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3473  243481  243487  243491  243497  243499  243503  243509  243511  243517  243523  243527  243529  243533  243539  243541  243547  243551  243553  243557  243559  243563  243565  243567  243568  243569  243571  243572  243573  243575  243577  243581  243583  243587  243589  243593  243599  243601  243607  243611  243613  243617  243623  243629  243631  243637  243641  243643  243649  243653  243659  243667  447090 

3、举例说出细菌和真菌与人类防治疾病的关系及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试题详情

2、说明食品腐败的原因,运用食品保存的一般方法保存食品。

试题详情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试题详情

7.引导学生讨论和评价三个实验方案,选出哪个实验方案更能说明问题,并说明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可行的道理。

教学点评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态系统及细菌和真菌知识的基础之上,而进行的一节生物教学活动。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提出“如果自然界中没有细菌和真菌将会是什么状况?”等问题,让学生带着饶有兴趣的问题去思考、探讨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实践着主动学习的学习方式。然后让学生举出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自己身边的细菌和真菌使人和动物患病的例子。使学生明白细菌和真菌对人类和动植物有害的一面,并积极探讨如何防治这些疾病。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在“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的教学中,更注重让学生借助实物、图片及文字介绍,在教师的引导下,分组探讨根瘤等共生现象的形成机理及意义,并进一步讨论了发生在动物和人体内的共生现象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之上,通过课后材料“以菌治虫”,让学生知道细菌和真菌还有有利的一面。使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在“评价实验方案”的技能训练中,特别注重学生对实验设计的科学性进行反思,这是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环节。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个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明白了各个实验方案可行或不完善的理由,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学生参与不同形式的多个活动,来学习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体现着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主体参与、探究及合作式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同时,也引导学生如何去预防某些疾病,学会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试题详情

5.通过一些实物、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共生的现象和概念及共生对动植物、人和环境的好处。

试题详情

4.从学生身上或学生身边所发生的细菌和真菌使人或动植物致病的例子说起,列举细菌和真菌对动植物和人类的危害,指导学生积极预防。

试题详情

3.具体分析细菌和真菌是怎样分解面包、梨等物质的。最终的产物是什么,意义何在。

试题详情

2.在CAI课件、图片等的辅助下,探讨真菌和细菌在物质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试题详情

1.分析细菌和真菌在生态系统所扮演的角色,思考如果没有它们自然界将会是什么状况。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