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1163  251171  251177  251181  251187  251189  251193  251199  251201  251207  251213  251217  251219  251223  251229  251231  251237  251241  251243  251247  251249  251253  251255  251257  251258  251259  251261  251262  251263  251265  251267  251271  251273  251277  251279  251283  251289  251291  251297  251301  251303  251307  251313  251319  251321  251327  251331  251333  251339  251343  251349  251357  447090 

12、(1)CH3CH=CH2(2分)  (3分)

(2)①②⑤(2分)  (3)6(2分)

(4)2 CH3CH(OH)CH3+O2 2CH3COCH3+H2O (3分)

CH3COCH3+2C6H5OH+H2O(3分)

解析:比较X和B可知,X为苯,B为苯酚,C为苯酚钠,通过D、C分子式的差异比较可知D比C多一个羧基,经酸化得到的E是水杨酸。把BAD水解可拆成2分子的  (E)和一 分子的(H ) BAD消耗氢氧化钠的多少由此可知。

H由B和G合成,故G是三个碳的有机物,Y是三个碳的烃,且其可与水反应,可能含有不饱和结构,故推测其为丙烯(CH3CH=CH2)

D的结构有难度,因为二氧化碳可以使酚钠变成酚羟基,故为

看条件可知F被催化氧化成G,再由H中苯环连在第二个碳原子上,知官能团在第二个碳原子上。故G为丙酮。G、B合成H的反应我们没有学过,但比较原料结构和产物结构,大胆猜测是断开碳氧双键后碳原子连结两个苯酚分子

试题详情

9.(1)N  第三周期IA族(每空2分)   (2)Na[∶O∶O∶]Na(2分)

(3)3NaN3=Na3N+4N2↑(3分)

(4)C2H2(g)+O2(g)=2CO2(g) +H2O();△H=-313.5 kJ/mol(3分)

(5)Na2CO3或Na2CO3和NaOH(3分)

解析: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应为碳,由A、B可组成B2A2的化合物中含有非极性键可推知B2A2是C2H2;A、E同主族,且A、B、C、D、E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可推知E是钠,A、D、E组成化合物A2D2,E2D2可推知A2D2是H2O2,E2D2是Na2O2,故D是氧,则C为氮,故EC3是NaN3。2 mol NaHCO3分解得到1 mol CO2和1 mol水蒸气,由于CO2和H2O都可与Na2O2反应生成O2,故150℃时所得的2种气体中一定含有O2,又因为CO2和H2O与Na2O2反应时,可看作是CO2先反应,故另一种气体必为水蒸气。此时,应有两种可能,一是Na2O2恰好与CO2反应,二是水蒸气只有部分与Na2O2反应,故反应后固体是Na2CO3或Na2CO3和NaOH,一定无Na2O2

¨ ¨
¨ ¨
¨
¨
 

10:(1)O=C=O  (2)MOH+SO2=MHSO3(3)Fe2O3+3CO2Fe+3CO2  3Fe2++4H++NO3-=3Fe3++NO↑+2H2O 

(4)Al3++4OH-=AlO2-+2H2O  Al3++3AlO2-+6H2O=4Al(OH)3↓(每空2分)

解析:本题框图特点是,A与E反应,相对量不同产物不同;且产物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符合条件的A、B、D必须具有“三角”转化关系。 (1)依题意,B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中学常见的物质有二氧化碳、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甲烷等,而A、E为单质,常见的物质中只有碳和氧气,氧气过量生成二氧化碳,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是由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所以,A为碳,B为二氧化碳,D为一氧化碳,E为氧气。

(2)依题意,E为SO2,用强碱MOH作为化学式写化学方程式,M可能是钠,钾,铷,铯

 (3)依题意,B中含有Fe2+,滴加盐酸,Fe2+转化成Fe3+,说明溶液中含有NO3-,即A为硝酸,E为铁,B为硝酸亚铁,D为硝酸铁。硝酸铁中含少量硝酸亚铁,可以滴加稀硝酸除去,化学方程式为3Fe(NO3)2+4HNO3=3Fe(NO3)3+NO↑+2H2O,除杂质不能引入新杂质

(4)依题意,A为氯化铝,B为偏铝酸盐,D为氢氧化铝

10 (1)BCA(6分)

   (2)①2Na+2CO2CO+Na2CO3②4Na+3CO22Na2CO3+C(6分)

   (3)将残留物溶于适量水,若有黑色不溶物则证明残留物中有C,在溶液中加足量BaCl2溶液,然后过滤,在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若溶液变红,则证明残留物中含有Na2O。(4分)

解析: (1) 碳酸氢钠分解制二氧化碳的装置是使用”固体+固体”加热装置,即选B;

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不能选A ,A装置不适用于块状固体与液体反应,即选C;粉末状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可选A。(2)①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依题中信息知产生了CO,残留物与HCl作用产生CO2,则残留物中含Na2CO3。②残留物与HCl作用产生CO2,证明残留物中含Na2CO3,而又无CO产生,根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知,钠被氧化,则必有元素被还原,联系残留固体中有两种物质故知有C生成。(3)根据碳不溶于水,可证明之,根据Na2O+H2O2NaOH溶液显碱性可证明Na2O存在,但Na2CO3溶液也显碱性,对实验有干扰,故先将用Ba2+沉淀

试题详情

8.D  NaY溶液的pH = 9,说明HX是弱酸,c(OH)=105 mol·L1 ,且都是由水电离产生的,A选项错误;X会水解,所以离子浓度的大小为:c(Na+) >c(Y)> c(OH)>c(H+),B选项错误;因为是等体积混合,c(Na+)减半,即为0.15mol·L1,则c(Na+)=c(X¯)+c(HX) =0.15mol·L1,C选项错误;根据质子守恒有:c(OH)-c(HY)=c(H+),c(H+)=1×109mol·L1,D选项正确。

