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北京文综37)对人的尊重和对生存权、发展权的追求,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回答:
(1)战乱使庐舍为墟,生灵涂炭。《汉书》记载“汉兴,高祖初入关,约法三章曰:‘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兆民大悦”。
结合“约法三章”的背景,谈谈你对该法规内容及其历史作用的认识。
(2)美国《独立宣言》和法国《人权宣言》确立了“天赋人权”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原则。
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
(3)《世界人权宣言》指出,生命、自由和人身安全是最基本的人权。近代中国人民经历了屈辱、抗争和获得新生的历史。北京见证了这一过程。
下面是编辑中的“北京地区人权历史报告”的三张资料卡片。参照范例,分别在“抗争篇”和“新生篇”中填写一个发生在近代北京的历史事件,条目自定,简介限60字。
范例:
答案(1)约法三章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和财产的尊重,获得人民拥护。这是刘邦战胜项羽的原因之一。
(2)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政治:殖民统治、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
(3)抗争篇条目:“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卢沟桥抗战”等。新生篇条目:“北平和平解放”“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
题组五
19.(04北京文综40)铁路是工业化的一个缩影,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一 1835年德意志仅有铁路6公里,1875年的德国铁路已达27960公里。有学者认为,那里稠密的铁路网“在小邦分治主义偏见的长城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的缺口”。
材料二 1880年刘铭传奏请修建铁路,刘锡鸿等众多官员纷纷反对,理由是修建铁路“不可行者八,无利者八,有害者九”。如每造铁路,“山川之神不安,即旱潦之灾易召”;火车飞行,“路稍不平,则或激轮而全车皆碎”;仿西洋造火车,借英、法等国金钱,无由归还,“诸强邻遂相陵逼,几至亡国”。清政府认为“铁路断不宜开”的观点不无道理,遂搁置修路倡议。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铁路对当时德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你认为清统治者当时反对修建铁路说明了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
(3)根据保路运动发生的原因,分析20世纪初国人对建设铁路认识的转变。
答案 (1)促进了德国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
(2)说明清统治者思想愚昧保守,不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影响:中国铁路起步晚,影响了中国社会的
发展;便于列强侵夺中国的铁路路权。
(3)反对清政府将铁路路权出卖给帝国主义(反对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反映出国人对建设铁路重要性的认识加深和维护民族权利的坚定决心。
(04全国卷Ⅲ20-23)中国的农民运动在不同历史时期带有不同的时代色彩。回答15-18题。
15.下列关于陈胜吴广起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迫使汉初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B.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D.推翻了秦始皇的统治
答案 D
16.下列选项中,带有反抗民族压迫色彩的农民起义是 ( )
A.秦末农民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 C.元末农民起义 D.明末农民起义
答案 C
17.太平天国政权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主张 ( )
A.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 B.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
C.农副产品全部上缴国库 D.农副产品全部归农户所有
答案 A
解析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集中体现了农民阶级进行反封建斗争获取土地的要求。题中B项是《资政新篇》的内容。C、D两项表述不准确。
18.北伐战争期间,湖南农民运动的一个重要特点是 ( )
A.实行统一的土地改革政策 B.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C.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 D.将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列强
答案 C
解析 北伐战争时期,湖南农民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成立农民协会、打倒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推翻地主阶级的政权和武装,建立农民的政权和武装,支援北伐战争。上述内容只与C项相符。
(04全国卷Ⅲ12-15)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在历史上既有友好往来,也有冲突与战争,我们应以史为鉴,和平共处。回答11-14题。
11.隋唐时期,中日往来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 )
A.广州 B.明州 C.泉州 D.扬州
答案 D
解析 从地理位置上考虑,扬州距日本最近。
12.日本大化改新期间向唐朝学习的主要内容是 ( )
①政治经济制度 ②建筑样式 ③中国姓氏 ④儒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日本的大化改新是一场社会制度方面的变革,新政中的制度,大都以唐制为蓝本。主要学习中国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内容。“姓氏”明显不是学习中国。朝鲜的姓氏有中华文化色彩。
13.明代倭患最严重的地区是 ( )
