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下列原子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2.雷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这是因为少量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成臭氧(O3),反应方程式为3O2 2O3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 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②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③O2与O3是同一种单质, ④O2和O3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
⑤O3是混合物,
A.②③ B.①④ C.①⑤ D.②④
注意:每道选择题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作答。选错、不选、多选或涂改不清的,均不给分。
1.对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 NaOH B. Na2O C. NaNO3 D. Na2SO4
2]婉约派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武陵春》
请思考:(探索时代特性、民族心理、文化背景)
两派词人体现了怎样的民族精神?
(答案提示:忧民报国的民族精神)
这种民族精神的产生变化与哪些社会历史因素有关?
(答案提示:政治制度,尤其是文化制度是否开明;
经济发展水平和状况;政局形势等)
从中,你能看出两宋的时代特色分别是什么吗?
(答案提示:北宋社会安定统一;南宋偏安一隅)
『思想升华』===构建和谐,增强软实力
不同的时代造就了不同风格和不同精神内容的诗词,所以,我们认识到:社会环境对文化发展及民族进步的深远影响力。这就坚定了我们构建和谐社会的决心,增强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软实力,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们都渴望原汁原味的历史课,我认为历史课的原味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用历史的视角和思维来分析问题,尤其是对文学艺术作品更应如此。
历史课也离不开欣赏。欣赏,是指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事物,达到“享受”的结果。在历史课本上的文学艺术作品是我们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载体”,是我们利用的“工具”,是培养学生兴趣的“引子”。
其实,课本上出现的大量图片文字资料,既是用来分析“历史问题”的;也是用来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审美素养的。试想,如果没有欣赏就干巴巴的大讲特讲,其效果可想而知。
我在讲唐诗宋词元曲部分就吸取了教训,我让学生用历史视角欣赏诗词,学生品尝了一桌兼具历史风味和知识营养的诗词大餐。
『欣赏诗歌』===挖掘历史内涵
提供材料: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居易------“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请思考:(四个问题,层层递进,层层深入)
三位诗人的诗分别体现了什么特色?
(答案提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批判现实主义)
三位诗人的诗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怀?
(答案提示:开朗奔放;忧国思家;批判黑暗)
三位诗人的诗反映出了什么变化?
(答案提示:风格由开朗快乐到忧愁悲伤)
三位诗人的诗折射出怎样的历史变迁?
(答案提示:由盛转衰的历史变迁)
为什么诗歌中会有如此变化?说明了什么?
(答案提示:专制制度和社会政局及文化氛围的变化;
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板书总结:
李白-------浪漫主义------开朗奔放------盛唐气象
杜甫------ 现实主义------忧国思家-----由盛转衰
白居易-------批判现实-------批判黑暗-----晚唐衰败
『欣赏宋词』===体会时代特色
1]豪放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鉴赏,是指深层次挖掘,追求较高境界的一种审察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对文学艺术部分内容“鉴赏”的话,那就成了地道的语文课、艺术专业课了,结果是,跑了题,变了味。所以说,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牟平育英艺术中学,一看学校的名字就可见在处理这部分知识时是很容易走入误区的。
我连年教美术班,走过弯路,体会颇深。在讲到“中国古代绘画”、“西方印象派绘画”时,我为了抓住学生的兴趣,就上了一节“美术专业课”(卖弄一下,哈哈)。让学生来了一个“听说读写”大巡演,学生也展示了一番。
我先是领着学生分析了中西绘画的不同,之后就瞪大眼珠鉴赏开来了。讨论了顾恺之的画法与莫奈的画法及作画技巧,全体学生也学着临摹起了课本上的名作,“收获不少”。
结果,收获了学生的兴趣,跑了历史的味道。
(其实,细细想来,学生不是对历史课有了多大兴趣,是对美术有兴趣啊)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