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901  242909  242915  242919  242925  242927  242931  242937  242939  242945  242951  242955  242957  242961  242967  242969  242975  242979  242981  242985  242987  242991  242993  242995  242996  242997  242999  243000  243001  243003  243005  243009  243011  243015  243017  243021  243027  243029  243035  243039  243041  243045  243051  243057  243059  243065  243069  243071  243077  243081  243087  243095  447090 

1. 装有煮熟种子的乙瓶在实验中起对照作用。

试题详情

3、分析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得出结论:

试题详情

2、为什么将实验装置放到温暖环境中?

试题详情

实验(一):种子萌发时吸收氧气

演示并观察实验过程

讨论:

1、说出演示实验中煮熟种子的作用。

试题详情

你能解释吗?

萝卜放久了为什么会糠心呢?

粮食为什么要晌干后贮藏呢?

     冷藏的蔬菜为什么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新鲜呢?

花盆的底部为什么要有洞呢?

植物也要进行呼吸吗?

……

试题详情

2.第二课时提供的学生设计并完成的4个实验案例,以及教师引导的学生答辩,都反映了这节课的教学是成功的,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从教学过程看,学生的探究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确实得到了发展。

试题详情

1.第一课时的三个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兴趣小组来演示,这一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改变值得称道。这节课中结论的得出是师生互动中归纳总结出的,学生参与的程度和质量都较为理想。第一课时的最后,又提出新的探究课题,让学生课下完成,又为下一课时创造了多方面的条件。

试题详情

3.学习活动中的两极现象

 上述几个精彩案例,小组同学的思维都比较活跃,能动性较强,知识面也较广。而有些小组的成员好“安静”,喜欢做旁观者,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中,当老师问及时,只是笑而不答。因此学习活动中出现两极的现象。我想这种开放性课堂教学模式,对于素质较高的学生群体来说,是还给他们思维飞跃的空间和激发他们思维创造力的很好的模式,而对另一个群体来说,却不太合适。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想两者兼顾,就必须对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充分考虑,实行分层教学。这是本人的一点想法,在这里提出来与大家探讨。

[教学点评]

试题详情

2.真正实现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1)教学方式的转变

 在本节教学里,始终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首先指导学生准备并操作演示实验,然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讨论分析交流实验结果,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始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咨询者,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提高的促进者,合作学习和探究知识的引导者。

 (2)学习方式的改变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点,从本节课看,学生的学习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1?毖?生由“观众”变成“演员”,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提高了。2?毖?生能积极主动地独立思考,并能合作学习共同提高,在教学活动中,小组同学共同讨论,共同总结。3?蓖?学们能针对发言小组的设计方案等提出一些问题,表现了同学们思维的目的明确,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也是这节课的一大收获。

 整节课学生在欢快的气氛中探索着,虽然他们的语言显得有些幼稚,有些小组的方案设计还有些缺憾,但学生的思维在思辩过程中交叉和发展,充分展示了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试题详情

1.本节教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演示实验和探究实验,不仅感性认识了植物的呼吸作用,而且认识到植物体所有的活细胞都在时刻进行着呼吸作用。并理解呼吸作用的实质和意义。

 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分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实验得出结论并进行交流,不仅认识植物呼吸作用的普遍性和重要性,自学能力、合作能力、思维能力及创新能力也得到培养,同时培养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