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1402  251410  251416  251420  251426  251428  251432  251438  251440  251446  251452  251456  251458  251462  251468  251470  251476  251480  251482  251486  251488  251492  251494  251496  251497  251498  251500  251501  251502  251504  251506  251510  251512  251516  251518  251522  251528  251530  251536  251540  251542  251546  251552  251558  251560  251566  251570  251572  251578  251582  251588  251596  447090 

23.作文(60分)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十个外,题材不限。

名家点评北京高考作文:越有想象力越易拿高分

  ●“50后”名家

 郑渊洁

 1955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作家。1985年创刊至今的《童话大王》半月刊是全部刊登郑渊洁一人作品的杂志,创刊24年总印数逾亿册,其作品字数超过两千万字。

 国家民政部“中华慈善楷模奖”获得者。一个人写一本月刊24年世界纪录保持者。

 与想象力直接挂钩

 这几年的高考作文题目,越来越与想象力直接挂钩。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给考生发挥想象的空间很大。

 前两天有一个记者问我,你一个人写《童话大王》坚持了24年,到底是从哪儿去找的灵感,我的回答就刚好与这个题目很相似:“因为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如果让我写这个题目,我估计8000字都打不住,我会用散文体,把自己这几十年的经历和感受都写出来。

 总之,今年的这个题目,越有想象力的考生,就越容易拿高分。

 ●“50后”名家

 王海鸰

 1953年12月出生于山东。著名作家,总政话剧团著名编剧,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长篇小说《爱你没商量》(与王朔合作)、《牵手》、《大校的女儿》、《不嫁则已》、《中国式离婚》;话剧《洗礼》、《送你一枝玫瑰花》、《我想跟你说句话》等。

 题目太主旋律有利也有弊

 这个题目很主旋律,因为我的孩子已经毕业,所以今年我对高考作文并没有预期,我认为作文最难出的是不能将背诵课文移植过来。有理想、有希望、有追求这样主旋律的题目将导致学生作文可能会出现一大批相似的东西。

 在这种情况下,作文想出类拔萃很难,这里特指作文从思想上出类拔萃,但从另一方面讲,这样的题目也是有利有弊,今年高考作文题的主导方向是希望青年能够追逐理想,考生通过另辟蹊径来获得高分我觉得不太容易。

 文字功底好的考生一定占优势。

 ●“60后”名家

 邱华栋

 男,当代实力派作家。1969年生于新疆昌吉市。16岁开始发表作品,18岁出版第一部小说集,20年来,写作有长篇小说《夏天的禁忌》、《夜晚的诺言》、《白昼的躁动》、《正午的供词》、《花儿花》、《猎户星》、《单筒望远镜》等7部。

 展开想象力容易得高分

 我觉得这个题目不错,“隐形的翅膀、飞向远方”这些词句很容易激发考生的想象力。

 我一直在关注高考的作文题目,现在的作文题很难出,难就难在能否判出高下。这个题目对考生的想象力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每个考生会对题目有不同的理解,写出来的作文也容易分出高下。

 因此,比起往年其他的作文题,这个题目,有想象力的考生如果写好了很容易得高分,但是想象力展不开,也容易写歪了,甚至得低分。

 ●“70后”名家

 丁力

 1971年出生。

 现居北京。自1993年起在各类大型文学期刊发表小说作品,作品多次获奖,是七十年代出生作家群代表性人物之一。

 自2000年以后,开创新类型“恶魔主义”小说方式,以更具人性深度的视角,展示时尚另类都市生活的银幕反面。

 生活有感触学生有话说

 给考生自我抒发的空间很大,这是一首励志歌曲,地铁、公交的电视上经常播,我都会唱,相信很多考生也都耳熟能详,它不像前几年的高考作文,给考生的亲身感触不是很深。

 如果我来写这个作文,我偏向于把它写成抒情散文。我想这样一个题目,出题人应该是倾向于让考生抒发自己的理想,给考生自我抒发的空间很大。总之它的难易度适中,比较容易产生好文章;尤其是那些对生活有感触的学生,很可能会拿到高分。

 ●“80后”名家

 安意如

 1984年6月出生于安徽,诗人、作家。小时候安意如跟着外公长大,外公是旧式文人,她跟随外公读过很多唐诗宋词。曾创作诗词评赏“漫漫古典情”系列,去年推出了其中的《人生若只如初见》、《当时只道是寻常》和《思无邪》,2007年6月出版言情小说《惜春纪》。

 考生应该联系当下社会

 我觉得这个题目挺好,当时在四川地震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唱这首歌,在各种晚会上这首歌的出现频率也很高。

