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3696  243704  243710  243714  243720  243722  243726  243732  243734  243740  243746  243750  243752  243756  243762  243764  243770  243774  243776  243780  243782  243786  243788  243790  243791  243792  243794  243795  243796  243798  243800  243804  243806  243810  243812  243816  243822  243824  243830  243834  243836  243840  243846  243852  243854  243860  243864  243866  243872  243876  243882  243890  447090 

5.计划免疫: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各种安全有效的疫苗,按照科学的免疫程序,有计划地给儿童接种,以达到预防、控制、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这种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接种,简称计划免疫。

试题详情

4.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内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试题详情

3.非特异性免役和特异性免役:皮肤和黏膜是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其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因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役。人体的第三道防线主要是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的。它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其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役。

试题详情

2.传染病的预防措施: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缺少其中任何一个环节,传染病都不会流行。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试题详情

1.传染病及其特点: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动物之间或植物之间传播的疾病。传染病具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点,传染病一旦发生,可大面积传播。

  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存在于艾滋病患者和带病毒者的血液、精液、唾液、泪液、乳汁和尿液中,主要通过静脉注射毒品、不安全性行为等而传播。

试题详情

3.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是生存竞争中,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的过程。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自然选择学说-达尔文(过度繁殖、生存竞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第八单元、健康地生活

试题详情

2.生物进化历程  研究生物进化的常用方法比较。

植物进化的大致历程:生活在海洋中的原始藻类植物,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逐渐进化成为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始的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后来,一部分原始的蕨类植物进化成为原始的种子植物(裸子和被子);动物进化的大致历程: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古代的鱼类,以后,经过极其漫长的年代,某些鱼类进化成为原始的两栖类,某些两栖类进化成为原始的爬行类,某些爬行类进化成为原始的鸟类和哺乳动物。进化总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水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等。

试题详情

1.生命的起源  生命起源过程:原始地球火山爆发→原始大气→有机小分子(氨基酸等)→有机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原始生命(能生长、生殖、遗传)→原始单细胞生物。熟悉米勒的实验。(48页)

试题详情

6.生物的变异 有利变异与不利变异:对某种生物来说,有利于它生存的变异叫做有利变异,不利于它生存的变异叫不利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和不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引起的,能够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叫可遗传变异,由外界环境的影响引起的,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因而不能遗传给后代的变异叫做不遗传变异。

试题详情

5.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  正常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其中常染色体22对,性染色体1对。性染色体有两种:X染色体和Y染色体,男性性染色体用XY表示,女性性染色体用XX表示。正常人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可以表示为44+XX(XY),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为22+X(Y)。形成生殖细胞时,男性可产生两种精子,一种是X,另一种是Y;女性能产生一种卵细

X。受精后可产生两种受精卵:XX型发育成女性, XY型发育成男性,且机会相等。性别比例为1:1。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