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6828  256836  256842  256846  256852  256854  256858  256864  256866  256872  256878  256882  256884  256888  256894  256896  256902  256906  256908  256912  256914  256918  256920  256922  256923  256924  256926  256927  256928  256930  256932  256936  256938  256942  256944  256948  256954  256956  256962  256966  256968  256972  256978  256984  256986  256992  256996  256998  257004  257008  257014  257022  447090 

15.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的东部,又被称作乌珠穆沁草原。乌珠穆沁草原目前是内蒙古保存最为完好的天然草原,牧草非常繁茂,可以看到“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观,乌珠穆沁草原被人们喻为“内蒙古最后的天然草原”。结合下图回答:

        

(1)锡林郭勒草原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为什么? 分析该问题产生的原因。

(2)乌珠穆沁草原的地形为       ,简要分析乌珠穆沁草原牧草繁茂的原因?

(3)在a、b两河上建造水库是否合理?简述其理由?

(4)简要分析在a、b河上水库建成后对当地生态的影响

试题详情

读下列材料,回答13-14题。

材料一  随着西藏经济总量的大幅提升和各产业快速、协调发展,产业结构日趋优化。这点在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的比重和三次产业增加值间的比值上都得到体现。

材料二  西藏产业发展和结构变化图。

13.图中⑴、⑵、⑶代表的产业分别是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B.第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

C.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第一产业

14.材料二反映了西藏

①1959年,是一个典型的农业社会      ②产业结构变化以工业拉动为主

③第三产业比例变化最大

④经济结构已实现了从以生产型产业为主向以服务型产业为主的转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试题详情

读“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 ,完成 11-12 题。

11. 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 阶段的发展,甲区域

A. 空间范围逐渐扩大   B. 城市数量逐渐增多

C 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    D. 始终为人口迁入区

12. 依据图示信息推断,该国家最可能是

   A. 德国     B. 巴西   C. 英国     D. 美国

试题详情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和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主干管道起于四川达州,止于上海市,全长1702千米。读该工程示意图,回答8-10题。

8.“川气东送” 被称为国内在建难度最大的管道工程,有关该工程的正确叙述是

A.横跨中部、东部八省市,地势起伏巨大  

B.因数次穿越长江,管道运输的连续性无法保障

C.需要翻越鄂西渝东的崇山峻岭,隧道工程量巨大     

D.沿线城市众多,人口密集,工程拆迁量大 9.西气东输管线终点是上海,“川气东送”工程又向上海供气,其建设意义为:

①有利于保障长三角地区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②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 ③可增加上海港对外出口天然气的能力 ④有利于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0.“川气东送”的源头是我国最大的深层天然气田--普光气田。读图,其中甲为某地地层剖面图,乙、丙为地层平面图,判断图中最有可能发现油气田的地质构造是

A.①    B.②   C.③        D.④

试题详情

台湾经济主管部门完成“两岸通水”规划方案,核准后将修建大陆至金门的通水管道。金门岛面积仅150多平方千米,长期以来主要依靠在填海地段建地下水库-将收集的雨水和地表径流,通过灌注井储存于地下含水层,需要时回抽补充地面供水。据此回答6-7题。

6.金门岛目前供水方式的成因是                            

①用水量大  ②降水量大  ③干旱少雨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为解决淡水供给不足问题,现阶段该岛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节约用水  ②跨流域调水  ③人工降水  ④循环用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试题详情

下图为“中国政区图”。读图完成4-5题。

4.乙省向甲省转移的主要产业是                                           (   )

①技术密集型产业  ②资金密集型产业  ③资源密集型产业  ④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产业转移对甲省的有利影响有                                           (   )

①提升产业结构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④改善生态环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试题详情

下图为人口增长率下降状态的人口增长情况,渎图并完成1-3题:

       

1.图中所统计的起始年份的人口总数约为  

   A.40万  B.2000万  C.200万   D.2340万

2.根据图示信息的推理分析,不正确的是 

   A.人口增长率已有下降趋势,人口压力不大

   B.要有效的控制人口增长,必须长抓不懈  

   C.人口增长的同时也可能引起人口老龄化

   D.低增长率并不意味着人口增长总数的降低

3.有关人口增长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环境污染就是因为人口增长过快造成的

   B.只要有先进技术,人口增长就不会使环境恶化,反而使环境能够供养更多的人口

   C.人口数量的增长,客观上要求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因此造成对环境的污染是必然的

