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5309  245317  245323  245327  245333  245335  245339  245345  245347  245353  245359  245363  245365  245369  245375  245377  245383  245387  245389  245393  245395  245399  245401  245403  245404  245405  245407  245408  245409  245411  245413  245417  245419  245423  245425  245429  245435  245437  245443  245447  245449  245453  245459  245465  245467  245473  245477  245479  245485  245489  245495  245503  447090 

2.波源S在t=0时刻从平衡位置开始向上运动,形成向左右两侧传播的简谐横波.S、a、b、c、d、e和a′、b′、c′是沿波传播方向上的间距为1m的9个质点,t=0时刻均静止于平衡位置,如图所示。当 t=0.1s 时质点 S 第一次到达最高点,当 t=0.4s 时质点d开始起振.则在 t =0.5s这一时刻

A.质点c的加速度最大

B.质点a的速度最大

C.质点b′的运动方向向上

D.质点c′已经振动了0.2s

试题详情

1.如图所示,I、II分别是甲、乙两球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运动的v-t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判断

A.两球始终在做初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B.在2-8s内,两球加速度的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C.两球在t=2s时速率相等

D.两球在t=8s时都回到出发地

试题详情

8.科学家常用中子轰击原子核,这是因为中子:

A.质量较小   B.质量较大      C.能量较大   D.是电中性的

选择题专项训练55答案

选择题专项训练56

试题详情

7.雷雨时,天空中的炸蕾震得大地上万物鸣响,发出跟雷声频率完全相同的声音,于是汉语中就有了“雷同”这个词,意思是完全相同,例如两份一模一样的试卷叫做雷同卷。下列四个选项中,有一项能够最合理地从物理角度解释“雷同”,这一项是:

A .简谐振动      B .受迫振动

C .阻尼振动      D .共振

试题详情

6.下图所示的四个图中,坐标原点O都表示同一个半径为R的带正电的实心金属球的球心位置。横坐标表示离球心的距离,纵坐标表示带电金属球产生的电场的电势或场强大小,坐标平面上的线段及曲线表示场强大小或电势随距离r的变化关系,选无限远的电势为零,则关于纵坐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场强;图②表示电势   B.图②表示场强;图③表示电势

C.图③表示场强;图④表示电势   D.图④表示场强;图①表示电势

试题详情

5.如图是一只普通电键,实际上,a、b两处的金属片已经构成了一个电容器的两块极板,由于电容具有“通交流”的作用,所以,这样的电键是不能彻底断开高频交流电路的,要完成彻底断开高频交流电路的任务,应该使用三只电键,组成一个“T 型结构”,四幅电路图中,三只电键开合情况各不相同,组成了一个“T型结构”,能够彻底切断流过电阻R电流的是:

  

  

试题详情

4.有一半径为R的圆形区域处在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中,电场方向与圆面平行,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带电粒子由圆上某一点,以与圆面平行的初速度 v0进人该圆形区域,当小球运动到该圆形区域的圆心处时,其动能不可能为:

      

          D.0

试题详情

3.某气象部门给出了本地1一7月份气温及气压的图象如图甲、乙所示,7月份与1月份相比较:

A.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加剧

B.空气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减弱

C.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单位面积撞击的次数增多了

D.单位时间内空气分子对地面单位面积的撞击次数减少了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板上放一个物体,使水平板和物体一起在竖直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ab为水平直径,cd为竖直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木板始终保持水平,物块相对木板始终静止,则:

A.物块始终受到三个力作用

B.只有在a、b、c、d四点,物块受到合外力才指向圆心

C.从a到b,物块处于超重状态

D.从b到a,物块处于超重状态l

试题详情

1.在研究双金属片材料A、B的热膨胀特性时,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干涉实验法,A、B的上表面光滑且平行,在它们间形成一个厚度均匀的空气膜。现在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同时对A、B缓慢加热,在C上方观察到C板的亮度发生周期性地亮暗变化,且B上方变化比A上方变化快,则:

A.A膨胀速度比B快

B.B膨胀速度比A快

C.当发生一次相邻亮、暗变化时,A的高度增加了λ/4

D.当发生一次相邻亮、暗变化时,B的高度增加了λ/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