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6937  246945  246951  246955  246961  246963  246967  246973  246975  246981  246987  246991  246993  246997  247003  247005  247011  247015  247017  247021  247023  247027  247029  247031  247032  247033  247035  247036  247037  247039  247041  247045  247047  247051  247053  247057  247063  247065  247071  247075  247077  247081  247087  247093  247095  247101  247105  247107  247113  247117  247123  247131  447090 

对词语意思与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容易造成实词隐含义和句子已提供的语境义的重复的错误。如:这两种东西,无论形状还是质地,都存在很大的悬殊(“悬殊”本身有“相差很远”的意思)。‚上周进行了一次远足旅行(“旅行”与“远足”重复)

试题详情

谦词对己,敬词对人,辨析不准,会犯谦敬错位的错误。如:明天你在家守候,我会按时光临的。(应为“前去”)‚这是您家母托我买的。(应为“令堂”)

试题详情

搞清词的三种感情色彩,具体使用中明白褒贬色彩。避免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如:我国选手有实力染指金牌。‚互联网勾通了各国文化。

试题详情

有些实词词义较轻,有些词义较重,这就要求考生根据语言环境选用词义轻重适度的实词。以避免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如:他发表了几首小诗,可见文学造诣很深。‚他违犯了《中学生守则》(大词小用)

试题详情

有些实词有特定的使用对象,有的对人,有的对事,有的对物。如果把握不准,就极易扩大使用的范围或误作他用。

如:“启用”对象指物,“起用”的对象指人。“夸奖”的对象是自己夸别人,“夸耀”的对象是自己向别人夸自己。

试题详情

实词的搭配有主谓搭配,动宾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语的搭配等。

如:激活--因子,激发--工作热情。   形势--严峻,    态度--严厉。

试题详情

词性不同,其语法特点与功能不同。

如:“品位”指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名词。“品味”指仔细体会,玩味。“高品位”不能作“高品味”。“法治”动词,“法制”名词,那么,健全--(法制),才对。

试题详情

有些实词 在使用上有语法、语意等方面的特殊规定,只有吃透这些规定,才能做到准确使用。

如:“置疑”有一个语法规定:“多用于否定”象“不可置疑”。但“在平淡分析中置疑”就不对,应为“质疑”。‚“规划”隶属于“计划”,它有两个语意上的规定:一是多用于比较全面、长期和重大的工作计划,二是这一计划相对来说比较综合、立体和形象。

试题详情

有些实词是集合概念,有些是个体概念;有些是抽象概念,有些是具体概念。只有辩明了实词的概念属性,才能做到准确使用。如:“岁月”是事物的集合体,不能用具体数字限制(七百多个岁月)“春秋”则可以用数字修饰。“竖立”用于具体事物,而“树立”则用于抽象事物 (“竖立正确的人生观”就错了)。

试题详情

古人常把文章的结尾说成是“豹尾”,是指结尾要简明有力,好的结尾能使文章升华。考生啊,“行百里者半九十”应当切记,有时候,结尾处随便,会得个“大意失荆州”的惨局。好结尾常让人留连忘返。比如2008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他们》的结尾“他们终将成为我们”这样的结尾,令人回味!

总之要让学生要关心生活,热爱生活,品读生活,这是作文之本,写作之源,创新之桨;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努力换一个角度审视人生、审视万物,这是作文立意、写作构思的关键;写记叙文,要注意“故事”,注重“人物”,要有生动鲜活的描写,特别要强调“细节描写”,使文章富于生活气息,富于青年学子的蓬勃朝气;写议论文,要确立有个人见解的中心论点,并在中心论点的统领下,层层深入,环环紧扣,把道理说深、说透、说活;要加强文字表述的基本功训练,在明白、通顺、完整的基础上,写出“亮点”来,写出“精彩”来。要在现有机制下尽力拓宽高中学生的生活面,让他们更多地接触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要引导学生写现实,写自己,不要动不动就“回到古代”,动不动就“复述经典”;要加强“记叙文”写作训练,不要沉述于说“大话”、说“空话”,说“公理”、“常理”、“大道理”的“议论文”

