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856  242864  242870  242874  242880  242882  242886  242892  242894  242900  242906  242910  242912  242916  242922  242924  242930  242934  242936  242940  242942  242946  242948  242950  242951  242952  242954  242955  242956  242958  242960  242964  242966  242970  242972  242976  242982  242984  242990  242994  242996  243000  243006  243012  243014  243020  243024  243026  243032  243036  243042  243050  447090 

教师:真菌引起农作物患病的标本;CAI课件。

学生:收集查阅有关资料,预习教材;课前探究“观察水果和面包的腐烂”,采集的地衣。

试题详情

重点: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难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关系。

试题详情

6、   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试题详情

5、   通过对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和人类关系的认识,让学生体验从正反两个方面辩证地看问题。

试题详情

4、   培养学生课前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评价能力。

试题详情

3、   从多角度、多层次比较全面地认识自然界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试题详情

2、   列举细菌、真菌对动植物及人类的影响。

试题详情

1、   说出细菌和真菌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试题详情

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