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注重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本节内容图片资料丰富,教学中充分利用图解,“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每幅图片都两次呈现,每次呈现的学习要求都不同,注意引导学生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图,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理解文字和图片的内在含义,在此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观察习惯,学生也能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通过“泌尿系统组成”模型直观观察、“泌尿系统组成图”、“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尿的形成过程示意图”等图片观察、“资料分析”中数据资料分析,“帮我释疑”中生活问题剖析,让学生对“尿的形成、排出废物”由关注到理解,到对全过程准确把握。学生通过学习,养成科学的分析方法,培养科学推测、科学思维能力。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合作及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提高。
1、在教法的设计上,体现了“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为主要教学手段。如:“尿的形成过程”教学中将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重组,[看:说“发现”的话] 、[问:说“疑问”的话]、 [想:说“理解”的话]等环节的设计,体现观察→质疑→探究→释疑的完整探究过程,层层递进,由简单到复杂,学习内容、学习要求有梯度,不同层次学生都有能够完成的任务,适应了不同学生的发展,也为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了能力发展的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主动理解“尿的形成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起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体现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2.尸体供肾:即从大脑死亡的人体上取下的肾。一般来说,以大脑刚死亡,心脏未停止跳动前取下的肾最为理想。
自肾移植取得成功以后,医学界还进行了其他器官的移植,并取得了成功。目前已开展的有:肝脏、骨髓、胰腺、心脏、睾丸等移植及心肺联合移植。随着器官移植的开展,将会使更多应得到治疗的患者得到应有的治疗,从而延长他们宝贵的生命。
1.活体供肾:即由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属供肾。
3.肾脏移植后,必须高度重视患者的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以防感染。
随着肾移植成功率的提高,世界各国都开展了大量的肾移植,因而肾脏移植就产生了供肾的问题,目前供肾的来源主要有两种:
2.肾移植后必须合理地应用免疫抑制,预防和治疗排斥反应。由于接受肾脏移植的患者对免疫抑制药的耐受性有着个体的差异,所以免疫抑制剂必须在有丰富经验的医师指导下应用,且术后还须定期随访。
1.要选择适合于进行肾移植的患者,即患者必须是健康情况比较理想,无其他严重疾病的且能耐受较大手术的。
3.可能是肾小球出现了病症,致使红细胞经肾小球进入到肾小囊中,随着尿液排出体外。
4?尿素和无机盐等体内产生的废物,必须溶解在水中才能排出体外,所以,人体在缺水的情况下,也要排出尿液。
2.肝细胞产生的尿素分子,依次经过的结构是:肝脏内的毛细血管、静脉、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肺内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主动脉、肾动脉、入球小动脉、肾小球和肾小囊、收集管、输尿管、膀胱、尿道。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