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是同我国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相联系的,也是中国的国情和特点所决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是中国人民战胜敌人、夺取革命和建设胜利的法宝,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一大特色和优点。经过几十年的曲折发展,它正在日趋健全和完善,并在国家的政治生活和各项建设事业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新中国在废除了封建剥削和民族压迫的旧制度后,充分体现民主原则,实现各民族平等与团结的新型政治制度。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原理与我国民族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现代特色的民主政治,这种民主制度是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当今中国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也是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的真实反映,是在长期的斗争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作出的符合中国国情的选择。
[疑难知识解析]
2.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近代前期)的中国社会经济
(1) 社会经济三个阶段的概况
①十九世纪中晚期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从鸦片战争开始,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出现了一个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它瓦解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造成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批破产,加深了中国人民的灾难;另一方面,为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造成了商品市场,客观上又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外国人在中国开办企业,是中国大地上最早出现的近代企业,虽然其主观目的是经济侵略,但客观上又给中国带来了近代化的技术、设备以及企业的管理制度,同时也造就了中国最早的产业工人。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清政府洋务运动的开展,出现了中国自己的近代企业。这些洋务企业是地主阶级中的一些进步人士探索富国强兵之路的产物,军用工业基本上是封建性近代企业,民用工业则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企业,但也保留有不同程度的封建性。外资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产生了进步的生产方式--民族资本主义。上述情况明显反映了鸦片战争后20年间我国经济的发展,它主要体现出我国经济的半殖民地化特征。另外,西方列强通过战争打败清政府,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加紧商品输出和非法的资本输出,中国逐步沦为西方资本主义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伴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在封建社会的母体内产生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从而又使中国的经济明显地表现出半封建的特征。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的自然经济被瓦解,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提供了产生的条件;洋务派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中国经济近代化是从洋务运动开始的,不过没有成功。
②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西方列强的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通过资本输出的种种方式(贷款、开矿、修路、办厂等),列强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铁路干线,霸占了中国的许多矿山资源、土地资源,加强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但这种侵略客观上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加上清政府为增加税收,放宽民间办厂政策,使民族资本得到初步发展。正是因为民族资本有了初步发展,才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提供了经济基础,也才会发生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③一战期间 由于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再加上辛亥革命取得部分胜利的影响,“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成为当时两大进步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被称为“短暂的春天”。由于民族资本企业的发展,使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了条件。民族经济在列强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顽强挣扎、艰难生存,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发展十分缓慢。
(2)近代前三种各经济成份的性质及地位
(1)自然经济 自然经济是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其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这是维护较低生产力水平之上的男耕女织和很少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发展趋势是走向解体,但长时期内仍占主导地位,是晚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是中国最落后的生产关系和阻止中国社会进步的根源。中国要进步、要发展必须改造自然经济,反对封建统治。
(2)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是适应西方列强侵略需要在中国出现的经济形式。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其发展突飞猛进。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到二十世纪初,逐渐控制了中国经济命脉,在政治上,外国侵华势力事实上成为凌驾于清王朝之上的“太上皇”。而中外反动经济政治势力相互勾结是造成中国人民苦难,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中国要进步、要发展、要富强就必须贩反对外来侵略。
(3)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近代最进步最革命的经济成份,政治上表现是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提供了经济基础。但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了民族资本主义的缺陷: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从他们产生的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从资金技术上看难以与外资抗衡;从部门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从发展原因看客观上是西方列强之间的矛盾为其发展提供的机会。可以想见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之艰难,力量之软弱,这决定了资产阶级政治运动不可避免的缺陷和必然失败的命运。一战期间,民族资本工业虽有长足进步,但仍无法改变这一局面。
(3)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特征及各经济成份的关系
①近代前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主要特征是封建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经济成份并存。
②这种特征决定了阶级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出在变化转折中的社会特征,各种经济成份的关系及各自地位决定中国近代政治关系和政治走向。例如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一进入中国就受到自然经济的抵制,因为当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后来适应中外反动统治的需要,两种经济又出现相互依赖的关系。到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外国侵略势力更从主观上维护中国封建势力。政治上表现为外国侵略势力与清王朝之间既矛盾又勾结的关系,从总体上看是由矛盾斗争为主向以勾结为主转变。
