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2909  242917  242923  242927  242933  242935  242939  242945  242947  242953  242959  242963  242965  242969  242975  242977  242983  242987  242989  242993  242995  242999  243001  243003  243004  243005  243007  243008  243009  243011  243013  243017  243019  243023  243025  243029  243035  243037  243043  243047  243049  243053  243059  243065  243067  243073  243077  243079  243085  243089  243095  243103  447090 

6.从教学效果看,该课较好地完成了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教学目标。但是,如果能更多地结合生产、生活实际和教材知识,引导学生对由不同原因引起的类似的生物学现象(如:用肥过多、浇水过多、过频引起的作物萎蔫现象)进行分析和探究,将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试题详情

5.该课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组织和处理,如:将第二课时“观察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的演示实验调到第一课的开始,既作为情境导入,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也为教材一开始就出现的“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叙述做了直观的解释,并且通过学生的动手实验让他们看到土壤浸出液中确实存在着无机盐,为后面知识的学习作好铺垫。又如:针对教材中“根尖的结构”知识编排在该课内容之后,不利于学生认识根毛和根毛细胞的实际。通过结合“观察根毛”的活动,播放“根尖显微结构”的视频材料,较好地解决了这一教学矛盾,也为以后“根尖结构”知识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经过上述教学处理,使该课结构更为合理,教学过程更为流畅。

试题详情

4.通过教师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究实验,发现了许多平时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如:“幻想组”的探究实验所暴露出的教师从未想到、也难于解释的实验现象,不仅引发了师生进一步合作探究的活动,而且引发该校生物教研组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通过更合理、更严密的探究实验得出结论,从而科学地解释了实验中难以解释的问题。这不仅体现了教、学互动和教研相长的关系,而且使师生双方都受到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教育。

试题详情

3.多媒体的应用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如:在学生探究的基础上,以“小孩拔河”的动画,生动、形象地帮助学生在愉悦、轻松、诙谐的氛围中理解和掌握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而影片《焦裕禄》片段的播放,则把学生带入与该课知识相关的特定历史背景中,不仅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情境(盐碱地不宜种庄稼)中,而且使学生看到一个为改变环境(改良土壤、治风、治沙)、造福人民而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形象,从而使学生受到深刻的“焦裕禄精神”的教育,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中有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试题详情

2.在这堂课中教师是“组织者”、“顾问”、“引路人”,她给予了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机会,为学生的独立探究提供了线索;学生则是探究的主体,他们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积极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主动参与科学探究的愿望。整堂课的气氛十分融洽,学生和教师始终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合作、交流和互动的。这生动地体现了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平等的教、学关系。

试题详情

1.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主动探究。通过演示、观察和探究活动得出结论。这样既便于教师教,又便于学生学。例如:让学生观察教师课前分别培育在蒸馏水和土壤浸出液中的两株玉米苗,从描述两株玉米苗的生长状况的不同开始,引导学生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动手进行实验,最后得出植物生活需要水分和无机盐的结论。又如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课前进行的“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现象,根据现象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从而得出 “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失水。”的结论。这样,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又培养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

试题详情

4.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提高了对自我价值的认识,迸发了创新的精神,形成了合作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他们的这一切也深深感染了我。在参与他们的活动中,我有很多的感受,也学到了许多东西。

 我参与了“幻想组” “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全过程。这个方案确实很不错,它将定性实验变成了定量实验。用液面和萝卜重量变化的具体数据来说明问题,可以使实验结论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然而实验过程中却出现了使人无法解释的问题。第一次实验,材料放置了一天后开始测量液面和萝卜重量的变化。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从理论上说,浓度越高萝卜细胞失去的水分就应该越多。然而,实验结果是:浸入5%食盐水中的萝卜条失去的水分最多,其次是30%食盐水中的萝卜条,失水最少的是15%浓度中的萝卜。是不是在称量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失误?于是,又做了一次实验,其结果还是一样。为什么会呈现这样一种规律呢?是不是实验放置的时间太长,浸入30%和15%食盐溶液中的萝卜细胞在短时间内死亡了,而5%食盐溶液中的萝卜细胞没有死亡,不断在失水,故失水最多。这个问题的提出受到了其他老师们的赞同,于是同学们将实验时间缩短到半个小时(静置半个小时后开始测量),他们同时做了三组。结果这三组实验显示了另一种现象:失水最多的是15%食盐水中的萝卜,其次是5%,失水最少的是30%食盐溶液中的萝卜。这一组实验结果虽然还不能完全解释问题,但它使同学们看到问题的结果很有可能与我们的推测是一致的。同学们继续缩短实验时间,最后,实验成功了。放置10分钟后测量的实验结果证实,我们的假设是正确的。