 我想这首歌如此契合灾难下人们的心理,创作这首歌的人当时也没想到。考生在写作时,我认为应该联系到当下的社会,当然从小的方面也可以谈谈自己对这首歌的感受。

 比如高中生在KTV唱歌,认为这首歌仅仅是好听,但之后呢?很多人发现这首歌在灾难中还可以鼓励我们,打动我们自己的内心,具有心理疗伤的功能。

21世纪教育网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

试题详情

13.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7分)

  ①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②星垂平野阔,                 ,官应老病休。

           (杜甫《旅夜书杯》)

  ③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杜牧《阿房宫赋》)

  ④两情若是久长时,           

            (秦观《鹊桥仙》)

[答案]13.(7分)

①聊乘化以归尽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②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③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④又岂在朝朝暮暮

试题详情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③题。(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①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②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③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

[答案]12.(10分)

①(2分)D

②(3分)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③(5分)第一问:达观、豪迈的胸怀   第二问:略

[考点]①考查对诗句内容的理解  ②考查诗歌的风格和流派  ③考查诗歌的思想感情的分析。

[思路分析]①七八句“准拟”,据注释是“准定”的意思,因此可排除“期盼”之说。②宋词的风格和流派大致为两类,一类以苏辛为代表的“豪放派”,一类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的“婉约派”,从词的内容和情感倾向可判断。③“波神留我”、“露宿何妨”、“准拟岳阳楼”均表现了词人的乐观、豁达的面对风雨的情怀。考生只要调动联想和想象,在头脑中形成画面,使词人的形象跃然心头,不难归纳出来。

试题详情

1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 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 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11.(5分)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补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考点]考查文言文的断句

[思路分析]文言文的断句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与翻译相关的题型,其难度低于翻译,但读不懂文句,断句也是很困难的。考生可在读懂大意的基础上,据标志词进行辅助断句。如据实词“补不足”、“人”、“损”,据虚词“之”、“是以”等可辅助判断。

试题详情

5.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矛盾在《子夜》等小说创作中所努力实现的创作模式,是西方由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左拉等现实主义。自然主义小说家所成功地实践了的创作模式。

A. 《子夜》:长篇小说,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悲剧命运揭示了当时的重大社会问题。

B.  巴尔扎克:19实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人间喜剧》被称为巴黎上流社会的编年史。

C.  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俄国作家,他的《战争与和平》以气势恢弘著称。

D. 左拉:19世纪法国作家,他的代表作是体现人道主义思想的《巴黎圣母院》

[答案]D

[考点]考查文学常识和作家作品。

[解析]这种形式的考查比较新颖,有利于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来学习和记忆。D项左拉的代表作是,《卢贡-马卡尔家族》《娜拉》《四福音书》等,《巴黎圣母院》的作者是雨果。

[思路分析]该考点一般难度不大,注意一个“常”字和“名”字,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可列表比较或归类复习。

试题详情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南京郊外的阳山,有三块经人工雕塑、长达40米的巨大石头,专家认为这是朱棣为给朱元璋修建神功圣德碑选的碑材。

B.     该集团的资金大都是外界筹措,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然而高额利息使该集团在资金运转上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C.     疫苗的研制是工程浩大的项目,耗时数年的潜心研究不可或缺,而且绝不是一个人的战斗,而是一场指向整个人类的战斗。

D.     朝夕相处,谁也不能发生矛盾,但一发生矛盾,就各执己见,争吵不休,互不通融,这其实是一种最愚蠢的见解。

[答案]A

[考点]考查辨析病句。

[解析]B项有歧义:“利息”的含义不明确,可改为“贷款利息”;“利息之高令人难以想象”与后文重复,可去掉。C项后一分句暗换主语或谓语中心语残缺。可在“耗时”前加“需要”,并去掉“不可或缺”。D项表意不明:“这”指代的内容不明确,如果指“不能发生矛盾”尚可,指“发生矛盾后就各执己见”就不妥了。

[思路分析]病句的辨析和修改是考生的一块鸡肋。除了平时的专项集训外,考生尚需要运用语感审读法、造句类比法、压缩主干法和从语法、修辞、逻辑和语意上综合分析。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閻戣姤鍤勯柤鍝ユ暩娴犳艾鈹戞幊閸婃鎱ㄧ€靛憡宕叉慨妞诲亾闁绘侗鍠涚粻娑樷槈濞嗘劖顏熼梻浣芥硶閸o箓骞忛敓锟� 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閹间礁纾归柟闂寸绾惧綊鏌熼梻瀵割槮缁炬崘顕ч埞鎴︽偐閸欏鎮欑紓浣哄閸ㄥ爼寮婚妸鈺傚亞闁稿本绋戦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