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考预测
高考在突出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借助图象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2.注重能力考查的高考物理试题,往往出现图象的理解及其应用,尤其是选择题中常常出现。
3.数和形的巧妙结合依然是高考的热点和解题的一种好方法。
(一)方法总结
1.物理问题中图像的作用
(1)直接根据图像给出函数间的关系求解问题
(2)根据题设条件做出图像,探索物理规律
(3)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像,得出实验结论
2.运用图像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步骤
(1)认真审题,从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2)根据题意,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
(3)由所作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8.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
A.5m,1Hz
B.10m,2Hz
C.5m,2Hz
D.10m,1Hz
解析:从图上可知道,因为b比a晚,所以波沿x的正方向,而ab相差T/2,所以T是1秒,bc是两相邻的波谷,所以相差一个波长。
答案:A
点评:先区分是波动还是振动图象,然后在从图象上找出相应的物理量。
7.平行板间加如图(a)所示周期变化的电压,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t=0时刻开始将其释放,运动过程无碰板情况。下列四图中,能定性描述粒子运动的速度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先结合u-t图在平行板间加上相对应的电压,得出相应电场,判断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在0-T/2的时间内,它向某一极板匀加速,在T/2-T内,带电粒子并不反向,而是向开始方向匀减速,有对称性,在T时,v=0,然后又继续向前加速,方向一直不变。
答案:A
点评:先结合u-t图在平行板间加上相对应的电压,得出相应电场,判断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从而得出它的运动状态
6.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V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时50 W
解析:由图形中可以得出u的最大值100伏,周期T是4秒,因为T等于f的倒数,因而可以求出f。有效值等于最大值除以。
答案:BD
点评:此题的关键在于从图上读出它含有的物理信息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甲车匀速,乙车匀减速,位移相等及“面积”要相等,相遇及位移要相等。在10秒时,速度相等,在甲追乙中距离最远。
答案:C
点评:图形中可以得出两物体的初速度及运动特征,再结合一维图形可以得出速度关系所对应的位移关系
4.如图所示,图线表示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合外力跟时间变化的关系,若物体开始时是静止的,那么[ ]
A.从t=0开始,3s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冲量为零
B.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第4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
D.前3s内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的和为零
解析:从t=0时开始,物体首先在10N的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在第1秒内,物体受到的冲量为F·t=10×1=10N·S。第2、3秒内,物体受到反方向的冲量,大小为Ft=5×2=10N·S。所以,物体在前3s内所受外力的冲量为零。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最大,第3s末的速度为零,第4s开始返回,但前4s内位移不可能为零,B错、C错。因第3s末物体速度为零,0时刻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可知前3s内物体动能增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前3s内外力对物体做功和为零。
答案:A、D
点评:先根据图形把物体受力的具体情况搞清楚,分时段把物体受力求出来,在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木板上,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在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图线中,哪一个最能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木板倾θ角的关系[ ]
解析:物体放在木板上,当斜面斜角为θ 时,有方程mgsinθ>ɑmgcosθ时,物体才开始下滑,当θ角小于此值时,物体在斜面上静止,加速度a=0,当θ角大于此值时,物体开始加速下可见a与θ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答案:所以D正确。
点评:解答关键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条件及何时产生加速度。
2.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已知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由图可知[ ]
A.两个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
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静止开始运动
C.t2秒末两质点相遇
D.0~t2秒时间内B质点一直领先A
解析:v-t图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距计时起点的时间间隔;图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等。所以B对A错、C错。0~t2时间内B物体的位移比A物体的位移大,但因不明确A、B的起始位置,故无法说明B一直领先A。
答案:选B正确。
点评:看图时要理解横纵轴截距、面积、点、线等的物理意义,恰当的应用可以减少复杂的计算。
1.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2,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 点由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四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
解析:首先弄清楚物体在om段和on段的运动特征,om段匀加速,on段匀减速,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式结合数学知识画出图形。
答案:A
点评:理解物理过程的同时,多注意数形的结合,注意倾角不同的意义。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