A.山东半岛 B.辽东半岛 C.东南沿海 D.珠江三角洲
答案 C
解析 从戚继光抗倭的地点上去思考。主要在浙江、福建一带。
14.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其对华经济掠夺的总方针是 ( )
A.对矿业、钢铁工业等部门实行“统制” B.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
C.控制中国的交通命脉 D.将沦陷区经济变为日本的附庸经济
答案 D
解析 D项是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总方针,A、B、C三项都是为这一方针服务的,都是这一方针的体现。
(05天津文综14-17)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反映了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回答7-10题。
7.春秋时期,鲁国实行税亩制的目的是 ( )
A.增加国家赋税收入 B.确立贵族土地私有制
C.增加地主租税收入 D.确立国家土地所有制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分析、理解能力。春秋战国时期,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出现许多井田制公田以外的私田。私田主人控制私田产品,不缴纳给国君,而且改变了对耕田者的剥削方式。为了增加收入公元前6世纪初鲁国实行“初税亩”,不论公田和私田都按实有数目收税。由此可知,符合题意的选项为A项。
8.中国古代用封建官制取代世袭制,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 )
A.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 B.扩大了统治基础
C.君主控制了用人权 D.实现了选贤任能
答案 C
解析 封建官制代替世袭制拓宽了官吏选拔途径,也扩大了统治基础,但之所以说它适应了君主专制的需要,关键在于官吏的任免权(用人权)都收归中央,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从而强化了君权。
9. 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 )
A.辛亥革命的爆发 B.清朝统治被推翻
C.中华民国的成立 D.《临时约法》的颁布
答案 C
解析 由时间限制可以排除A项。由“创举”可以排除B项。由“变局”可以排除D项。只有C项符合上述三个限定词。
10.1791年法国宪法规定,路易十六被称为“国家的第一公务员”,必须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这表明 ( )
A.法国人民推翻王权成立共和国 B.该宪法体现了霍布斯的主张
C.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 D.法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答案 D
解析 A项,法国“成立共和国”是在吉伦特派当权时期,1791年宪法中保留了国王,A项为错误选项。B项错误,1791年宪法的规定不符合霍布斯的主张,霍布斯不反对君主专制,1791年宪法的规定明显地否定了君主专制,将法律摆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在1791年之前,三级会议已经改为制宪议会。所以“国王权力受到三级会议的制约”的说法是不正确的。D项为正确选项,国王宣誓效忠国家和法律,说明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05全国卷Ⅱ16-18)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立国之本。回答4-6题。
4. 1791年宪法是法国大革命的重要成果,该宪法 ( )
A.规定法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B.规定法国为共和制国家
C.确立了无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 D.是各革命派别一直严格遵循的纲领
答案 A
解析 1791年正处于法国大革命的第一阶段,即君主立宪派的统治时期,因此制宪议会颁布的宪法明确规定法国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并实行有财产限制的选举制度。故A项符合题意,B、C两项不符合题意。后来的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当政时都实行了共和制度,故D项错误。
5.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C.宣布废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D.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的诞生
答案 D
解析 《临时约法》就是一部宪法性的法律,所以A、B两项与之毫不相干;至于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既不是出自《临时约法》,更不是临时政府所为。本题的解答宜用排除法。
6.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 ( )
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答案 C
解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即只有它具备而《共同纲领》不具有,即两者的不同点。结合两部文献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可知A、B、D三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应排除。
(07四川12-14)整顿吏治是制度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回答1-3题。
1.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 )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御史台 ④军机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组合型选择题,解答本题可采用排除法,④军机处清朝的秘书处,不具备监察职权。
2.出身“布衣”,重视经济立法并严惩贪污贿赂的古代皇帝是 ( )
A.隋文帝 B.唐玄宗 C.明太祖 D.乾隆帝
答案 C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出身‘布衣’”“重视经济立法”,可排除A、B、D三项。
3.新中国建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就很重视严惩干部队伍中的腐化堕落分子。右图反映的运动的作用不 ( )
