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
(1)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当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时,两党就有结束对抗走向合作的可能。
(2)两党的阶级性质不同,是国共关系矛盾、斗争直到分裂的根本原因。
(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与国际环境的影响。进步的国际政治势力和有利的国际环境能够促成两党之间的合作;反之,反动的国际政治势力的插手,又会加速两党关系的破裂。
(五)国共两党的长期对立(1949-1979年)
1.原因:阶级利益的不同,外国反华势力影响。
2.影响:海峡两岸处于分裂状态。
(四)国共合作的破裂和国共双方的决战
1.根源:
①阶级利益的差别,阶级矛盾的上升。
②美国的干涉。
2.标志: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国共关系完全破裂。
3.影响:蒋介石败逃台湾,造成台湾与大陆的分离。
(三)第二次国共合作
1.原因: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形成:
①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宣言,提出要把日本帝国主义驱逐出中国;
②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③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共发表抗日通电,号召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把日本侵略者驱逐出中国;
④1937年蒋介石发表庐山谈话,表示准备抗战;
⑤同时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
⑥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3.合作的标志: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国共合作宣言,两党再次合作。
4.作用: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二)十年内战时期(1927-1936年土地革命时期)
1.国共的对峙
(1)表现:
①政权的对峙: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建立;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②屠杀与反屠杀: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了秋收起义。
③“围剿”与反“围剿”:1930年到1933年,蒋介石对中央根据地发动五次“围剿”,中央红军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但第五次反“围剿”失利,红军被迫长征(1934. 10-1936.10)。
(2)影响: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
2.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1)原因 :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中日民族矛盾不断上升。最后上升为主要矛盾。
(2)标志: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一)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
1.合作原因--反帝反封建的共同任务:
①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②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
③共产国际的推动。
2.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3.影响:国民大革命迅速开展并取得重大胜利,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
4.破裂:
①原因:两党不同的阶级利益,阶级矛盾上升。
②表现:1927年4月12日,蒋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3.世界近现代史:
(1)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新航路开辟引起的“价格革命”(金银多,价值降,物价涨,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暴利,封建主势力衰落,劳动人民日益贫困)。
(2)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海外贸易和殖民掠夺,使英国工业革命具备了资金条件。
(3)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世界:苏联工业化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农业集体化;1929-1933年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在金融方面的措施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4)两极格局下的世界: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的确立。
(5)两极格局解体后的世界:1999年欧元成功启动(标志着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建成,对欧元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增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热点训练]
2.中国近现代史:
(1)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无耻地向中国走私鸦片,从中国掠走大量白银,白银大量外流严重危害了清朝统治。
(2)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对沦陷区金融方面,抢占银行,掠夺金银和现款,开设20多家金融机构,滥发没有准备金的伪币,还印制大量“军用票”(供日军在沦陷区使用的纸币)在沦陷区流通。
(3)解放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一面增加苛捐杂税,一面滥发纸币,造成货币贬值,物价飞涨。
(4)过渡时期:采用国家资本主义形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赎买政策)。
(5)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9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优惠政策;1992年,中共十四大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开放的目标。
1.中国古代史:
(1)秦朝:统一货币。
(2)宋朝:王安石变法时,在理财方面的措施之一是实行市易法,政府设立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