试题详情

10. (15分)已知A、B、D、E均为中学化学常见单质及化合物,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

(1)若A和E均为单质且B物质为极性键形成的非极性分子。B的结构式为      

(2)若A为可溶性强碱(MOH),E为同主族元素形成的常见非金属化合物,且该化合物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1,试写出A到B的化学方程式:     

(3)若取B的溶液装于试管,向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无现象,再滴加稀盐酸,产生红色溶液,则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工业制备E化学原理:      ;D的溶液中含有少量B,用离子方程式表示除杂方法:   

(4)若A由同一短周期的两种元素组成,D为白色沉淀,且A、B溶液混合生成D,试写出A到B的化学方程式     ;A、B溶液混合生成D的离子方程式为     

11 (16分) 某兴趣小组的学生根据Mg与CO2反应原理,推测钠也应能在CO2中燃烧。为了确定其生成产物并进行实验论证,请你参与以下研究过程。

(1)甲同学首先设计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三种发生装置,若选用碳酸氢钠分解制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序号“A”“B”或“C”,下同);若用石灰石与稀盐酸为原料,并能控制反应随时发生随时停止,最好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若用碳酸钠固体与稀硫酸反应应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

(2)乙同学按实验要求,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已知PdCl2溶液能被CO还原得到黑色的Pd),请完成下列问题:

   ①若装置6中有黑色沉淀,装置4中的残留固体(只有一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装置6中溶液无明显现象,装置4中残留固体(有两种物质)加盐酸有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则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导老师认为,不仅要检验残留固体中是否有碳酸钠还要检验其中是否有氧化钠和碳,当确认钠充分反应后,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验证装置4中得到的残留固体中是否含有Na2O和C。

                                   

12 (15分)利用芳香烃X和链烃Y可以合成紫外线吸收剂BAD,BAD的结构简式为:

BAD的合成路线如下(已知G不能发生银镜反应):

试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结构简式:Y_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于取代反应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

(3)1 mol BAD最多可与含__________mol NaOH的溶液完全反应。

(4)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G→ 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提示

1-5 DBDDD

6  D  A项中外电路的电子流向为: X→外电路→Y, 电流方向与其相反;X极失电子,是负极,Y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X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若两电极分别为 Fe 和碳棒,则 Y为碳棒, X 为Fe,故ABC错误,即选D。

7  D

试题详情

9.(14分)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且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均不超过7。其中A、E同主族,B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A、B、D、E可组成化合物。A2D2、B2A2、E2D2,它们都含有非极性共价键。请回答:

  (1)C元素符号是    ,E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         

(2)写出E2D2的电子式          

(3)3 mol EC3受撞击生成4 mol C2气体和一种离子化合物,可用于汽车作保护气囊,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已知B2A2的燃烧热为313.5 kJ/mol,写出该物质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                        

(5)将2 mol EABD3和一定量E2D2固体混合,在密闭容器中加热,使其充分反应,测得150℃时容器中仅含2种气体,则反应后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试题详情

8.室温下,取0.3 mol·L1HY溶液与0.3 mol·L1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 = 9,则下列说法(或关系式)正确的是

A.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109 mol·L1  

B.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c(Y)> c(Na+) > c(OH)>c(H+)

C.c(Na+)=c(Y¯)+c(HY) =0.3 mol·L1 

 D.c(OH)-c(HY)=c(H+)=1×109mol·L1

试题详情

5.如右图,在盛有稀 H2SO4 的烧杯中放人用导线连接的电极X 、 Y ,外电路中电子流向如图所示,关于该装置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外电路的电流方向为: X→外电路→Y

B.若两电极分别为 Fe 和碳棒,则 X 为碳棒, Y 为 Fe

C.X 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 Y 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

D.若两电极都是金属,则它们的活动性顺序为 X > Y

7 已知NO2和N2O4可以相互转化:2NO2(g) N2O4(g);△H<0。现将一定量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通入体积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中,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两条曲线X和Y,其中曲线y表示N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B.a、b、c、d四个点中,表示化学反应处于平衡状态的点是b和c

C.反应进行至25 min时,曲线发生变化的原因是加入0.4 mol N2O4

D.若要达到与d相同的状态,在25 min时还能采取的措施是适当缩小容器体积

试题详情

5.工业废气的氮氧化物(NO、NO2等,用通式NOx表示)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为了保护环境,工业上常通入氨气与之发生反应:NOx+NH3→N2+H2O。有关此反应,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无论x何值,N2既是氧化产物又是还原产物

B.当x=1时,每生成2.5 mol N2,被氧化的气体有2 mol

C.当x=2时,有1 mol气体被还原,转移的电子为4 mol

D. 当x=2时,反应通式配平后H2O的化学计量数为8

试题详情

4.某芳香族酯类化合物甲的分子式为C14H10O5,1mol甲水解后只生成一种产物乙,其物质的量为2mo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符合上述条件的甲共有3种         B.1mol甲最多可以和4molNaOH反应

    C.乙能和浓溴水发生反应         D.1mol乙最多消耗2molNaHCO3反应

试题详情

3.某溶液中存在MO3,M为短周期元素,且M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比内层电子总数的2倍还多1。则一定能在该溶液中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Na+、H+、SO42―、I―         B.Na+、Ca2+、CO32―、Al3+

C.Na+、K+、Fe2+、H+       D.K+、SO42―、Cl、CO32―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