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4437  254445  254451  254455  254461  254463  254467  254473  254475  254481  254487  254491  254493  254497  254503  254505  254511  254515  254517  254521  254523  254527  254529  254531  254532  254533  254535  254536  254537  254539  254541  254545  254547  254551  254553  254557  254563  254565  254571  254575  254577  254581  254587  254593  254595  254601  254605  254607  254613  254617  254623  254631  447090 

国务院批复的天津城市新规划方案确定天津城市性质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和生态城市。”总体规划以中心城区和滨海新区核心区为主、副中心。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把滨海新区作为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带动区域发展的新的经济增长极。读图及材料,回答11-13题。

11.根据总体规划,至2020年,天津市人均公共绿地要达到10平方米以上。城市绿地的作用是

  ①净化空气  ②防风固沙  ③降低噪声  ④涵养水源  ⑤保持水土  ⑥美化环境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③④⑥

12.天津中心城区的主要功能应该是

A.科技教育区、高新技术产业区        B.普通住宅区、传统工业区

C.金融贸易区、高级别墅区          D.行政文化区、商贸服务区

13.天津滨海新区开发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地理位置优势  ②地形平坦,土地面积大  ③土地价格较高  ④国家政策支持  ⑤农业生产历史悠久,基础好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9-10题

9、影响四座城市兴起的最主要区位因素分别是 

A.城市①--航运   B.城市②--交通C.城市③--军事防御D.城市④--资源

10、甲、乙、丙、丁分别是通过四个城市的铁路线。下列关于四条铁路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带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是西南地区通向海洋的便捷通道

   B.乙--自东向西穿越了我国三大自然区

   C.丙--跨越雪域高原,沿途钾盐、地热、森林资源丰富

   D.丁--缓解了我国南北运输压力,活跃了交通网络

试题详情

读“我国南部沿海某城市人口增长统计示意图”。回答7-8题。

7.2007年,该市流动人口大约是有户籍人口的

   A.2倍       B.4倍       C.6倍       D.8倍

8.该市近三十年人口迅猛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A.气候暖湿,环境优美        B.海洋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

   C.现代农业的迅速发展        D.优越政策促进了工业迅速发展

试题详情

 读我国历年人口中心分布统计表,回答5-6题。

5.我国人口重心迁移的最大转折点是

A.1953年B.1964年C.1102年D.1393年

6.80年代以后,我国的人口重心主要分布在

A.黄河流域     B.海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长江流域

试题详情

下面是某四国人口金字塔示意图。据此回答1-4题。

        

1.可能出现人口就业压力较大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D.D国

2.可能出现劳动力不足的国家是

A.A国   B.B国   C.C国D.D国

3.近年来可能有大批移民流入的国家是

A.A国   B B国   C.C国D.D国

4.最近可能曾有战争发生的国家有

A.A国   B.B国   C.C国  D.D国

试题详情

[例9]读我国南方某城市道路和居住小区分布图.回答1-2题。

1.20世纪90年代末与80年代初比较,该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

  A.建设发展均不受河流分布的影响    B.联系市外的新道路有所增加

  C.未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立体网络   D.道路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

2.20世纪90年代末,该城市新建居住小区(   )

  A.大多沿河流分布           B.多在商业中心附近选址

  C.位置远离交通线           D.由商业区向北、东、南扩展

[解析]第1题,比较两图可知,80年代初城市道路、商业区和居住区基本位于河流以北地区,在两河之间及南部河流以南地区很少分布。在90年代以后城市道路、商业区和居住区则大量出现在两河中间及南部河流以南地区,地铁、航空、地面交通全面发展,道路格局向四周拓展,尤其是向河流以南发展的趋势明显,联系市外的道路也明显增加。第2题读图可知,在商业中心附近地租较高,居住小区较少,沿河流分布也较少,大多沿交通线由商业区向北、东、南扩展。

[答案]1.B  2.D

[专题演练]

试题详情

  从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两个角度综合考虑,一些典型企业的布局应遵循的布局原则:

 
具体要求与主要污染
一般布局原则
钢铁厂、发电厂、水泥厂
垃圾污染、大气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下风向地带,尽可能地接近原料、燃料产地
印染厂、造纸厂、电镀厂
水污染
布局在远离居民区的河流下游
纺织厂、仪表厂、机床厂
噪声污染
布局在城区和近郊交通便利的地方
自来水厂
要求水源清洁
布局在河流上游
高新技术开发区
需要高科技人才
布局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附近
商贸中心
要求客流量大
布局在城市交通中心
仓库
要求用地多,交通方便
布局在港口、码头、车站附近
奶牛场、养鸡场
要求靠近市场
布局在近郊、交通便利的地区

试题详情

[例8]下图是我国华北某城镇信息,回答1-2题

1.左图中字母代表以城市为中心的土地功能分区,包括有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小麦种植区、花卉与乳牛区,其中表示商业以及花卉与乳牛区的是

