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 log 8 3 = p ∴
又∵ ∴
∴ ∴
以下例题备用:
证:∵ ∴
∴
解:∵ log 18 9 = a ∴ ∴log 18 2 = 1 - a
∵ 18 b = 5 ∴ log 18 5 = b
∴
解:1° 原式 =
2° 原式 =
证:设 log a N = x , 则 a x = N
两边取以 m 为底的对数:
从而得: ∴
两个较为常用的推论:
1° 2° ( a, b > 0且均不为1)
证:1°
2°
导入新课:对数的运算的前提条件是“同底”,如果底不同怎么办?
2.已知PA,PB,PC与平面α所成的角分别为60°,45°,30°,PO⊥平面α,O为垂足,又斜足A,B,C三点在同一直线上,且AB=BC=10cm,求PO的长.
作为一般要求,完成习题四9、10.
补充:
1.AB是直角三角形ABC的斜边,三个顶点在平面M的同侧,它们在M内的射影分别是A1、B1、C1,如果三角形A1B1C1是正三角形,且AA1=3cm,BB1=5cm,CC1=4cm.求三角形A1B1C1的面积.
解:设正三角形A1B1C1的边长为x.
则AC2=x2+1
BC2=x2+1
AB2=x2+22
∵AC2+BC2=AB2,
(四)例题分析
1.如图1-82,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AA1、A1D1的中点,求:
(1)D1B1与面AC所成角的余弦值;
(2)EF与面A1C1所成的角;
(3)EF与面AC所成的角.
解:
(2)45°.
(3)45°.
2.如图1-83,Rt△ABC的斜边AB在平面M内,AC和BC与M所成的角分别是30°、45°,CD是斜边AB上的高,求CD与M所成的角.
分析:作出CD与平面M所成的角,然后去解含这个角的三角形.
解:作CC1⊥平面M,连结AC1、BC1、DC1,依题意
∠CAC1=30°,∠CBC1=45°,设CC1=a,则AC=2a,
∴∠CDC1=60°.
3.可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1、2.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