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按物质类别分
H2O
CO2
CuO
SiO2
Fe2O3
(1)单质与氧化物间的置换
Na、C、Fe、F2──→H2(或O2), C、H2──→Cu,C──→Si, Mg──→C,Al──→Fe
(2)单质与非氧化物间的置换
2H2+SiCl4 =Si+4HCl H2S+Cl2 = S+2HCl
3Cl2+8NH3 = 6NH4Cl+N2 4NH3+3O2 =2N2+6H2O
Br−、S2−、I−
SiCl4
HCl
NH3
Mg+2HCl = MgCl2+H2 2Al+6HCl = 2 AlCl3+3H2
活泼金属──→H2,Cl2、O2──→N2,Cl2────→Br2、S、I2,H2──→Si
2.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分
(1)主族元素间的置换
包括同主族间、同周期间、不同主族间、不同周期间、既不同主族又不同周期间,其规律为:
H
Li Be B C N ← O ← F
↓ ↓ ↓ “甲→乙”表示甲可置换乙
Na Mg Al Si P S ← Cl
高温
△
△
(2)主→副 H2+CuO===Cu+H2O 2Al+Fe2O3=== Al2O3+2Fe
C+CuO===Cu+CO 2Al+3Hg2+ =2Al3++3Hg
(3)副→主 3Fe+4H2O(g) =Fe3O4+4H2 Zn+2H+ =Zn2++H2
(4)副→副 Fe+CuSO4 =FeSO4+Cu
1.按反应环境和元素的性质分(请举例)
(1)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 ①“金→金”较活泼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金属 ②“金→非”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氢之前的金属置换氢 ③“非→非”较活泼非金属置换较不活泼非金属
(2)非水溶液中的置换反应:① “金→金” ②“金→非” ③“非→金” ④ “非→非”
(2008年江苏高考)图7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读图回答8-10题。
8.该流域:
A.雨水是河水主要的补给来源
B.降水量主要集中在春秋季节
C.径流量随降水量同步增减
D.枯水期流量小,输沙量大
9.该流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沙漠化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地面沉降
10.该环境问题易导致下游:
A.径流量减少,不易决堤泛滥
B.径流量增多,季节变化减小
C.输沙量大,水库淤积严重
D.流速减慢,利于内河航运
[解析]第8题:径流量与降水量折线基本呈正相关,说明雨水是主要补给。第9题:从曲线看出该流域的输沙量与降水量、径流量的关系,从而判断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第10题:由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床,河床抬升,易导致决堤泛滥;径流量不会增多,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弱,径流季节变化增大;泥沙淤积,内河航运受阻。故选C。
[答案]8.A 9.B 10.C
读我国江南丘陵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判断6-7题。
6.当该地区普降暴雨时,水位上涨最猛的是( )
A.①河 B.②河 C.③河 D.④湖
7.湖泊④对图中河流干流起天然调节作用的是 ( )
A.①河段 B.②河段 C.①②河段 D.①②③河段
[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的疏密可以看出,①河段最陡,所以水流汇聚最快;且从图中河流分布可以看出,①河位于该流域主干道,有支流汇入,所以水位上涨最猛。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在其以下的河段,所以对②③河段均起不到调节作用。
[答案]6.A 7.A
下图是长江口外水域叶绿素含量、水温和盐度垂直分布的某次监测数据合成图。叶绿素含量在水深10米到20米之间先升后降。据此回答3-5 题 。
3.图中①、②、③曲线依次代表 ( )
A.盐度、温度、叶绿素含量
B.盐度、叶绿素含量、温度
C.叶绿素含量、盐度、温度
D.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
4.从图中可以看出 ( )
A.水深超过10米后,盐度随深度增加持续升高
B.水深超过10米后,水温随深度增加持续降低
C.水深15米处,叶绿素含量、温度、盐度值均达到最高
D.水深超过20米后,叶绿素含量随深度增加而升高
5.此次监测所处的时节 ( )
A.长城内外——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江淮平原——草长莺飞二月天
B.燕赵大地——赤日炎炎似火烧
D.太行群山一霜叶红于二月花
[解析] 这组的关键在于第3小题的判断。由题干得知,叶绿素含量应为①曲线,水温随着深度的增加不断下降,到达一定深度后变化不大,所以③曲线以为水温。
第5题,根据表层水温为17℃可大致判断此季节应为春末或晚秋,选项A表示隆冬,选项B表示初春,选项C表示仲夏,选项D表示晚秋。
[答案] 3.C 4.B 5.D
图为某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城市建设导致了当地( )
A.地下水位上升 B.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减慢
C.蒸发量增强 D.汛期洪峰流量加大
2.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用水量增加 B.植被覆盖率增加
C.降水下渗量减少 D.城市热岛效应
[解析]从城市建设前后水量平衡数据看,可知地下水位应下降,由于地面径流增加和植被减少,地面径流汇集速度加快,河流汛期洪峰流量加大;城市建设后地面径流增加了33%,其原因是植被减少,涵养水源功能减弱和城市道路面积增加,减少了下渗量。
[答案]1 D 2 C
8.读图中所示的地区,结合所学的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完成图中水循环的环节,并将人类能够影响的环节在图上标出。图中的水循环最强烈的季节是 季,理由是 。
(2)图中A处的主要资源是 ,这种资源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3)B岛近年来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试分析原因。
[解析]由图可知,这是发生在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一步是画出海上蒸发的箭头,然后依次向陆地输送-大气降水-径流等环节即可。A处是我国著名的舟山渔场。
[答案](1)海上箭头朝上,空中箭头朝左,陆地箭头朝下,地表径流的箭头应沿长江画 夏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带来大量水汽,因此这一时期海陆间水循环最活跃
(2)渔业资源(海洋生物资源) 过度捕捞使鱼类数量减少。采取休渔政策使鱼类数量得到恢复。
(3)B岛是崇明岛,该岛是由长江带来泥沙沉积而形成的,近年面积扩大的趋势减缓,主要是中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和水土保持工作,使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另外随着三峡电站的建设,三峡水库形成,使长江水流平稳,挟带泥沙的数量减少。
能力提高训练
7.下图是我国某河流的综合补给示意图 , 读后回答 :
(l) 图中 A 、 B 、 C 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 该判断:A是___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_____补给, 根据是_____________。
(2) 该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 , 哪一条是在修坝后测到的?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 。
(3) 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_地区。
(4) 从图中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解析]从补给类型看,A属大气降水,B 为冰雪融水补给,C是地下水。由于水库的作用是调节径流量, 故径流量变化较小的②曲线是修筑大坝以后测知的。
[答案](1) 大气降水 季节性积雪融水 地下水 我国东部受夏季风的影响, 降水量集中在夏季, 积雪融化出现在春季, 地下水补给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补给形式, 且洪水期地下水补给量小于枯水期, 所以A为雨水、B 为冰雪融水、C 是地下水 (2) ②曲线因为全年流量比较平稳, 已受到水库调节 (3) 东北 (4) 径流量越大, 地下水补给越少 因径流量大到一定程度, 河水水位超过或接近地下水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