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A、B、C、D、四位同学到李爷爷家做客,李爷爷兴致勃勃的告诉他们,今年又是大丰收。种的萝卜、藕最大的重约5千克,冬瓜最重的二十几千克,四位同学就此发表了各自的意见,请你判断出正确的结论 ( )
A.萝卜、冬瓜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而藕则是水和无机盐
B.萝卜、冬瓜、藕的原材料主要应是二氧化碳和水
C.萝卜原材料是水和无机盐,藕是水和泥池中的营养物质,而冬瓜则是二氧化碳和水
D.萝卜、冬瓜和藕原材料主要由水和无机盐组成,其次是二氧化碳
3.无土栽培是栽培植物的新技术,青菜在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也能茁壮成长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培养液的浓度大小不会影响青菜对水的吸收
B、配制的培养液的主要成分与土壤溶液的主要成分相似
C、青菜在培养液中,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
D、培养液中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氮、磷、钾的无机盐
2.(2008徐州)X、Y、Z是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已知Z细胞液浓度>Y细胞液浓度>X细胞液浓度。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三者吸失水关系的是
1.(2008唐山)右图所示是用显微镜观察根尖横切结构时看到的图像,该部分应该位于
A.根冠 B.成熟区
C.分生区 D.伸长区
31、近亲输血不安全
一般人常认为,病人输近亲的血最安全可靠,因此临床上要求近亲输血现象时有发生。
实际上,近亲输血是不安全的。病人输亲人的血,尤其是一级亲属(父母与子女)的血,危险性更大,这是因为输近亲的血,病人更容易发生移植物抗宿主病。
移植物抗宿主病是指受血者接受了供血者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而受血者对输入的淋巴细胞不能识别和排斥,这些外来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喧宾夺主在受血者的体内植活、增殖、并攻击和破坏受血者的器官组织。这种病发病急,死亡率高。
近亲输血的发病率远比外亲属输血的发病率高,这主要与供血者组织相抗原的单位有关。
因此病人输血以输外亲属的血液为好.
30、危重病人输血须慎重
减少给危重病人输血实际上可以增加某些患者存活的可能性。
加拿大研究人员开展的一项研究,对通常在重病患者出现轻微贫血症状时就给他们输血的治疗方法提出疑问。这向新的研究显示,等到贫血严重时再输血既可以节省医疗费用又有利于挽救生命。
研究获得了一项有悖常理的发现,在输血这个问题上,较为年轻且病情不太重的患者输较多的血反而容易引起死亡。这是因为:
输血很可能抑制免疫系统,并导致毛细血管中血液循环不畅。
29、癌症病人手术要不要输血?
当癌症病人手术时,不少家属总要求给病员多输点血,这样做好不好呢。
1982年国外有人调查了结肠癌症,直肠癌手术治疗的病人,发现在手术中,手术后不输血者的五年生存率为51%。几年后,科学家的研究又发现,输血病人的癌症复发率明显高于未输血的同类病人,并且复发时间提前,戈尔门等学者对281例癌症手术者的研究显示,不输血的生存率明显高于输血组。术中输血比术后输血有更大的危险性。
为什么癌症病人输血会影响生存率呢,这是因为病人输入的血都是别人的,这就如同同种异体器官移植一样,改变了自身的免疫状态,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活性。而这种物质可以刺激淋巴系统产生一种具有免疫功能活性淋巴细胞,多输血就可使身体内抗击癌细胞的兵力,武器都养活或削弱了。
那么癌症病人就不能输血了吗,研究证实可以采用成份输血的办法,就是根据需要输注相应的成份血,对于择期手术病人,提倡病人术前分次抽取自己的血液,贮存下来,手术时再输入贮存的血即可,这样既解决了病人的输血需要,又不影响免疫功能。
28、献血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
科学家发现定期献血有助于减少中风的危险。
德国一名医学权威人士研究发现,血液中的铁成份含量过高会促进血脂的氧化,进而加快血管钙化的速度,增加中风的危险,特别是在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时,这种危险会更大,而定期献血能够降低血液中铁成份的含量,延缓血管的钙化过程,血液中铁成份较低的人,即使是血脂指数超过了正常标准,患动脉硬化的可能性也相对较小,他还认为,男性尤其适合用定期献血的办法来减少患中风危险。
在此之前,科学家们曾注意到,妇女特别是年轻妇女与男性相比较少患中风,但随着年龄的增大,患中风的机会也就随之升高,针对这一现象,奥地利因斯布鲁克神经医科大学的专家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观察与研究,他们发现,这主要是因为中青年妇女定期的月经降低了其血液中铁成份含量的缘故,美国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献过血的男子患心血管病的危险大为降低,男子适当献血有助于保护心脏。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中心心血管病研究小组对献过血的人和未献过血的人进行了跟踪调查,结果发现在献过血的男子中患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未献过血的人的一半,患某些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只有后者的三分之一。
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一现象与体内铁元素的贮存量养活有关。铁元素在人体合成氧化剂过程中起催化作用,献血后体内铁元素贮存量可减少一半,因而人体合成的氧化剂也相应减少。这样血液中的脂被氧化的数量就小,从而养活了附着在血管壁上的沉积物,降低了心血管发病率。
27、走出献血后“进补”的误区?
献血后是否需要“进补”?回答当然是否定的。首先,血液本身具有旺盛的新陈代谢能力,人体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血细胞在衰老、死亡,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血细胞诞生补充,红细胞是血细胞中的长寿者,但也只能活120天左右,白细胞和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了。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全身总血量的5%--10%,完全可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使血量逐渐恢复。据观察,人体内原本有1/5左右的血液存留在肝、脾等“贮血库”一旦失血,这其中的血液就会立即释放出来,参与血液循环,增加血容量。血液中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可由组织液得到补充,而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则分别由肝脏、骨髓造血组织加速合成。因此,适量献血对健康不会有任何影响。
其次,造血的原料主要有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铁、叶酸、维生素B等,这些原料在普通食物里都有。人的血液中最主要的物质是蛋白质,它是合成血红蛋白所必需的原料,在蛋类、瘦肉、大豆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铁是构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份。人体所需要的铁主要有两个来源,其一为“内源性”铁,即红细胞在体内破坏后所释放的铁,它可以被人体利用;其二为食物供应的“外源性”铁,如豆类、菠菜、花生、猪肝等均含丰富的铁。一般情况下,一个成年人每日从食物补充的铁仅需1毫克,就不会造成铁的缺乏。此外,叶酸、维生素B也是造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它们广泛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的肝脏、腐乳等食物中。
总之,就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而言,献血后完全不必多吃或进补各类营养品。只要注意饮食的营养价值,有选择地进食,您失掉的那部分血液会很快恢复。
26、夏季献血不必顾虑
盛夏,一些市民对献血顾虑重重,认为在高温气候中人体极易出现疲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足等,献血后会愈发伤元气,伤身体。
固然,在高温环境中人体能量消耗较大,大量出汗也会使血液中的水分失去一部分,血液浓度相对增加,但只要适当补充水分,通过政党机体调节,对全身血量不会产生影响。
夏季献血,应当精神松驰,心情舒畅。献血后应尽可能休息好,多喝带盐分的饮料,以补充大量出汗而损失的钠,并适当地增加一些富含蛋白的食物,如瘦肉、鸡蛋、奶质品、豆制品等,多吃些新鲜蔬菜、水果、以给“造血工厂”输送原料,加快血细胞恢复。这里还要提醒一句,在高温季节中,千万不要贪凉快、贪油腻,防止暴食暴饮,以免引起消化不良,诱发肠胃疾病。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