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4048  244056  244062  244066  244072  244074  244078  244084  244086  244092  244098  244102  244104  244108  244114  244116  244122  244126  244128  244132  244134  244138  244140  244142  244143  244144  244146  244147  244148  244150  244152  244156  244158  244162  244164  244168  244174  244176  244182  244186  244188  244192  244198  244204  244206  244212  244216  244218  244224  244228  244234  244242  447090 

6.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为有效的措施是             (  )

A.迁地保护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克隆              D.法制管理

试题详情

5.数千年前我国黄土高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却成了荒山秃岭,植被减少的原因是                              (  )

A.地壳运动频繁          B.北方寒流长期侵袭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过度开发破坏生态平衡

试题详情

4.造成野生动植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  )

A.人类对野生动植物的过度狩猎或采伐,对栖息地环境的污染和改变

B.物种退化

C.食物链中弱肉强食

D.人类对野生动植物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试题详情

3.非法捕捉野生动物或滥杀濒危动物的行为称为         (  )

A.毁坏栖息地    B.偷猎      C.污染      D.圈养

试题详情

2.如果一个物种的所有个体都从地球上消失了,那么这个物种就已经(  )

A.灭绝       B.濒危      C.再生      D.受到威胁

试题详情

1.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中,正确的是         (  )

A.物种灭绝后,还可以再生

B.生物多样性的消失对人类自身不会产生威胁

C.引入世界各地不同的生物,以增加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D.与人类没有直接利益及关系的生物,也应该保留下来

试题详情

5、探究

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时,进行了三种处理:①将馒头碎屑与唾液放入1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②将馒头碎屑与清水放入2号试管中充分搅拌;③将馒头块与唾液放入3号试管中不搅拌。试问:

(1)以“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为变量时,其对照组为第  ③   种处理。

(2)以“唾液”为变量时,其实验组为第   ②   种处理。

(3)若将3支试管都放入37 ℃左右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  ① 号试管中的物质遇碘后不变蓝。由此你会联想到  在吃饭时要求我们“细嚼慢咽”是要把食物磨碎成小颗粒,利于消化  

(4)你们在制定这项探究计划时,有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种处理外还要进行第四种处理,就是将馒头块与清水放入试管中不搅拌”。你认为第四种处理,有没有必要(答案填“有”或“没有”)   没有   。                  

试题详情

4、下图表示膈肌的两种不同运动状态,请依图回答。

  (1)当膈肌由状态A向状态B转换时,正在完成吸气动作。

判断的依据是膈肌收缩,使胸廓的上下径增大

 (2)当膈肌由状态B向状态A转换时,肋间外肌舒张,肋骨

    因重力作用而下降,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缩小

试题详情

3、下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的构造图,请回答以下问题:(图37)

(1)图中字母分别代表:a. 鼻  b. 咽  c.

d.  气管  e.  支气管  f. 

(2)呼吸道不仅是(气体通道 ),而且具有(温暖 )、(清洁)、

(湿润)空气的作用。其中喉部声带还可以(发声)。

 

试题详情

2、(2005·宜宾会考)右图表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各各器官

(依次用A.B.C.D.E表示)内被消化的程度:

 

(1)图中的C代表消化道的部分,D代表消化道的小肠部分。

(2)图中的X代表淀粉的消化,Y代表脂肪的消化。

(3)图中D段内的消化液有肠液、胰液和胆汁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鍏� 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