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光合作用的实质”是继“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后的一节,其中包含了光合作用产生淀粉,释放氧气及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三个部分,共需三个课时,此为前两课时。
光合作用的产物种类较多,但主要产物是淀粉,氧气及副带之物。通过实验探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产生氧气”是本节的教学重点,但实验由学生独立完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师得做好充分的实验前准备,包括实验材料和学生实验操作的准备,在学生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大胆探究,这样就有效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让学生尽量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锻炼观察能力、合作能力及分析能力,从而实现学习与导学目标。
课后查找资料,能否通过实验探究光合作用还需要水。
(三) 实验现象与结论
现象:a烧杯中的试管中产生氧气多
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四)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 + 水 淀粉+氧气
原料 场所 产物
光合作用的实质: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淀粉并放出氧气
光能转化成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
(二) 实验思考问题
(一) 实验步骤
(二) 探究过程:
1、学生自行预习实验的操作步骤,并按教师所提出的问题积极思考,共同合作、分析、归纳
问题:①为什么在a烧杯中要加入碳酸氢钠溶液? ②试管中收集到的是什么物质? ③操作本实验时应特别注意什么? ④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2、教师巡回指导,最后小结,强调注意事项。
3、实施探究方案:学生按照教科书中的操作步骤,对金鱼藻或黑藻实施实验方案。
①在a烧杯中加入碳酸氢钠溶液并放黑藻,反扣一只短颈漏斗上,在短颈漏斗上再反扣装满碳酸氢钠的试管。
②在b烧杯中装等体积的自来水并放黑藻,反扣一短颈漏斗,在短颈漏斗上再反扣装满自来水的试管。
③把两套装置一起放在光下照射。
④观察漏斗和试管中出现的变化。
⑤收集产生的气泡并比较收集到的气体的多少。
⑥这种气体若为氧气,该用什么方法检验?若为二氧化碳,应该用什么气体检验?
4、帮助学生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装有碳酸氢钠溶液的a烧杯中,进行实验产生的气体为什么比b烧杯中的多。
5、学生交流,共享实验心得,师生共讨得出结论: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6、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要求学生写出光合作用的公式,并思考回答:植物光合作用原料是什么?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光合作用在什么场所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实质:光合作用过程中物质是怎样变化的?能量是怎样变化的。
(一) 导入新课:
巩固提问: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什么?
提出问题,引导探索:光合作用需要什么气体?才能产生氧气?
教具准备:试管、玻璃漏斗、大烧杯、碳酸氢钠溶液、自来水、金鱼藻或黑藻。
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实施对照实验,进行有效探究。
5、观念确认与引导: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明确实验课的目的,确立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观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