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48385  248393  248399  248403  248409  248411  248415  248421  248423  248429  248435  248439  248441  248445  248451  248453  248459  248463  248465  248469  248471  248475  248477  248479  248480  248481  248483  248484  248485  248487  248489  248493  248495  248499  248501  248505  248511  248513  248519  248523  248525  248529  248535  248541  248543  248549  248553  248555  248561  248565  248571  248579  447090 

3.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的在质量为M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   )             

    A.µ1(m+M)g           B.µ2mg

C.µ1mg              D.µ1 mg+µ2Mg

试题详情

2.某人站在升降机底板的台秤上,发现台秤的示数比他的体重减少了20%。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

    A.升降机一定是在下降过程  

    B.升降机一定是在减速状态

    C.如果是在下降过程,则升降机肯定处于加速状态

D.如果升降机是在减速状态,则升降机肯定处于上升过程

试题详情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   )

    A.甲的位移一定比乙的大      B.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

    C.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大    D.甲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比乙的大

试题详情

2.岩石与地壳物质循环: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可用下列两图来表示:

[经典例题6]读岩浆岩生成示意图9-5,回答问题:

(1)图中A处的岩石为三大类型中的      岩,B处为     岩。

(2)如果用C、D分别表示花岗岩和玄武岩,请将字母镇入图中适当位置,并指出花岗岩和玄武岩的形成有何不同?

(3)岩石A、B接触地带可能形成      岩。

(4)A、B、C、D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的是     ,理由是           

(5)地层A、B的形成顺序是        

 [解析]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岩浆岩是岩浆活动的产物。按其形成情况分为二类。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在地壳上部冷却凝固形成的叫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即火山爆发)后冷却凝固形成的叫喷出岩或火山岩(如玄武岩)。沉积岩是地表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如砾岩、砂岩、页岩),还有的是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如石灰岩)。沉积岩有二个重要特征:一是有层理构造,二是化石。因为生物总是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不断进化的。因而我们可以根据化石,确定地层的顺序,同时因不同生物具有不同的生存环境,因此从化石还可以推知沉积时的地理环境。变质岩是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成分、性质发生改变形成(如石灰岩变成大理岩等)

[答案](1)沉积  岩浆  (2)D是玄武岩,属岩浆岩中的喷出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的;C是花岗岩,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是岩浆侵入地壳裂隙冷却凝固而成的,填图略。(3)变质    (4)A  A是沉积岩(石灰岩),B、C、D均是岩浆岩,只有在沉积岩中才存在化石。    (5)AB 

[经典例题6]读图9-6,判断回答。

(1)写出图中数码代表的地理意义:①      ,②     ,③     

       ,⑤        。A        ,B       

C       ,D      ,E      

(2)图中属于内力作用的是图中字母       ,其能量来源是        。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      作用。

[解析]本题既考查了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考查了内力、外力作用对不同岩石的形成的影响,更要求分析内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这里最关键的区分岩浆、岩浆岩与变质岩。其中无论是沉积岩、还是岩浆岩、下降遇到高温岩浆后都可以变成变质岩,即图中的②。

[答案](1)岩浆、变质岩、沉积岩、喷出岩、侵入岩。侵入和喷出,重熔再生、地壳上升,外力的侵蚀、搬运和沉积,变质作用。(2)A、B、C、E、F,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的衰变放出的热量,主导。(3)D、太阳辐射、重力能,削高填低。

试题详情

1.地球内部圈层

(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

地震波分类及特点

分类
 
  特点
 
 所经物质状态
 传播速度
  共同点



纵波(P)
 固体、液体、气体
  较快
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
横波(S)
   固体
  较慢

(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

不连续面
  地下深度
   波速变化
莫霍界面
33千米处(大陆部分)
  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
古登堡界面
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度突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

(3)划分:以两个不连续面(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将地球的内部圈层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

(4)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全部由岩石构成,是构成地貌、土壤的物质基础,提供各种矿产资源。岩石圈与其它三个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一起,构成了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

[经典例题5]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      波,B表示     波,其判断依据是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     面,其判断依据是     ;该面以上C代表       ,该面以下E代表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     ,地震波B速度    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     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     态,F面是      面。

(4)C层主要由      组成,G层叫     ,H层叫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         。  

[解析] 该题的关键是读图。该图分左右两部分,左图是地震波由地表向地心传播过程中波速随深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左侧的深度尺),上方横坐标表示地震波速度,图内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横波和纵波。 地震波在通过同一介质时,波速慢者为横波,快者为纵波。并可根据两种地震波传播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相互补充,相互印证,推断地球内部不同深度物质、状态的变化。

  右上图是地球内部根据左上图作出的判读结果。例如,根据地震波在距离地表平均33千米处波速突然增大,可确定D面为莫霍界面。又根据在2900千米处,纵波波速锐减,横波完全消失,可确定F面为古登堡界。F面以下横波不能通过,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固态。再根据纵波通过F面以下时的波速(纵波波速与通过介质的密度成正比),说明F面以下物质非气态。那么,既然非固态,就只能是液态(实际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熔融态)。

[答案](1)横  纵   A波波速慢,B波波速快  (2)莫霍   横波和纵波在此处波速突然加快  地壳   地幔   (3)消失   突然变小   固  液  古登堡   (4)各类岩石  外核  内核  地壳  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部分)

试题详情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风化作用
使地表岩石被破坏,碎屑物残留在地表,形成风化壳(注:土壤是在风化壳基础上演变而来的)
普遍(例: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例:雅丹地貌)




侵蚀
使谷底、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形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形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北美五大湖、千湖之国芬兰)等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
沉积


冰川沉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沉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冲积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
出山口和河流的中下游(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等)
风力沉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黄土高原的黄土)

