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4096  254104  254110  254114  254120  254122  254126  254132  254134  254140  254146  254150  254152  254156  254162  254164  254170  254174  254176  254180  254182  254186  254188  254190  254191  254192  254194  254195  254196  254198  254200  254204  254206  254210  254212  254216  254222  254224  254230  254234  254236  254240  254246  254252  254254  254260  254264  254266  254272  254276  254282  254290  447090 

1.学习中国现代政治应紧扣一条主线索,即1949年以来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亦是其中一部分。依此可将主要内容概括为“三个阶段、五个方面”。从纵向看,本单元需注意三个阶段:一是建国之初有中国特色的政治架构的创制,二是“文革”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扭曲、法制建设的虚无、民主进程的断裂,三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进展及“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的伟大意义。从横向看,需掌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基层民主制度”等五个方面的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质。

试题详情

7.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

二战后至今,国际政治格局经历了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的演变趋势,具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1)从战后雅尔塔体制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和“华约”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

   (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政策,社会主义阵营到60年代解体;帝国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崛起并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

   (3)从7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争霸激烈。

   (4)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美苏矛盾缓和,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约”解散,雅尔塔体制和两极格局终结。

   (5)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在加强。

[思想方法]学习本专题应注意以下三点:

试题详情

6.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

 
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三个文件
 
中美关系正常化
从美国一方讲,已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企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③中国国力的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的进一步提高;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中国一方讲,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和对付苏联的威胁;对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改革开放的需要。
①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②1978年,中美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1982年,中美发表《八一七公报》,中美三个公报确认的各项原则,成为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
中日关系
中美关系的缓和是关键;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日中双方利益是根本原因。
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
②1978年,两国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进一步从法律上巩固了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
③1998年,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宣言》,提出建立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为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指明了方向。中日三个重要文件为两国关系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试题详情

5.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90年代,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但在不同时期其内容和侧重点有所变化。

  (1)建国初期:“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一边倒”。因为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拒绝承认新中国,对华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孤立,时的世界分为两大阵营,中国站在社会主义苏联一边,是为了维持自身主权利益,维护世界和平的正确选择。

(2)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末: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神,大力发展与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原因是中美仍然处于敌对紧张状态,中苏关系恶化。

 (3)70年代:中国外交获得重大突破,中美中日关系实现正常化,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原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地位。

(4)80年代以来“不结盟政策”。由于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世界格局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中国经济建设也需要一个和平安全的国际环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一切友好国家和平相处,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重大贡献。

(5)外交政策调整的特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根本政策不变;和平共处的基本原则不变; 维护中国核心利益的根本目的不变。

试题详情

4.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组织
活动
影响
联合国
积极参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的活动,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东盟
1991年开始,中国外长作为特邀嘉宾出席每年东盟会议;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人民币不贬值;2002年,双方同意在10年内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加强中国与东盟地区的经济合作与文化交流。
欧盟
中法建立面向21世纪的全面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就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有利于中欧关系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共同发展。
上海合作组织
1996年, 正式建立“上海五国”会晤机制;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正式成立。
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诞生;形成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种文明、谋求共同发展为内涵的“上海精神”;有利于维护中亚的和平、安全与稳定。
亚太经合组织
1991年,加入亚太经合组织,2001年在上海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和第十三届部长会议。
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促进了亚太地区的繁荣与发展,促进了亚太经合组织的健康发展。
加入世贸组织
2001年11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建立了多边贸易合作机制,主动走向世界,深化了改革开放,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试题详情

3.台湾问题

(1)台湾问题内涵:台湾问题纯属中国内政;台湾问题是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民族尊严、反对外来干涉的问题;台湾问题的本质是分裂与反分裂、"台独"与反"台独"的斗争,焦点是一个中国与"两个中国"的斗争。

(2)台湾问题的由来: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1945年抗日战争后,台湾回归祖国。但1946年蒋介石在美帝支持下发动内战,失败后逃往台湾。美国的干预是台湾问题总是长期存在的根本原因。在美国支持下维持所谓“代表中国”的政治、军事构架,从而导致海峡两岸长期分裂的状态

台独势力的膨胀使台湾问题复杂化。“台独”即“台湾独立建国”的简称,其产生有着复杂的国际及国内因素。在台湾岛内外,主张“台独”的分裂势力也有一个较长的发展演变过程。90年代以来,由于民进党蜕变为“台独党”、李登辉、陈水扁极力纵容与扶持,使得“台独”势力恶性膨胀,发展成为一股阻碍两岸关系发展与祖国和平统一的反动逆流。

(3)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区别

台湾问题与香港、澳门问题虽然都属于国家统一问题,但两者的性质不同,台湾是内政问题,香港、澳门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香港问题涉及外国侵略问题,必须恢复行使主权,因而人民解放军必须进驻香港,其对外也必须以一个中国特别行政区的身份出现。而台湾问题是中国内部问题,只要完成了领土的统一,在国际上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地区出现。它可享有高度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驻军与否是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重要区别。

(4)台湾回归祖国,实现祖国的统一存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有利条件:祖国综合国力的提高;统一是民心所向,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和成功运用;两岸交流的不断加强;一个中国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所承认。

不利条件:“台独”势力和国际反华势力。

试题详情

2.统一战线的发展历程  

  中共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为动员最广泛的力量多次倡导和建立统一战线。

 (1)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 20世纪二十年代,中共与国民党合作,以“打倒列强,除军阀”为目标,以新三民主义为政治基础,以党内合作的方式,实现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形成,发展工农运动,实现北伐胜利,基本摧毁北洋军阀统治,并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由于中共没有坚持统一战线领导权,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统一战线破裂。 

(2)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0世纪三十年代后期,日本侵华,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共同抗日为目标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它以国共合作为基础,以党外合作、军队配合作战为主要形式。

 (3)从解放战争时期至社会建设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20世纪四十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推翻国民政府、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和完成民主革命任务为主要战略目标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形成。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政治基础,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

 (4)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共提出爱国统一战线任务。爱国统一战线内部实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坚持共产党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试题详情

1.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同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不同点

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集中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两院制等的基本原则。我国的民主政治因国情不同而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实行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各民主党派自1949年参加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工作起就正式宣布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后又写入他们各自的历次党章,成为他们共同的政治准则。第二,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的。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纲领中,都有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国家的总任务,总目标而共同奋斗的内容。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关系是为了国家的发展强大和经济富强而共同奋斗的合作关系。第三,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参加政府工作,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不搞政党竞争。第四,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试题详情

6、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苏联解体与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及其影响。

考点预测:

本专题所涉及的两大主题,因与现实联系比较密切,一直高考命题的热点,在高考试题中占有较大比例,题型多样分值也较多。从考查的内容上看,中国现代政治多以新中国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两岸关系等,现代中国对外关系主要集中在新中的外交政策、中美关系、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活动等,二战后世界格局,多侧重于二战初美国及冷战、20世纪70年代多极化因素、20世纪90年代多极化趋势加强等。从备考上看,中国现代政治重点内容有三:涉及祖国统一主题的台湾问题及国共关系、党的民族政策(西藏、新疆的发展可能会成为重要的命题素材)、建国以来重要的民主制度和民主建设的曲折发展;现代中国对外关系应关注中国与世界大国的关系走向、在国际舞台上的重大活动;当今世界格局演进,应关注一个国家--美国,一个趋势--多极化趋势。

[知识交汇]

试题详情

5、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从欧洲共同体到欧洲联盟;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以及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表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中国的振兴。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