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3673  253681  253687  253691  253697  253699  253703  253709  253711  253717  253723  253727  253729  253733  253739  253741  253747  253751  253753  253757  253759  253763  253765  253767  253768  253769  253771  253772  253773  253775  253777  253781  253783  253787  253789  253793  253799  253801  253807  253811  253813  253817  253823  253829  253831  253837  253841  253843  253849  253853  253859  253867  447090 

(二)动物细胞融合

教师启发:请同学们回忆植物细胞杂交过程,并大胆预测: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有何不同?它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哪一步?

学生分析并得出结论:动物细胞融合相当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生质体融合过程。

教师在肯定学生推测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动物细胞融合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基本原理相同,就连诱导融合的方法也基本类似,只是除物理、化学法外,还用到生物法,即灭活的病毒。以仙台病毒为例,简单介绍病毒诱导细胞融合的原理:

教师讲述:很多种不同种类的动物细胞之间或动物与人细胞之间都可以进行融合,例人-鼠、人-兔、鼠-鸡细胞都可以发生融合而成为杂种细胞。但是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用途还是制备单克隆抗体。从而引入第三大技术的学习。

试题详情

6.本节的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的层次是了解水平,教师可以适当的将课本的知识延伸,既可以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归纳、协作能力。但是教师在适当扩充延伸知识的同时,不要忽视本课知识点的掌握。

第四章 细胞与细胞工程 第一节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知识方面(1)明确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基本结构。(2)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概念和作用。(3)理解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是一个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紧密联系的统一整体。(4)了解生物膜的研究成果及研究意义。

重点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2.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的重要作用。难点:  名种生物膜在功能上的联系。

试题详情

5.在知识内容方面,由于本节的知识较抽象,有条件的学校最好制作多媒体课件或相关的网页,这就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能力,教师与学生都要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使用基础,才能上好本课。

试题详情

4.在教学中要敢于放手,对于学生可以理解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教师在其中只作为教学的指导者,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教学过程要体现主体性和科学性的现代教育理论和原则,使学生全员参与到教学过程的整个探究中,并在平衡--不平衡--平衡中不断得到丰富、提高和发展。

试题详情

3.在教学中应搞好组织工作,处理好各种媒体的使用,做到恰到好处,点到为止。处理好学生的讨论,交流与操作的关系,掌握好教学过程中的时间分布,做到心中有数。

试题详情

2.本节的内容涉及的概念和名称较多,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本节知识中出现的概念,名称进行比较加以区别。例如,基因工程的概念、目的基因的概念、供体细胞与受体细胞的区别,重组质粒与重组DNA分子的区别,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的区别等。

试题详情

1.由于本节的内容信息量大、专业术语较多,在教学中学生不易理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不断地质疑引导学生的思维,将复杂的知识简化,让学生直观地、自然地接受本节的知识。

试题详情

5.归纳总结:

   (1)教师活动:将学生对基因工程成果与发展前景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并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总结成板书(屏显),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体系。

   (2)学生活动:通过本课的学习增长了见识,开拓了思路,学到了方法,调动了对生物学科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对本课知识体系的理解,对知识的掌握、技能的提高进行自我评价。

   要点提示

试题详情

4.交流协作:

   (1)教师活动:①组织4个小组进行组间交流,在参与交流的同时,对交流进行点评、导拨,以确保交流的正确性和有效性。②在交流中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可以打破组的界限使同学们各抒己见。③在交流和讨论中,教师可以将有代表性的学生网页,在学生发言时进行切换,供全体学生交流。

   (2)学生活动:各小组围绕呈现不同侧面的情境所获得的认识,展开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分享式、合作式的学习方式,并学会利用网络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将知识外显化。在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的观点在和其他同学以及教师一起建立的协商环境中受到考察、评论,同时,每个学生也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进行思考并做出反应。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