打断别人的说话,要注意细听所讲的事实。听别人讲话,不能只用耳朵,还要用眼睛注意对方的姿势、表情,这样才能听出对方说话的意义。对方说话时所流露的是高兴、愤怒,还是焦急等情绪,有时比话语更加重要。心理治疗者在同其当事人交谈时,关键就在于体会对方的心情。

 沟通思想是双方的事,除细听外,还要说,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意见。说话是一种艺术,这里就言语表达提出几个要点:(1)说话时态度要诚恳。油腔滑调、哗众取宠,即使意见好,也不易被人接受。(2)词句简明。选用对方能理解的词汇,以免对方抓不住要点。(3)避免过于显露自己的才学。谦虚的态度总是容易为人接受。在一般情况下,听话者先接受对方态度,然后才接受对方的意见。(4)随时注意对方的反应。如果发现对方心不在焉或感到厌倦,就应立即停止谈话。

试题详情

(三)学会控制消极情绪

 人们在情绪波动时,行为往往带有冲动性,情绪会促使机体进入紧张状态。过度的激动会消耗大量的能量,这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不好的,所以应该学会控制消极情绪。其办法有:

 1.首先要承认自己有消极情绪。如有人害怕黑暗,若想克服对黑暗的恐惧,先要承认自己对黑暗有惧怕的心理,如果不承认,这种心理障碍是无法消除的。

 2.要找到产生消极情绪的原因。承认自己有某种消极情绪之后,就要找到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比如惧怕黑暗,就要了解最初产生这种心理反应的情景,这样就可以找到惧怕的事物,看是否确实有危险或威胁作用。经过分析,人们一般会发现引起消极情绪的对象并不可怕,这时恐惧心理就会立即消失。

 3.运用克服消极情绪的适当方法。如前面说到的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和减轻心理压力的方法等。

试题详情

(二)减轻心理压力

 心理压力是指受内外环境的强烈影响所产生的情绪上的波动和生理上的变化。一个人长久地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就会产生各种疾病。美国华盛顿大学的霍尔姆斯调查了五千名被试者,制定了“心理压力量表”。他发现心理压力总分达到150-199分时,37%的人健康受影响;达到200-300分时,50%的人体测到健康有变化;超过300分,80%的人要病倒。

 自我宣泄、请人疏导、代偿迁移是减轻心理压力的三种有效方法。(1)自我宣泄,就是采取不危害他人和社会的方式,将内心的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如亲人亡故,痛哭一场就好受多了。(2)有了困扰、不满和痛苦等心理压力时,可以找朋友、同事说出自己的心事,请他们开导,这叫请人疏导。否则,独自闷想、怒气积郁,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而影响心理健康。(3)代偿迁移则是通过另一种活动来弥补不能达到的愿望,通过情绪调节来缓解心理压力。与人发生争吵,马上离开这个环境,去打球或看电视,就属于代偿迁移。

试题详情

(一)避免过度的情绪反应

 人们遇到不称心的事会感到烦恼,碰到愉快的事会感到高兴。但是,不管是烦恼还是高兴,过度都是有害的。狂喜、暴怒、绝望等,都是情绪过度的表现。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情绪过度而猝死的情况是屡见不鲜的。英国著名生理学家亨特是一位性情急躁的人,他在一次医学会议的争论中,由于盛怒,当场身亡。所以,少年应该学会做情绪的主人,当喜则喜,应悲则悲,但不可过度。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