   D.不能说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口数量的增长

试题详情

[例1]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完成了三次产业转移浪潮,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材料三:我国京津唐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

(1)从转移产业的类型看,最先从______________密集型产业开始。(1分)

(2)写出全球四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策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哪些区域?(4分)

(3)材料三中为所示地区产业转移示意图,分析该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特征。(3分)

(4)材料三图示沿海地区是我国重化工基地,据图示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有利区位条件。(4分)

[解析]第(1)小题产业的转移是从劳动力密集型开始转移;第(2)小题从材料二中读图即可达到答案,必须按照正确的迁移顺序来回答;第(3)小题必须答出转移的方向,是从大城市到了中小城市,可以从图中读出,而且要答出迁移产业的特点以及迁入地的特征;第(4)小题该地区的资源优势和沿海的海运便利都可以从图中读出信息,但是劳动力、技术和市场必须结合所学知识去回答。

[答案](1)劳动力

      (2)美国--日本、德国--亚洲四小龙(韩国、台湾、香港、新加坡)--中国东南部--中国中西部和中国东南亚。  长三角  珠三角  闽三角

(3) 特征:从大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或从城市向乡村转移;或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移出的主要是占地面积广、污染大的企业;多靠近交通发达的沿海、铁路沿线附近。

(4)有丰富的原料,如海盐、煤、石油;海陆交通便利;市场广大、技术力量雄厚、劳动力丰富

[专题演练]

试题详情

[例1]下面甲乙两图为世界两条著名大河的干流纵剖面图,分析回答:

     

(1)两河下游均几乎无支流汇入,原因分别是什么?

(2)两河中,航运价值较大的是      河。另一条河流航运价值较小的原因是什么?

(3)从河源到3000千米之间,两河流水能资源差异明显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4)乙河上最著名的水利工程建成后,给所在国家带来的消极影响有哪些?

解析:解答本组题首先要解决两条河流的名称,甲河流发源于海拔5000m的地区且流程为5500千米,因此判定为我国的黄河;乙河发源于海拔2000m的地区,落差较小,且流程为6600千米,因此判定为非洲的尼罗河,黄河由于下游是地上河,水位较高因此没有支流注入,而尼罗河的下游流经热带沙漠地区因此支流较少;黄河和尼罗河相比航运价值较小,主要原因是流量小且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且结冰期较长等;取决于水能资源的要素有两个即落差和流量,黄河比尼罗河水能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落差较大;分析阿斯旺高水坝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从沿河地区和河口两个地区去分析。

答案:(1)甲:下游为地上河;  乙:流经干旱的沙漠地区

   (2)乙  甲河水量小且水位季节变化大;甲河含沙量大,淤积航道;甲河有结冰期,部分河段有凌汛、断流等现象,使得甲河航运价值较小。

   (3)甲河落差大于乙河,且甲河峡谷多,水流急。

   (4)下游沿岸平原失去了定期泛滥带来的天然肥料,土地肥力下降;河口外海域内的鱼类因失去饵料而大量减少;入海流量减少,导致海水倒灌,三角洲盐渍化加重,海岸遭到侵蚀而后退。

试题详情

 [例1]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甲处,在发展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受盛行风影响,该现象最有可能向        方向扩展。

(2)图中乙处的主要生态问题是                       。

(3)1963年,图中湖泊的面积有2.5万平方千米,但到了2007年,面积不到2000平方千米。专家预测,如果不采取确实有效的拯救措施,20年后该湖可能从地球上消失。试分析该湖泊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

  解析:解答该组题的突破口在于定位准确,在定位时,必须结合题目所给出的信息:经纬度、降水量、湖泊、河流等信息,综合考虑该地区的特点,可以得出该地区非洲刚果盆地及其以北的地区,图中甲处降水量在200-400mm之间,因此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为土地的荒漠化,由于该地区介于赤道和300N之间因此盛行东北信风,因此土地荒漠化向西南方向扩展,乙处的降水量大于2000mm,因此为热带雨林气候,为刚果盆地,因此环境问题为热带雨林的破坏;该湖泊面积的萎缩既有全球变暖该地区蒸发量增大等自然原因也有入湖水量减少、植被破坏等人为原因。

  答案:(1)土地荒漠化  西南 

     (2)森林破坏(水土流失)

     (3)气候变暖、蒸发旺盛,湖面萎缩;沿湖地区用水量大,汇入湖泊水量减少;湖泊泥沙淤塞,导致湖面缩小;沿岸过度开垦,植被破坏,气候变干。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