A.教育了广大干部和群众
B.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C.肃清了反革命残余势力
D.纠正了官僚主义的作风
答案 C
解析 从图片中获知的内容是处置刘青山、张子善。这一做法教育了广大干部群众;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纠正了官僚主义的作风。刘青山、张子善并不是反革命势力。
18.(07重庆37)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聚徒讲学,弟子三千。其中不少学子“贫且贱”,没有社会地位。
材料二 古之取士皆本于学校,故道德一于上,习俗成于下,其人材皆足以有为于世。自先王之泽竭,教养之法无所本,士虽有美材而无学校师友以成就之,此议者之所患也。今欲追复古制以革其弊……以俟(等待)朝廷兴建学校。(王安石《临川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在北京、上海、天津等地以同文馆、电报学堂、武备学堂、水师学堂、自强学堂等命名的学堂相继创办。其间还有150多人被派赴美、英、法等国留学。
材料四 拿破仑通过《教育基本法》等法令实施教育改革,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同时改建与发展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专科学校和军事学校等。
(1)材料一反映了孔子的什么教育主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孔子的教育主张和实践给当时的教育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教育改革的原因,概括其教育改革措施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教育变革的历史背景,并对此变革加以评价。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特点,说明拿破仑教育改革的目的。
(5)综合以上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有教无类”的教育主张。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格局,把教育对
象扩大到平民子弟。
(2)当时的教育不利于培养人才;舆论不利于变法。注重改革教育内容;培养实用性人才;扩大选官途
(3)鸦片战争后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洋务运动兴起,迫切需要近代人才。培养了一批翻译、科技、
教育等方面的人才;但单纯学习西方科技,没有改变教育制度。
(4)教育立法,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建立了比较完备的近代教育体系。培养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服务的人才;为了政治稳定和资本主义发展。
(5)略。
解析 关于教育问题,古今中外历朝历代都很重视。(1)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从受教育的对象角度分析。(2)问在解答时要注意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与背景分析。(3)问在解答时要注意从多角度进行分析。(4)问在解答时要结合当时法国的历史特征归纳特点。(5)问在解答时要找到贯穿四则材料的主线。
题组四
(05全国卷Ⅱ19-23)图书报刊在推动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回答12-16题。
12.明末清初,顾炎武主张做学问要“经世致用”,对后代学风影响很大。他的代表作是 ( )
A.《农政全书》 B.《天工开物》
C.《天下郡国利病书》 D.《坤舆万国全图》
答案 C
解析 A项是徐光启所写的农书;B项是宋应星的著作,有“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之称;D项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向皇帝进献的。
13.鸦片战争后出版的《海国图志》和《瀛环志略》对开阔人们眼界、重新认识世界起了积极作用。它们的主要内容是介绍 ( )
A.西方各国政治制度 B.西方历史地理知识
C.西方兵器制造知识 D.西方先进科学知识
答案 B
解析 《海国图志》的内容是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瀛环志略》详细完整地介绍了世界各国的史地情况。B项是两书的共同点。
14.梁启超阐述变法图存道理的重要论著《变法通议》发表在 ( )
A.《时务报》 B.《中外纪闻》
C.《国闻报》 D.《循环日报》
答案 A
解析 本题属识记型题。D项在教材中没有提及,只不过是一个配项。B项初名《万国公报》,是康有为在北京创办的。C项是谭嗣同在天津创办的。梁启超在上海担任过《时务报》的主笔,在此期间,他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
15.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 )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 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答案 B
解析 注意题干中“最早”的限制,在文学革命方面,《新青年》最先发表的是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16. 1978年《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次讨论
( )
①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 ②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的束缚 ③为中共十一三中
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④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对“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我们可以概括为“四定一破”结构,即“肯定”“否定”“确定”“奠定”“打破”。①②③满足“否定”“奠定”“打破”。另外还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定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④是十一三中全会的内容,排除含④的选项。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