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539  242547  242553  242557  242563  242565  242569  242575  242577  242583  242589  242593  242595  242599  242605  242607  242613  242617  242619  242623  242625  242629  242631  242633  242634  242635  242637  242638  242639  242641  242643  242647  242649  242653  242655  242659  242665  242667  242673  242677  242679  242683  242689  242695  242697  242703  242707  242709  242715  242719  242725  242733  447090 

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分析人体内的细胞是通过怎样的结构和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探究空气质量状况和人体健康的关系。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当能够概述人体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以及肺部通过呼吸运动和组织细胞的气体交换过程,了解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并积极参与防治大气污染的活动。

本章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获取测量、取样和测算等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是学生应当学会的。

第一节: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3、  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试题详情

2、  概述人体肺部和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试题详情

本章位于《课标》的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人”的第二个主题:人体生命活动的能量供给。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目标:

1、  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试题详情

测量方法:三人一组、设计表格,做好记录。为了数据准确,应测定三次,取最大值。师生讨论测胸围差的用具、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在达成共识后,请学生示范操作。使学生明确:①测量胸围差的位置:男生胸前是软尺下缘与乳头上缘平齐,背侧是软尺要在两肩胛骨下角;女生胸前是使软尺经过乳头上方的第四肋骨处;②测量呼气时胸围和吸气时胸围各两次,并计算出两次两者的差值,即是胸围差。

教师:请学生汇报测量结果。下表是某位学生测量结果,此为为例,计算该同学的胸围差。

状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静
80
80.5
80
尽力深吸气时
90
91
90.5
尽力深呼气时
78
77.4
78.2

学生通过感知和测量,知道吸气时,胸廓扩大了;呼气时,胸廓缩小了,吸气和呼气都与胸廓变化有关。

教师:吸气和呼气这两个动作合起来就是呼吸运动。那么,呼吸运动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一起来探究呼吸运动时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根据你的感受,对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作出假设。    教师做曲肘、深肘动作,启发学生讨论、交流,作出假设:胸廓容积变化的原因是有关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教师演示肋骨运动的模型。说明所代表的脊柱,肋骨,胸骨,肋间外肌。提醒学生注意胸廓前后径有何变化。

提问:当“肋间外肌”收缩时,“肋骨”上升,“胸骨”上移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当“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还是缩小了?

学生观察后回答:“肋间外肌”收缩时,“胸廓”的前后径增大了;“肋间外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缩小了。

演示膈运动的模型,说明模型中所代表的胸廓,气管,肺和膈肌。教师一手握住瓶颈,一手向下拉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收缩。此时,请同学们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然后,一手放开橡皮膜,同时说明这示意膈肌舒张。提醒学生观察观察“胸廓”上下径的变化和“肺”的变化。

提问:当“膈”运动时,“胸廓”的上下径和“肺”有什么变化?

学生观察后回答:当“膈肌”收缩时,“胸廓”的上下径增大,“肺”也扩大;当“膈肌”舒张时,“胸廓”上下径缩小,“肺”也回缩。

通过实验学生得出:①肋骨和膈运动的结果,使胸廓扩大或缩小。②肋骨和膈的运动,与肋间肌和膈肌的收缩和舒张有关。当肋间外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的前后径和上下径缩小,这时候胸廓缩小。

教师启发学生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肺容积的变化会导致吸气和呼气? 演示气筒给气球打气的实验:模拟肺容积的变化引起肺内气压的改变。(气筒相当于肺)

肺的容积扩大-→外界气体入肺

肺的容积缩小-→肺内气体排出    学生分析、归纳肺与外界气体交换的原理和过程: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使胸廓扩大和缩小,引起肺被动地扩张和回缩,形成肺内气压与大气压之间的压力差,才使气体能够进出肺泡。

第二课时

引言: 气体在呼吸运动作用下进入了肺,这只是完成外界气体和肺泡内气体之间交换,它不是呼吸的结束,只是呼吸的第一步,只有肺泡内气体与血液间的气体进行交换了,而血液又与组织细胞之间的气体进行交换才是呼吸的实质。那么进入肺泡内的气体与血液之间是怎样进行交换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肺内气体发生的变化。

探究:肺内气体是如何发生变化的?

教师演示喷洒香水的实验,引导学生领会气体交换的原理:一种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至平衡为止。

学生实验、观察:四位同学为一组,一位同学按课本实验的图示吹气。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忆做种子呼吸时释放二氧化碳的实验,也见到了试管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分析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由于澄清的石灰水遇到二氧化碳后会变得浑浊。甲乙瓶中石灰水的浑浊程度不同说明了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气体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对照表:

气体成分
环境中的气体%
呼出的气体%
氮气
78
78
氧气
21
16
二氧化碳
0.03
4

0.07
1.1
其他气体
0.9
0.9

学生从图中分析出:呼出气体中的氧含量,少于吸入气体中的氧含量;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于吸入气体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根据呼出的气体中氧减少,二氧化碳增多的数据,推测其原因与体内进行气体交换有关。

演示肺泡的结构,启发学生思考肺泡结构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特点。

学生概括肺泡适于气体交换功能的结构特点:肺泡数量多;肺泡外包绕着毛细血管;肺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

演示动画:肺泡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提问: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回答:二氧化碳由血液进入肺泡,氧由肺泡进入血液。

教师:肺泡中的氧扩散到血液中;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扩散到肺泡里。

提问:为什么在肺部,静脉血中的氧不向肺泡扩散,肺泡中的二氧化碳不向血液扩散?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在吸入肺泡内的气体中,氧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多,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静脉血中的少。因此,氧由肺泡扩散到血液中;二氧化碳由静脉血扩散到肺泡中。这完全符合气体扩散的原理。经过这样的气体交换,静脉血就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教师:氧进入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结合,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全身各组织细胞。

演示动画: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提问:组织细胞里的气体交换是怎样进行的?

学生回答:动脉血中的氧向组织细胞扩散;组织细胞里的二氧化碳向血液扩散。

提问:为什么氧和二氧化碳的扩散方向是这样的?

学生推测:这是因为组织细胞里的氧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少,而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动脉血中的多的缘故。

师生总结归纳呼吸的全过程:

教学后记:

试题详情

4.肺泡壁是由( )

A.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B.多成上皮细胞构成

C.一层肌肉细胞构成 D.多层肌肉细胞构成

试题详情

3.当我们进行体育活动时,呼吸活动会( )

A.呼吸比较深,呼吸频率不变  B.呼吸比较浅、呼吸频率增加

C.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会加强 D.呼吸深度和呼吸频率都不会增加

试题详情

2.当我们呼气时,肋骨间的肌肉、膈肌的活动状态是( )

A.收缩、舒张 B.舒张、收缩  C.收缩、收缩 D.舒张、舒张

试题详情

1.人体内与呼吸有关的主要肌肉是( )

A.胸部的肌肉   B.腹部肌肉

C.肋骨间的肌肉和膈肌 D.背部肌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