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2785  252793  252799  252803  252809  252811  252815  252821  252823  252829  252835  252839  252841  252845  252851  252853  252859  252863  252865  252869  252871  252875  252877  252879  252880  252881  252883  252884  252885  252887  252889  252893  252895  252899  252901  252905  252911  252913  252919  252923  252925  252929  252935  252941  252943  252949  252953  252955  252961  252965  252971  252979  447090 

6.下列化学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

  A.圆底烧瓶可以直接用酒精灯加热

  B.不慎将浓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硼酸

  C.酒精灯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试题详情

5.用NA表示阿伏德罗常数,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22.4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 NA

B.常温常压下,1.06g Na2CO3含有的Na+离子数为0.02 NA

C.通常状况下,NA 个CO2分子占有的体积为22.4L

D.物质的量浓度为0.5 mol/L的MgCl2溶液中,含有Cl- 个数为 NA

试题详情

4.用可溶性钡盐检验SO42-离子的存在时,先在待测溶液中加入盐酸,其作用是 (   )

A.形成较多的白色沉淀           B.形成的沉淀纯度更高

C.排除SO42- 以外的其它阴离子及Ag+的干扰  D.排除Ba2+ 以外的其它阳离子的干扰

试题详情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 mol H2O的质量为18g/mol     B.CH4的摩尔质量为16g  

C.3.01×1023个SO2分子的质量为32g   D.标准状况下,1 mol任何物质体积均为22.4L

试题详情

2.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中“先”与“后”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高锰酸钾加热制备氧气,用排水法收集满氧气后,先移出导管,后撤离酒精灯

B. 给试管加热时,先给试管来回均匀加热,后固定局部加热

C. 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CH4)时,先检验气体纯度,后点燃

D. 在测定溶液的pH时,先用蒸馏水湿润,后用玻璃棒蘸取溶液点在试纸中部,再与比色卡比较。

试题详情

1.下图所示是分离混合物时常用的仪器,从左至右,可以进行的混合物分离操作分别是(   )

             

A. 蒸馏、蒸发、萃取、过滤      B. 蒸馏、过滤、萃取、蒸发

C. 萃取、过滤、蒸馏、蒸发      D. 过滤、蒸发、萃取、蒸馏

试题详情

2.根据你的理解,在第④段横线处写一句话,使文章结构完整。

第④段横线处应写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论证了这一论点。

试题详情

42.从香菱学诗谈起

①《红楼梦》里有一段香菱学诗的故事,细读起来,颇受教益。

②香菱本来不懂诗,她随薛宝钗住进大观园后,几贾宝玉与众姐妹结社咏诗,才“苦志学诗”,她“天一亮就忙忙碌碌梳了头,去找黛玉改诗”。学习有了一点心得,就立即谈出来,向别人求救,听取指点帮助。众姐妹们称她为“诗魔”,拿她取笑,她行之若素。经多次请教,几易其稿,“精血诚聚”,终于写成了一首“新巧而又有意趣的吟月好诗”。

③这个故事启示我们,要虚心好学。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要不耻不知。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人马克思的《资本论》的写作,正是从对政治经济学的“不知”开始的。1842年至1843年间,马克思和他的论敌发生了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战。因为马克思当时还没有对经济进行深刻的研究,曾一度使他“陷入困难的境地”。他下决心研究它,终于战胜了论敌,并积累了大量材料,写成了《资本论》。马克思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⑥要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载:“子贡问曰:‘孔文于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要不耻于向地位或学问比自己差的人学习。这就是成语典故“不耻下问”的由来。自古以来,有成就的读书人讲起经验,受过挫折的人谈到教训,往往都会谈到“不耻下问”。我国南北朝时杰出的农业学家贾思勰,一生孜孜不倦,刻苦攻读,知识渊博。他的《齐民要术》闻名于世。但是,这样一位有学识的科学家,还向当时被一些人认为最低贱的农夫求教。一些人知道了这件事,就冷嘲热讽地说:”赫赫有名的贾思勰,怎么还向羊倌求教,岂不太失体面了吗?”但贾思勰毫不在意,坚持像小学生那样,拜能者为师。

⑦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甲]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不如老师。[乙]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他为师。是大可不必的。”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一个人要想真有长进,并有所深造,不仅需要梅“逊雪三分白”的________,而且还要有雪“输梅一段香”的__________,放下架子,不耻相师。我国清代的张曜,因仅有战功而不大识字,在朝上受了些气。他的妻子是个读书人,他决心跟妻子学字。一天他穿了朝服,三拜九叩,拜妻子为师。从此他老老实实、恭恭敬敬地向妻子求教,知识一天天丰富起来,到他任巡抚的时候,有人说他“目不识丁”,他便上奏皇上面试,结果使一些抱有成见的人瞠目结舌,个个叹服。

⑧以上谈到的虚心好学的三个方面,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要从“不耻”开始,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一些知识,学到一些本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