③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极大地出近自然经济的解体,在此基础上,中国民族工业诞生。这种新的经济成份及瓦解冲击着自然经济,又对外国经济侵略起重大抵制作用;另一方面,民族工业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对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国封建经济的依赖性。这又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表现出来的革命性和软弱性。
1.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
社会性质 |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随之发生变化。 |
社会政治 |
导致清政局的开始变化,出现洋务派。 |
社会经济 |
开始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阶级关系 |
农民负担加重,清政府的腐败进一步暴露,社会矛盾激化,农民起义爆发。 |
社会思想 |
“闭目塞听”局面有所改变。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 |
3.近代后期中国的民主革命
民主主义分期 1919年至1949年 |
发展过程及主要事件 |
1919至1924年 中共成立 及国共合作 |
1921年中共“一大”召开,中共诞生 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教训:1922~1923年京汉罢工高潮失败,必须建立统一战线才能取得革命胜利 |
1919至1924年国民大革命时期 |
开始:1924年国民党“一大”重新阐释三民主义,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高潮:1926年7月国民政府北伐,北伐战争推动了工人运动的发展失败:国民党发动“四一二” 和“七一五”政变,国共合作破裂 |
1927至1936年 十年对峙 (土地革命)时期 |
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南昌起义:标志中共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井冈山道路:秋收起义后创建井冈山根据地;开创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道路 红军长征:遵义会议后才开始转危为安,1936年10月红军到达陕北。 西安事变:在民族危机加剧的形势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实现逼蒋抗日, 为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打下重要基础 |
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时期 |
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两个战场: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和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 相持阶段: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掀起反高潮;共产党斗争中求团结维护统一战线 抗战胜利: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近代第一次反侵略战争完全胜利 |
1945至1949年 争取和平民主 解放战争时期 |
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重庆谈判签署“双十协定”;在重庆召开政协会议 战略防御: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反攻:1947年夏三路大军跃进大别山(中原) 战略决战: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取得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胜利 战争胜利:1949年4月解放南京,国民党大陆统治被推翻。 |
[重点知识点拨]
3.近代前期中国的民主革命
革命斗争 |
主要过程及主要事件 |
历史作用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
爆发:1851年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占南京改天京全盛: 1856年通过北伐和西征达到军事上的全盛颁布纲领性文件《天朝田亩制度》转衰:1856年天京事变后,进入军事防御,1864年天京陷落失败;洪仁玕提出中国最早、最完整的资本主义改革方案《资政新篇》 |
动摇了清朝统治的政治基础;《资政新篇》成为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的智慧结晶。 |
义和团运动(1900) |
兴起:19世纪末,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 进程:抗击八国联军侵华,遭中外军队联合镇压。 |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改革。 |
辛亥革命 (1911) |
同盟会成立:1905年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三民主义)为宗旨,《民报》为刊物; 革命风潮:和改良派展开论战;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 建立民国: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颁布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帝制终结:1912年2月清宣统帝退位;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
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五四运动 (1919) |
导火线: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爆发:5月4日北京学生掀起;上海“三罢”斗争,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初步胜利: 罢免了卖国贼职务;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
反帝反封建,体现了爱国主义精神; 传播民主和科学,体现了民主和科学的精神; 体现了追求真理、勇于解放的精神; 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 |
2.近代前期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其影响
侵华战争 |
签订条约 |
主要内容(罪行) |
影响 |
鸦片战争 |
《南京条约》 |
广州、厦门、宁波、福州、上海五口通商;割让香港岛;关税协定;此外,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等特权。 |
独立发展的道路被迫中断;中国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第二次鸦片战争 |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
外国公使驻北京,两船长江口岸行, 洋人深入到内地, 鸦片合法兼赔银。 火烧圆明园 |
外国侵略势力深入内地;一部分官绅主张学习西方“长技”,自强求富,兴起了旨在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 |
甲午战争 |
《马关条约》 |
中国割让台湾岛及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 中国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内地;外国资本的涌入,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华民族陷入极其深重的危机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辛丑条约》 |
赔款本息9.8亿两;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 |
镇压了义和团,巨额赔款加深人民苦难;使馆区成为侵华大本营,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
抗日战争 |
|
南京大屠杀 |
从1840年开始,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入侵中国,由于清政府腐败软弱,最后都以割地赔款而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在外敌入侵时屡战屡败的历史,是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
4.生活西方化
服饰、饮食及习俗风尚的变化 交通运输业的变化 通讯技术进步报刊 电影、电视、互联网大众传媒的发展
[专题知识梳理]
3.思想科学化
开眼看世界 “中体西用” 维新思想 三民主义 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思想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