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8353  248361  248367  248371  248377  248379  248383  248389  248391  248397  248403  248407  248409  248413  248419  248421  248427  248431  248433  248437  248439  248443  248445  248447  248448  248449  248451  248452  248453  248455  248457  248461  248463  248467  248469  248473  248479  248481  248487  248491  248493  248497  248503  248509  248511  248517  248521  248523  248529  248533  248539  248547  447090 

5.今天我党大力倡导“以德治国”,对此,我们可以继承和发扬儒家学说中的

A.“和为贵”与“仁”的思想      B.农本思想

C.“有教无类”的思想         D.“民为贵,君为轻”的思想

试题详情

4.某班同学在编写“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为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设计的台词应是

  A.“兼爱非攻,互助互爱”       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试题详情

3.《道德经》载:“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其含义是

  A.同情人民疾苦,主张实行仁政     B.主张统治者对人民加强控制

  C.主张统治者清静无为以缓和阶级矛盾  D.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试题详情

2.战国时期,流行“得士者存,失士者亡”的说法。这主要说明了

  A.各国都重视发展军事力量      

B.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成为社会风尚

 C.新兴知识分子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用

D.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掌握了国家政权

试题详情

1.孔子路过泰山,见一妇女在坟边痛哭。询问后才知道,他的公公、丈夫和儿子都被老虎吃了。孔子问她为什么不早些搬迁,妇女回答:“因为这里没有苛政。”孔子感慨地对弟子们说:“苛政猛于虎也!”由此,他提倡

A.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

C.人而不仁,如礼何?          D.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试题详情

21.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

   角度: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

   ①抓住人物性格特点

   ①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修辞手法表现人物

   (2)简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

   角度:①比喻②衬托③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

   (3)简析本文的结构特征。

   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

   ②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   ③前后呼应。  

[答案]   21、(1)①多方面、多角度刻画刘半农形象,文章既表现了刘半农“五四”时期的战士形象,也表现了他在“五四”退潮后的落伍与保守;既表现了刘半农的活泼、勇敢、忠厚、易于亲近等优良品质,也表现了刘半农的浅、草率、无谋等不足。

   ①抓住人物性格特点,选取代表性的事件,在对比中表现人物。如抓住刘半农活泼、勇敢、忠厚等性格特点,选用“答王敬轩的双簧信”“要来看我”等有代表性的事件描写人物。通过刘半农在“五四”时期与“五四”退朝以后的不同表现,鲁迅与“那些人们”对于刘半农的“浅”的不同看法等,在对比中表现人物。

   ①综合运用比喻和衬托等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人物,如用“武库”作比,以陈独秀、胡适之有“武库”,来衬托刘半农的无“武库”,突出其没有城府,易于亲近的性格特点。

   (2)①比喻,文中运用了“武库”“清溪”“烂泥的深渊”以及“陷沙鬼”等多种比喻。

   ①衬托,如以“剪下辫子”来衬托刘半农的“答王敬轩的双簧信”等,突出他在“五四”时期“很打了几次大仗”。

   ①多种修辞手法的套用,文中的“武库”既是比喻,又是衬托。“清溪”与“烂泥的深渊”,两者既是比喻,又成对比。

   (3)①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中心,安排材料,叙事写人,文章中多处出现了表示时间的词和短语,时间线索十分明显。在叙述中,文章紧紧扣住作者“爱十年前的半农,憎恶他的近几年”的思想感情选取材料组织内容。

   ①结构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如文章的标题是“忆刘半农君”,文章第一段“这是小峰出给我的一个题目”,紧扣标题;接下一段,“这题目并不出得过分”,又与上段紧密衔接起来。以后各段大豆如此,全文在形式上前后勾连,环环相扣,结构严谨自然。

   ①前后呼应,本文的末段与开头互相呼应,各个部分在内容上也呈呼应之态,如前面谈到刘半农活泼、勇敢,是一个战士,后面行文中多次照应这一点,并在结尾呼应。前面谈到刘半农的“浅”,后面则指出,作为战士,刘半农即使“浅”,“却于中国更有益”,等等。

试题详情

2. 词数:120左右。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