 在这个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除了发现实验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实验结果外,还发现:应该先调整好液面再放入萝卜条,这样做每个装置中的液体量才是一致的;称量萝卜必须同步(即:四个量筒的萝卜要同时称重)否则也会产生较大的误差;使用的量筒必须是型号较大的,这样误差才能减小。

 这样的实验研究不仅使学生学到了很多新知识,也使教师发现了许多平时教学中没有发现的问题。

 当然,这节教学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例如,这节课有很多演示实验,原本想让组长或兴趣小组的同学与老师一起准备,然后让他们在课堂上给同学们演示、介绍。但实际操作中发现,学生的学业负担非常重,课余时间十分有限,他们在完成我交给的必须完成的任务后,就再也没有时间参加其他活动了。而且,有个别小组在课堂上设计了实验方案后,课后并没有真正地去实施。此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有的同学时效性差,主要表现为不认真思考,不积极发表见解,而是只作为旁观者聆听,自信心差,不敢说出自己的意见,过分依赖其他同学。汇报过程中相互依赖,只把希望寄托在个别人身上。

 在大班额教学中,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如何面向全体学生,如何去关注那些弱势群体,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这也将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附录(“小孩拔河”动画说明)]

 “小孩拔河”动画的制作和演示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背景是液体环境和一个植物细胞。背景上有两个交互按钮,分别写着“细胞吸水”“细胞失水”,点击这两个按钮就会出现相应的场景。 用小孩人数的多少来表示溶液浓度的高低。假设每个小孩的力量是均等的。

 当分析在清水中植物细胞吸水的原理时,先让学生说出清水和细胞液浓度的高低,然后点击“细胞吸水”按钮,即出现这样的动画画面:植物细胞的大液泡上出现了4个小孩,水溶液中出现2个小孩,他们正在拔河,绳子和水溶液中的2个小孩不断地向细胞的方向移动,它们移动的方向就代表了水流动的方向。此时,背景中的植物细胞逐渐胀大。

 当分析在盐水中植物细胞失水的原理时,点击“细胞失水”按钮,出现与“细胞吸水”相反的动画场景,背景中的植物细胞逐渐缩小。

 此动画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生动、活泼、有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教学点评]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这束缚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而该课为学生构建了一种愉悦和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了多条主动获取知识的渠道,并设置情境自然而然地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问题的解决,从而改变学生单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真正做到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在交流和合作中主动构建知识,发展多种能力。作为一个新课改的成功的教学案例,该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试题详情

3.《焦裕禄》影片片段的播放不仅使学生看到了盐碱地不宜种庄稼的真实场景,进一步明确了根毛吸水的道理。同时,也使他们了解了一位不同时代的英雄,一种实在、可视、可学的人格和工作精神。

试题详情

2.探究细胞吸水和失水原理的教学设计是合理的,教学是成功的。

 (1)在引导探究之前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弄清“溶液”和“浓度”的含义是很有必要的。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感到学生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尽管心里明白,但总是不知如何表达。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缺少“溶液”和“浓度”等相关的知识。

 (2)让学生在课前先进行简单的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然后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并对课前的实验进行再设计,使之更具科学性和说服力。这样的教学过程符合认知规律,且能使学生对实验目的更加明确,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小孩拔河”的Flash动画真正起到了辅助教学的作用。它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动态化,生动、活泼、有趣。从学生观看动画的表情,及回答问题的自信和肯定程度,我想他们能长久地记住这个动画和这部分知识。

试题详情

1.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建立了接纳、支持、宽容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中与学生分享着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可以感受到,学生和我一样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上完一堂课的。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