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330  24338  24344  24348  24354  24356  24360  24366  24368  24374  24380  24384  24386  24390  24396  24398  24404  24408  24410  24414  24416  24420  24422  24424  24425  24426  24428  24429  24430  24432  24434  24438  24440  24444  24446  24450  24456  24458  24464  24468  24470  24474  24480  24486  24488  24494  24498  24500  24506  24510  24516  24524  447090 

10.(1)“未休兵”写战争频仍,时局动荡;“无家问死生”写民不聊生。(由“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可推知。两点得4分,对一个得2分)

(2)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4分)

试题详情

9.⑴每天等着吃从东南地区运来的军粮,浙地人民已经困乏,要解救这一患难不如屯田。

(2)哥哥为君就以君礼对待他,自己为君就把他作为兄长来对待。

「参考译文」

  廖刚字用中,是南剑州顺昌人。宜和初年,从漳州司录授国子录,提升监察御史。当时蔡京掌权,廖刚论奏无所顾忌。因双亲年老要求补授地方官,出朝为兴化军知军。钦宗即位,以右正言召回。父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授工部员外嘞,因母亲有病推辞不受。

  绍兴元年,邻州出现了盗贼,官吏全都逃走,顺昌人听廖刚的命令。廖刚告知跟随盗贼的人回来就业,接着其它盗贼进入顺昌,路监司下令廖刚安抚平定。廖刚派长子廖迟规劝盗贼,贼知道廖刚父子有信义,也都散去。

  不久召入任吏部员外嘞,进谏说:"古代天子一定有亲兵自己率领,用来防备意外并加强君主的威势,希望考核旧制,挑选精锐为亲兵,平常作为防御,行动时作为中军,这是强干弱枝之法。"又进谏说:"国家艰难已达到顶点,现在正要图谋革新,像会稽这样的地方确实不是可以长久停留的。请营建建康,亲率六军前往作为固守的计策。以杜绝金人有攻占的想法。"母亲去世服丧,服丧期满,重新为给事中。廖刚进谏说:"国家不能一天没有军队,军队不能一天没有粮食。现在众将的军队防守江、淮,不知几万人,开始没有储蓄,每天等待东南运来的粮饷开饭,浙民已经贫乏,想除去这个忧患不如屯田。"于是献上三说,将校有能射猎耕种的,应当给予优厚的奖赏,每耕田一顷,给他升一级武阶;百姓愿意耕种的,借给他们粮种,用租赋偿还。皇上命令都督府安排这件事。

  当时朝廷追究章?、蔡卞误国之罪,追贬他们,又下诏子孙不得在朝中做官。到这时章杰从崇道观任婺州知州,章仅从太府丞提举江东茶监事。廖刚密封交还诏书,认为这样做,以什么来表示惩戒,于是一并给与祠禄官。

   当时徽宗已经去世,皇上遇到初一十五还率领群臣遥拜洲圣,廖刚进谏说:"礼有厚薄,哥哥为君就用君礼对他,希望抑制圣心,只要逢年过节在内廷行家人礼就可以了。"郑亿年因与秦桧关系而得到美官,廖刚上疏明显揭发他的恶行,秦桧恨廖刚。金人背叛盟约,廖刚请求起用德高望重的旧相,安排到近藩,秦桧知道后说:"这是想把我放到什么地方呢?"改授工部尚书,而以王次翁为御史中丞。当初,边报到时,从官聚集在都堂,廖刚对郑亿年说:"你用百口保金人,现在金人已经背叛盟约,有什么面目还待在朝廷呢?"郑亿年为祠禄官而离朝。廖刚第二年退休,绍兴十三年去世。

试题详情

 8.D。D项写廖刚敢于直言,原文是"刚乞起旧相之有德望者,处以近藩","乞起"是"请求起用"的意思,这里说成"起用",因此该项不正确。A项是对廖刚的总体介绍,B项和C项分别概括了廖刚军事思想和重视粮食生产,均为正确选项。

试题详情

7.B。B项"从盗者使反业"是他安抚百姓的一个方面,"有何面目尚在朝廷乎"是他直言抗争的语言表现,符合要求。A项中,"昌民以刚为命"是廖刚安抚百姓的结果;C项中"贼知刚父子有信义,亦散去" 与 "是欲置我何地耶"都不是直接表明廖刚"安抚百姓"和"对不公事敢于抗争"的;D项中"但岁时行家人礼于内庭"一句是对圣上的劝谏之言,不能说是"敢于抗争".因而,A、C、D三项均不能选。

试题详情

6.C。A前一个“以”表因果,相当于因为;后一个“以”介词,相当于用。B前一个“而”是因而,表因果;后一个“而”是并且,表并列。C两个“为”   都是作为之义。D前一个“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无义;后一个“之”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试题详情

5.A。「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采取筛选的办法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A项"檄",这里作动词,意思为"用檄文征召、声讨",引申为"下令". 再根据上下文词义推断可知其余各项词的解释,均为正确的。」

试题详情

4.B(A“会不会卷土重来”表意不明。C“防止文化不受污染”否定不当。D“激发……信心和决心”搭配不当)

试题详情

3.B(恒河沙数:比喻数量多得像恒河里的沙子一样无法计数。与语境相符。A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街巷里走出来,致使街巷都空了。形容事件轰动一时或群众积极参与的盛况。C细大不捐:小的大的都不舍弃。形容爱惜人力、物力。捐,舍弃。本句望文生义。D势如破竹:形容气势威猛,节节胜利,锐不可当。与语境不符)

试题详情

2.C(“唇枪舌箭”应为 “剑”)

试题详情

1.B( “悚”应为“sǒng”)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