[经典例题3]以下地理事物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

  A.东非大裂谷   B.北美洲的五大湖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

[解析]东非大裂谷与青藏高原都是由于地壳的水平运动而形成的,其能量来自地球内部,都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BC

[经典例题4]图9-1表示的是四种地貌景观。读图,回答(1)-(2)题。

(1)表示花岗岩地貌景观的是                   (   )

A.a图      B.b图     C.c图     D.d图

(2)a图景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

  A.河流沉积作用  B.湖泊沉积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流水溶蚀侵蚀作用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a是石灰岩受水溶蚀作用形成的喀斯特地貌;b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地貌;C是花岗岩基底,出露地表的岩石球状风化明显;d为砂岩,在水的侵蚀作用下形成了丹霞地貌。(2)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喀斯特地貌的塑造作用主要是流水溶蚀侵蚀作用。认识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形态,主要是增加感性认识,除了到大自然中亲身考察外,从图像资料上获得间接感受也是重要途径。

[答案](1)C  (2)D

试题详情

塑造地表形态的内力作用
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
水平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发生了水平位移和变曲变形
形成断裂带和褶皱山脉及谷地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组成地壳的岩层沿垂直于地球表面的方向运动
岩层隆起和拗陷
地势的起伏变化和海陆变迁
变质作用
岩石在一定的温度、压力下发生变质
不能直接塑造地表形态
岩浆活动
岩浆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
岩浆喷出经冷凝形成火山
地震
岩层的断裂、错动,引起震动,岩石圈的天然震动
造成地壳的断裂和错动,引起海陆变迁和地势起伏


作用
速度
迅速剧烈
火山喷发、地震
瞬间改变地表形态
缓慢微弱
其他形式
经漫长地质年代使地表形态发生显著变化
表现形式
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火山喷发和侵入活动)、变质作用、地震
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和盆地,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力量,其基本内容如下表所示:

性质方向
概念
结果
关系
水平运动
沿平行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使地壳物质弯曲变形常形成巨大褶皱山系,有的断裂张开,形成裂谷和海洋
相伴发生,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升降运动)
沿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
表现为地壳的抬升或下沉,引起地表高低起伏和海陆变迁

[经典例题2]关于内力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外力作用不断削低地面,不会使地面变高

  B.内力作用能使部分地面降低,形成盆地

  C.地球上高大山系主要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D.任何地表自然形态的形成都与内力作用有关

[解析]内外力作用共同塑造地表形态。当一个地面隆起时,相邻的地表就凹陷,当高山、高原遭受侵蚀时,相邻的低地就会出现堆积。内、外力作用的对立统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推动着地壳不断发展。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解答本题要注意风化、侵蚀不断削低地面的同时.沉积作用也会使地面变高。

[答案]A

试题详情

21.[解析](I)依题意得,.…………………………………………3分

当n≥2时,;……………………4分

当n=1时, -2×1 = 1 = 6×1-5,

所以.………………………………………………………………………5分

(II)由(I)得,…………8分

=. …… 11分

因此,使得成立的m必须满足,即m≥10,故满足要求的最小整数m为10.………………………………………………………………………………………………………14分

试题详情

20.[解析](I)依题意得解得  从而b=,………………………………………3分

故椭圆方程为.……………………………………………………………………4分

(II)解法1:由(I)得A(-2,0),B(2,0),设

点在椭圆上,.………………………………………………………   5分

点异于顶点

三点共线可得,…………………………………………………………………6分

从而.……………………………………………………………7分

,………………………………………………10分

将①式代入②式化简得.…………………………………………………………12分

>0,>0.于是为锐角,从而为钝角,

故点在以为直径的圆内.………………………………………………………………………. 14分

解法2:由(Ⅰ)得A(-2,0),B(2,0).设P(4,)(0),M(),N(),则直线AP的方程为,直线BP的方程为.…………………………….. 6分

点M、N分别在直线AP、BP上,

(+2),(-2).从而(+2)(-2).③

联立消去y得(27+)+4x+4(-27)=0……………………………8分

,-2是方程得两根,(-2).,即.  ④

=(-2, ).(-2,)=(-2)(-2)+.   ⑤…………………9分

于是由③、④式代入⑤式化简可得

(-2)………………………………………………………………  12分

N点在椭圆上,且异于顶点A、B,<0.

> 0, 从而<0.

为钝角,即点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 14分

解法3:由(Ⅰ)得A(-2,0),B(2,0).设M(),N(),则-2<<2 , -2<<2.又MN的中点Q的坐标为(),…………………………………………………………5分

化简得=(-2)(-2)+.            ⑥…………………8分

直线AP的方程为,直线BP的方程为………………………… 10分

点P在准线x=4上,

,即.                  ⑦

M点在椭圆上,+=1,即          ⑧………………  12分

于是将⑦、⑧式化简可得.

从而B在以MN为直径的圆内…………………………………………………………………    14分

试题详情

19.[解析](Ⅰ)证明:如右图,过点A在平面A1ABB1内作

ADA1BD,则

由平面A1BC⊥侧面A1ABB1,且平面A1BC侧面A1ABB1=A1B,得

AD⊥平面A1BC,又BC平面A1BC

所以ADBC. ……………………………………………………...2分

因为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

AA1⊥底面ABC

所以AA1⊥BC.……………………………………………..……..…3分

AA1AD=A,从而BC⊥侧面A1ABB1

AB侧面A1ABB1,故ABBC. ………………………..…...4分

(Ⅱ)解法1:连接CD,则由(Ⅰ)知是直线AC与平面A1BC所成的角,……………………………………….………………...6分

是二面角A1-BC-A的平面角,即

于是在Rt△ADC中,在Rt△ADB中,…...8分

ABAC,得………………………………….……...11分

所以.…………………………………………....13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