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1208  251216  251222  251226  251232  251234  251238  251244  251246  251252  251258  251262  251264  251268  251274  251276  251282  251286  251288  251292  251294  251298  251300  251302  251303  251304  251306  251307  251308  251310  251312  251316  251318  251322  251324  251328  251334  251336  251342  251346  251348  251352  251358  251364  251366  251372  251376  251378  251384  251388  251394  251402  447090 

(二)高考预测

高考在突出考查考生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重视科学素养的考查,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图象的物理意义,能借助图象信息分析解决问题。

2.注重能力考查的高考物理试题,往往出现图象的理解及其应用,尤其是选择题中常常出现。

3.数和形的巧妙结合依然是高考的热点和解题的一种好方法。

试题详情

(一)方法总结

1.物理问题中图像的作用

(1)直接根据图像给出函数间的关系求解问题

(2)根据题设条件做出图像,探索物理规律

(3)根据实验数据做出图像,得出实验结论

2.运用图像解答物理问题的重要步骤

(1)认真审题,从题中所需求解的物理量,结合相应的物理规律确定所需的横纵坐标表示的物理量。

(2)根据题意,找出两物理量的制约关系,结合具体的物理过程和相应的物理规律作出函数图象。

(3)由所作图象结合题意,运用函数图象进行表达、分析和推理从而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再结合相应的数学工具(即方程)求出相应的物理量。

试题详情

8.如图是一列简谐横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已知图中b位置的质点起振比a位置的质点晚0.5s,b和c之间的距离是5m,则此列波的波长和频率应分别为[    ]

A.5m,1Hz

B.10m,2Hz

C.5m,2Hz

D.10m,1Hz

解析:从图上可知道,因为b比a晚,所以波沿x的正方向,而ab相差T/2,所以T是1秒,bc是两相邻的波谷,所以相差一个波长。

答案:A

点评:先区分是波动还是振动图象,然后在从图象上找出相应的物理量。

试题详情

7.平行板间加如图(a)所示周期变化的电压,重力不计的带电粒子静止在平行板中央,从t=0时刻开始将其释放,运动过程无碰板情况。下列四图中,能定性描述粒子运动的速度图象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先结合u-t图在平行板间加上相对应的电压,得出相应电场,判断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在0-T/2的时间内,它向某一极板匀加速,在T/2-T内,带电粒子并不反向,而是向开始方向匀减速,有对称性,在T时,v=0,然后又继续向前加速,方向一直不变。

答案:A

点评:先结合u-t图在平行板间加上相对应的电压,得出相应电场,判断带电粒子的受力情况,从而得出它的运动状态

试题详情

6.一正弦交流电的电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交流电的电压瞬时值的表达式为u=100sin(25t)V

B.该交流电的频率为25 Hz

C.该交流电的电压的有效值为100V

D.若将该交流电压加在阻值R=100 Ω的电阻两端,则电阻消耗的功率时50 W

解析:由图形中可以得出u的最大值100伏,周期T是4秒,因为T等于f的倒数,因而可以求出f。有效值等于最大值除以

答案:BD

点评:此题的关键在于从图上读出它含有的物理信息

试题详情

5.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 s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0-10 s内两车逐渐靠近

B.在10-20 s内两车逐渐远离

C.在5-15 s内两车的位移相等

D.在t=10 s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

解析:由图可以知道甲车匀速,乙车匀减速,位移相等及“面积”要相等,相遇及位移要相等。在10秒时,速度相等,在甲追乙中距离最远。

答案:C

点评:图形中可以得出两物体的初速度及运动特征,再结合一维图形可以得出速度关系所对应的位移关系

试题详情

4.如图所示,图线表示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合外力跟时间变化的关系,若物体开始时是静止的,那么[    ]

A.从t=0开始,3s内作用在物体上的冲量为零

B.前4s内物体的位移为零

C.第4s末物体的速度为零

D.前3s内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的和为零

解析:从t=0时开始,物体首先在10N的力的作用下开始运动,在第1秒内,物体受到的冲量为F·t=10×1=10N·S。第2、3秒内,物体受到反方向的冲量,大小为Ft=5×2=10N·S。所以,物体在前3s内所受外力的冲量为零。物体在第1s末的速度最大,第3s末的速度为零,第4s开始返回,但前4s内位移不可能为零,B错、C错。因第3s末物体速度为零,0时刻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可知前3s内物体动能增量为零,根据动能定理,得前3s内外力对物体做功和为零。

答案:A、D

点评:先根据图形把物体受力的具体情况搞清楚,分时段把物体受力求出来,在求物体的运动情况。

试题详情

3.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一水平放置的粗糙木板上,缓慢抬起木板的一端,在如下图所示的几个图线中,哪一个最能表示物体的加速度与木板倾θ角的关系[    ]

   

解析:物体放在木板上,当斜面斜角为θ 时,有方程mgsinθ>ɑmgcosθ时,物体才开始下滑,当θ角小于此值时,物体在斜面上静止,加速度a=0,当θ角大于此值时,物体开始加速下可见a与θ的关系为非线性关系。

答案:所以D正确。

点评:解答关键在于判断物体运动的条件及何时产生加速度。

试题详情

2.如图所示为A、B两质点作直线运动的v-t图象,已知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由图可知[    ]

A.两个质点一定从同一位置出发

B.两个质点一定同时静止开始运动

C.t2秒末两质点相遇

D.0~t2秒时间内B质点一直领先A

解析:v-t图纵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的速度,横轴截距表示物体出发时距计时起点的时间间隔;图线和横轴所围的面积表示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两图线的交点表示两物体在该时刻速度相等。所以B对A错、C错。0~t2时间内B物体的位移比A物体的位移大,但因不明确A、B的起始位置,故无法说明B一直领先A。

答案:选B正确。

点评:看图时要理解横纵轴截距、面积、点、线等的物理意义,恰当的应用可以减少复杂的计算。

试题详情

1.如图所示,光滑轨道MO和ON底端对接且=2,M、N两点高度相同。小球自M 点由静止自由滚下,忽略小球经过O点时的机械能损失,以v、s、a、Ek分别表示小球的速度、位移、加速度和动能四个物理量的大小。下列四象中能正确反映小球自M点到N点运动过程的是[    ]

解析:首先弄清楚物体在om段和on段的运动特征,om段匀加速,on段匀减速,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式结合数学知识画出图形。

答案:A

点评:理解物理过程的同时,多注意数形的结合,注意倾角不同的意义。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