常见虚词辨析二十例

1、以至 以致 都表示“由于上文所说的情况而产生的结果”之意,“以致”多用于不好的或说话人不希望的结果。如: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致几个月都起不了床。 2、不管 不论 无论 “不管”多用于口语,“不论”“无论”多用于书面语。因此“不管”后不能用“如何”“是否”“与否”等文言色彩字眼。 “不管”后面可用“形容词+不+形容词”,而用“无论”“不论”时,这种格式中间要加“还是”“跟”“与”等词。如:a不管天气热不热   b无论天气热还是不热 3、跟 和 同 与 用作介词时,口语中常用“跟”,书面语现在倾向用“同”。 用作连词时,一般倾向于用“和”,而较少用“跟”。 “与”口语中用得较少,但在文章的标题及书面语中常见,语气较庄重。 4、即使 尽管(虽然) “即使”表示的情况一般是假设性的,“尽管”表示一种事实后面可加“可是”“但是”。 如:即使条件最差,我们也要做。    尽管条件很差,我们还是做了。 5、进而 从而  “进而”强化进一步的行动。“从而”除表示进一步的行动外,还跟上文有条件或因果的关系。  6、 一方面 一面(一边) “一方面”侧重表示并存的两个方面,时间可先可后;“一面(一边)”侧重表示同时进行的两种动作。 7、以及 及 和 “及”只能连接名词性成分“以及”“及”所连接的,常常前边是主要的,后边是次要的。“以及”前能停顿,“及”前不能停顿。“及”后可用“其”,“以及”后可以加“其他”。„“以及”可连接分句,“及,和”不能。 8、和 或 表选择时用“或”,表并列时用“和”,两者不能混用。 9、何况 况且 都表示进一步申述理由或追加理由,“何况”用反问语气来表示进一层的意思,“况且”无此种用法。 10、未免 难免 “未免”表示对某种过分情况不以为然,侧重在评价;“难免”表示客观上不容易避免,二者不能互换。 11、固然 虽然 “固然”侧重于确认某一事实,接着同时也承认另一事实;“虽然”侧重于让步,承认甲为事实,但乙并不因此而成立。‚“固然”很少用在主语前,“虽然”在主语前后比较自由。 12、偶尔 偶然 “偶尔”跟“经常”相对,表示次数少;“偶然”跟“必然”相对,表示意外。 13、越发 更加 “越发”限用于同一事物的同一变化;两事物比较时,不能用“越发”,而必须用“更加”。 如:小李下乡后,身体越发结实了  ‚小李身体很结实,小张更加结实。 14、关于 对于   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如:a关于这个问题,我直接跟老王联系。b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态度。 ‚“关于xx”作状语,只能用在主语前;“对于xx”作状语,主语前后均可。 如:“关于中草药,我知道得很少”不能说成“我关于中草药知道得很少。(“对于”就可以)” 15、由于 因为 口语里用“因为”,较少用“由于”。‚连词“由于”可以同“因此”“因而”搭配,“因为”不能。ƒ连词“因为”可用在后一段分句内,“由于”不能。如:这里无法过河,因为水流太急。 16、对 对于 都是表示对象,凡能用“对于”的地方都能换成“对”,但“对”的意义比“对于”更广泛;当“对”表示“对待”“向”等意思时,不能换成“对于”。 如:做任何工作,都要对于人民负责(表示“向”的意思,应换成“对”) ‚他对于老师很尊重(表示“对待”的意思,应换成“对”) 17、而后 尔后 都表示从某时起往下的时间。“而后”多指“然后”,单独放句首作全句状语的情况较少。“尔后”多指“此后”常单独用于句首。 18、竟然 居然  都表示出乎意料。“竟然”用在主语后,动词谓语前。“居然”语气略重,可用于主语前。 19、尚且 姑且 二者结构相似,但词性和语法功能不同。“尚且”是连词,表示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何况”等呼应,表示进一层之意;“姑且”是副词,表示暂时地。 如:为了人民利益,流血尚且不惜,更别说这点汗了。‚你们姑且在这住上一晚再作打算。 20、 与其 宁可  都有把两件事情加以比较,衡量得失,选其中一件之意,都是连词。“与其”用于取舍关系的复句中,常和“不如”一词呼应,表示舍此取彼。“宁可”有“宁愿”的意味,常与“决不”呼应,表取此舍彼。

实词使用中的十个注意点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