A.a和e  B.a和d   C.b和d   D.b和c

2.根据地租水平的高低,综合考虑交通、环保等因素,在右图中,印染厂、水果批发市场、豪华宾馆应依次选择在

A.①④⑤   B.③④⑤   C.①⑤④    D.①②⑤

[解析]在竞争的条件下,对于一块特定的土地,只有支付地租能力最高的功能活动才能租用。商业、工业和住宅的付租能力随着空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的趋势,这种趋势表现为:商业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急剧;工业活动付租能力随距离变化最不明显;住宅则位于两者之间。小麦种植区和花卉与乳牛区都位于城市的郊区,一般来说,距离城镇越近,地价越高,农业生产的成本也越高,从单位面积产值看,花卉与乳牛的产值高于小麦,故花卉与乳牛区距城镇较近。根据城市地租理论,豪华宾馆应位于城市中心,水果批发市场要接近交通便利的地方,印染厂污染水源,应布置在河流下游。

[答案]1.B  2.A

试题详情

 [例6]下表是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据此回答3-4题:

3.该市迁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  B.人口迁移主要受经济因素影响  C.以青壮年人口为主  D.与该市原有人口年龄构成相似 4.迁入人口对该市的影响有:  A.缓和了当地就业紧张局面  B.制约了该市的经济发展  C.增加了该市的被抚养人口  D.加大了城市基础设施的压力 [解析]本组题以江苏省某市迁入人口年龄及性别统计表为信息,考查考生对图表的分析能力。从表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以青壮年为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就越明显地受经济条件的制约。迁入人口对城市的影响:缓和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城市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回答问题时要认真读表,从表中得出迁入该市的人口以青壮年人口为主,其原因是经济发展的差异。人口迁入对城市的影响要从正反面方面分析。 [答案]3. BC 4. CD (五)城市区位因素、城市化及城市地域结构

影响城市的地形、气候、河流、自然资源、交通和政治、军事、宗教等几个方面的区位因素彼此有包含或交叉的关系。讨论一个城市的区位因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这个城市刚刚诞生时,是什么因素把它吸引在这一地点的;其次要分析是什么原因促进和限制了它的发展,只要这样就能找出某一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在影响城市形成两大因素中,社会经济因素相对于自然因素发展变化较大,因此自然因素可以称为静态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可以称为动态因素。而自然因素中的气候、地形与河流相比 ,前者可以称为宏观因素,后者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城市最初形成的具体位置,可称为微观因素。下面以武汉市为例,分析评价武汉市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静态因素

①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上,士壤肥沃,地形平坦,有利于对外交通联系。

②武汉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温适中,降水丰富,雨热同期。

③武汉地处汉江与长江干流交汇处,河流径流量丰富,为武汉的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另一方面,河流交汇处有大量的人流、物流在这里集聚、中转。

(2)社会经济因素--动态因素

   ①武汉市靠近大冶铁矿,有利于发展钢铁工业,便利的交通运输是钢铁工业选址在武汉而不在大冶的主要原因。

   ②武汉市交通发达,位于河流交汇处,内河航运发达,同时京广铁路穿过武汉,带动了武汉的发展。

   ③武汉市是湖北省的政治中心,也是区域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④近年来,武汉市发展高科技,拟建成我国的“光谷”之一,武汉市的旅游业日趋发达,为武汉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

[例7]下图是“某城市不同时期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图”,读图回答⑴-⑶题。

⑴按城市化发展过程,下列四幅图的排序依次是

A.a-d-b-c    B.a-c-d-b    C.d-b-c-a    D.c-d-b-a

⑵该城市在此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现象是

A.城市人口逐渐向市中心集聚       B.出现逆城市化趋势

C.城市用地规模逐渐减小         D.市区交通流量明显减小

⑶b图中距市中心8千米处,最有可能分布的城市功能区是

A.商业区       B.行政区     C.工业区       D.住宅区

[解析]本题组考查逆城市化与城市地域功能分区的相关知识。第⑴题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密度的变化规律,图中纵坐标表示“人口密度”,由20KM处人口密度的变化可看出,a图人口密度最小,b图人口密度最大,c、d图人口密度位于中间,可判断B项正确。只有在⑴题正确选择的基础上才能准确判断第⑵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市中心人口又密到稀,不断外迁,正是逆城市化的体现。第⑶题,距离市中心8km处,人口密度最大,应为住宅区。

[答案]⑴B   ⑵B   ⑶D

试题详情

 [例5]读图,判断1~2题。

1.2000年我国人口迁移的最主要流向是

A.从中部地区迁向沿海地区   B.从中部地区迁向西部地区

C.从西北内陆迁向沿海地区   D.从东北内陆迁向沿海地区

2.促使人口迁入M地区的最主要拉力是  

 A.自然条件优越   B.西部大开发政策C.社会经济发达   D.环境污染小

[解析]第1题主要是考查考生的读图能力,图例中人物的大小代表着人口迁移的数量得多少,由图可以看出中部地区迁出的人口数最多,主要是迁往东部沿海地区。第2题M地区属于我国的青海省,由于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政策使得大量的人口迁向青海省。

[答案]1.A  2.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