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325  24333  24339  24343  24349  24351  24355  24361  24363  24369  24375  24379  24381  24385  24391  24393  24399  24403  24405  24409  24411  24415  24417  24419  24420  24421  24423  24424  24425  24427  24429  24433  24435  24439  24441  24445  24451  24453  24459  24463  24465  24469  24475  24481  24483  24489  24493  24495  24501  24505  24511  24519  447090 

21.作文。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从元佑初年开始,国家政治焕然一新,到现在已经有五年了。人心已经安定,只是元丰旧党,分布在朝廷内外,常常兴起一些邪说来动摇皇上,吕大防、刘挚很担心这件事情,想逐渐推举任用(他们),来平息(他们)先前的仇恨,称之为“调停”。宣仁皇后犹豫不决,苏辙当面指出她的不对,又再次上疏说:

    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得话是错误的。但因皇上的龙威就在我眼前,我(心情紧张)言辞急促,言犹未尽,我做臣子的如果不把该说的说完,那么谁来补救陛下的过失呢?亲近君子,疏远小人,那么国君就尊贵,国家就安定;疏远君子,亲近小人,那么国君就会担忧,国家就危险。这是必然的道理。我没有听说过,由于小人在朝廷之外,担忧他们不高兴就把他们引荐到朝廷之内(做官),而给自己留下祸患的。所以我认为,对小人虽然不能把他作为心腹委以重任,但让他们做地方上的州长、太守(之类的小官吏),为一些俗务奔走效劳,(只要他们做事)不偏颇也就可以了(或只要不废弃他们不用就可以了)。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况且,君子、小人在形势上如同冰和炭,相处必然相争。一争之后,小人必胜,君子必败。为什么呢?小人贪图利益,能忍受耻辱,攻击他,但却很难让他离开职位;君子洁身自好,看重道义,败坏他,他就引退了。古语说:“一种香草和一种有臭味的草(放在一起),结果十年之后仍有臭味。”大概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先帝聪明、睿智、通达事理,痛恨颓靡的风气,想以纲纪整顿天下,建立与(太祖、太宗、真宗)三代一样兴盛的功业。如果我们做臣子的不能顺从(先帝的法规),(却擅自)制定出各种法规,(那么就会)对上违背了天意,在下失去民心。二位圣主如果顺应民愿,采用先帝之法又适当改变,那么上下都会感到喜悦安慰。这样一来,那么,前朝的那些旧臣,即使不加以排斥、驱逐,那形势是不可以再留用他们了。倘若能仰仗二位圣主的仁慈,能容忍他们在朝廷之外(做官),也已经是厚待他们了。而提议的人被(元丰旧党的话)迷惑,竟然想招引、接纳他们,和他们一起共事,把这种做法叫做“调停”。这类坏人如果重返朝廷,难道肯徒然地停止(而不报仇)吗?他们一定会戕害正值的人,逐渐恢复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为快。做人臣的遭受祸患,也许不值一提,而我所痛惜的是祖宗的基业和我们的社稷啊!希望陛下坚定自己的圣明的意志,不要被留言迷惑,不要让小人一做官,然后就有后悔莫及的来发生,那么天下就很幸运了。

    奏疏送入宫中,宣仁皇后让宰相在帘前读(给她听),(然后)说道:“苏辙担心我们君臣正邪兼容,他说的话很符合道理。”众大臣都顺从并符合太后的话,“调停”的主张终于停止。

 

 

 

2009年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答 题 卷

 

1-11

12-15

16-19

20

21

合分人

 

 

 

 

 

 

 

 

得分

评卷人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总 分

答案

 

 

 

 

 

 

 

 

 

 

 

 

 

得分

评卷人

 

 

试题详情

20.答题要点:

(1)这篇散文从陌上花开的景色入手,由陌上风景所引发的人对景的情感推及到人对人的情感,进而推及到对历史乃至文化的感悟,意蕴十分丰富。(陌上花开的自然风情之美;怜美惜春的柔情之美;凭吊历史的沧桑感慨;心灵回归自然、历史与文化的恬静之美。)

(2)这篇散文文字清新,富于诗意;穿插的历史典故和古诗佳句,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加深了文章的内涵和文采; “缓缓归”的一唱三叹中寄托了作者对自然历史和文化的感悟。

 

试题详情

19.⑴自然是人类历史与文化的见证和载体。

    ⑵人类可以通过接触自然来感悟人类的历史与文化。

⑶自然给予人类心灵以慰藉与陶冶。

⑷心灵要回归自然,回归人类的历史与文化。(共4分)

试题详情

18. (1)这是作者细细品味历史和现实后产生的感悟:陌上花是历史与文化的见证与载体。(意思相当即可) (2分)  作者在追思吴越王与爱妃的故事、咀嚼东坡的诗句后,产生岁月无情、世事沧桑的感慨。(2分) 

    (2) “艳丽”的含义是指与陌上花有关的许多美丽的故事、动人的情感 ;“沧桑”的含义是世事的更替,朝代的变迁。 (2分) 

试题详情

17.钱槿:对爱妃的体贴、对春色的倾心的情感 。苏东坡: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悟。

试题详情

16.人脱离俗累,心态从容,用陶醉欣赏的心情去看花,(2分)才能感到花是具有灵性富有生机的,看花才是有情趣的事情。(1分) (答不出原因此题不得分)

试题详情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而致千里    君子生非异也

(2)人生得意须尽欢    莫使金樽空对月    烹羊宰牛且为乐    会须一饮三百杯

     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可谓智力孤危    战败而亡    诚不得已

试题详情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2)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    星河鹭起    画图难足

试题详情

14.(7分)

(1)幽雅高洁(超尘脱俗,冰清玉洁)(1分);运用对比、衬托(1分),豪贵争赏紫牡丹与无人欣赏白牡丹形成鲜明的对比,月夜和冷露更衬托出白牡丹的雅致高洁(1分)。

(2)裴诗托物言志(以物喻人)(1分),同情白牡丹孤寂的处境,含蓄抒发了裴给事之高洁品行朝中竟无人赏识的感慨(1分)。

    陆诗运用联想与想象(1分),从赏小园牡丹联想到洛阳、长安牡丹的胜况,感叹这两处失地不能收复,抒发了渴望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1分)。

试题详情

13.①最近我曾当面议论过,君子和小人不能够一起相处,圣上的意思好像不认为我说得话是错误的。

②他们一定会戕害正值的人,逐渐恢复以前的做法,以泄私忿为快。做人臣的遭受祸患,

③如果把他们引入朝廷做官,这就好像害怕强盗得到自己的财物,而把他们引入自己的寝室,知道虎豹要吃肉,就打开野外的牧场,没有这样的道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