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7930  257938  257944  257948  257954  257956  257960  257966  257968  257974  257980  257984  257986  257990  257996  257998  258004  258008  258010  258014  258016  258020  258022  258024  258025  258026  258028  258029  258030  258032  258034  258038  258040  258044  258046  258050  258056  258058  258064  258068  258070  258074  258080  258086  258088  258094  258098  258100  258106  258110  258116  258124  447090 

4.小说中典型环境描写的特点。

探究学习:鲁迅先生通过未庄这个小小的社会窗口,展示了阿Q性格和阿Q悲剧产生的社会土壤,反映了当时中国农村社会的全貌。

本文环境描写有两大特点:

 (1)把典型环境的描写融进故事情节的叙述之中。例如第七、八章的开头部分,既是情节的叙述,又是时代气氛和典型环境的描绘。

 (2)通过富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和细节,反映特定的时代气氛。如衣箱寄存,信件往来,辫子盘法等细节,形象地反映了辛亥革命时期农村的落后、闭塞,交待了故事的社会背景和典型环境。

试题详情

3.心理描写的又一种形式:独自和回忆。

探究学习:《阿Q正传》在运用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方面做得是比较突出的。其中有些心理描写就是通过人物的独白、回忆等形式来直接吐露或表现。例如,第八章的最后一段写出了阿Q遭到打击后的心理活动。他回忆的是“刚才”所见赵家遭抢的情景,独白的却是对假洋鬼子的恨怨之情。这使我们不能不想到他先前“投降革命党”时的神气活现,“造反”时的趾高气扬。当然,他后来得出的“造反是杀头的罪名”,这一公式含有对假洋鬼子的仇恨,但也明确告诉我们,他对革命的认识程度也不过就停留在这个水平上--打掠财物,满足私欲。这段回忆和独白,也再一次体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

试题详情

2.小说如何刻画阿Q这一人物形象。

探究学习:小说刻画阿Q,真,正做到了“现身纸上,声态并作,使彼世相,如在目前”(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从肖像描写来看,作者没有如巴尔扎克描写“高老头”那样细致、集中的描绘,而是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顺便加以简单的勾勒。(如阿Q第一次出现在读者面前的描写。)行动描写也是这样,如描写阿Q在“供状”上画圆圈的情景。作者抓住他画押时的几个富有特征的动作,就把一个缺乏文化教养而又愚昧不幸的阿Q的思想性格,简洁传神地表现出来了。

试题详情

1. 怎样理解《阿Q正传》体裁和结构上的“新形式”。

探究学习:茅盾在《读<呐喊>》一文中曾经说:“《呐喊》中的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新形式。”这里所谓“形式”,主要是指体裁和结构。与《狂人日记》的日记体裁不同,《阿Q正传》可以说是属于“传记体”。也就是说,根据内容需要,小说不是描述阿Q生活的某一片断,而是几乎一生的历史。因此,与这种“传记体”相适应,作品在结构上就采取了点线结合的方式。阿Q的思想性格与未庄和县城各种人的社会冲突,构成了全篇的主线即基本情节。未庄的阶级和社会关系以及辛亥革命的某些时代风貌都紧紧围绕这条主线穿插布局,使情节既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历史内容而又脉络分明。另一方面,作者没有平均用力地去铺叙阿Q的生活经历,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的一些生活片断,重笔描绘,如他被打嘴巴、恋爱悲剧、他的“革命”和假洋鬼子的“不准革命”……使一个近代旧中国农村的落后农民的愚昧、不幸的灵魂,鲜明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试题详情

鲁迅是中国白话小说的开山祖师。中国现代意义上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鲁迅的《狂人日记》,它所运用的意识流手法、心理独白等都是很地道的。其实,《阿Q正传》也是如此。想当年,《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陆续发表后,马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第四章刚登完,沈雁冰就发表文章,称全文虽未写完,但“实是一部杰作”(《小说月报·通信》)。西谛(郑振铎)于1926年发表的《呐喊》一文中曾预言:“《阿Q正传》在中国近来文坛上的地位却是无比的;将来恐也成世界最熟知中国现代的代表作了。”

鲁迅为什么要创作《阿Q正传》这篇小说呢?

意图有两点:一是“画出沉默国民的魂灵”,“暴露国民的弱点”,让读者了解长期封建统治所造成的可怕的国民的愚昧,意在“引起疗救的注意”;二是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批判它的妥协性和不彻底性。“鲁迅在这篇小说里,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毛泽东《论十大关系》)这是一个具有时代特征、阶级特征、性格特{征的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对这一人物形象,我们认识和分析他的时候应突出两点:一是抓住他革命的全程,二是抓住他的主要特征--精神胜利法。明确了这两点,我们就能清楚地理解到作者描绘阿Q的悲惨处境,显然是提醒大家:中国的任何革命必须注意解决亿万贫苦农民的问题。这样,我们就能深刻地认识到作者写阿Q倾向革命的本能,显然是提醒革命者:广大农民是有革命要求的,决不应该视而不见这支力量。归纳起来,这篇小说表现了鲁迅对辛亥革命的看法,体现了鲁迅的清醒的现实主义精神和热切的爱国之心。

试题详情

(二)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1、隐性纯合子:表现为隐性性状的个体是隐性纯合子。

2、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的判断

设A、B为具有相对性状的个体,A为具有显性性状的个体,B为具有隐性性状的个体。

(1)自交法:若亲本A   A,则亲本A为纯合子。

若亲本A    A、B均出现,即出现性状分离,则亲本A为杂合子。

此方法是适合于大多数植物的最简便的方法,但不适用动物。

(2)测交法:若亲本A×B→只有A,则亲本A可能为纯合子。

若亲本A×B→只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  若亲本A×B→有A有B,则亲本A为杂合子。

注意:若待测个体亲本A为雄性动物,应注意与多个隐性雌性个体交配,以便产生更多的个体,使结果更有说服力。

[思考感悟]如果孟德尔在实验中只得到4株F2植株,那么这些F2植株中一定是3株高茎、1株矮茎吗?

不一定。31的结果必须在统计大量植株后才能得到。

[基础训练]1、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发现了一些有规律的遗传现象,通过对这些现象的研究,他揭示出了遗传的两个基本规律。在下列各项中,除哪项以外,都是出现这些有规律遗传现象不可缺少的因素(  A  )

A、F1体细胞中各基因遗传信息表达的机会相等

B、F1自交后代各种基因型发育成活的机会相等

C、在F2中各基因出现的机会相等

D、每种类型雌配子与每种类型雄配子相遇的机会相等

2、在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中,必须对母本采取的措施是(  C  )

①开花前人工去雄;②开花后人工去雄;③自花授粉前人工去雄;④去雄后自然授粉;⑤去雄后人工授粉;⑥授粉后套袋隔离;⑦授粉后自然发育

A、①④⑦          B、②④⑥           C、③⑤⑥          D、①⑤⑥

3、一对黑色豚鼠生了2只小豚鼠(一只白,一只黑),若这对豚鼠再生2只小豚鼠,一只为黑色,一只为白色的概念是(  B  )

A、1/4            B、3/8             C、3/16            D、7/16

[高考模拟]4、(2007南京模拟)动物甲状腺功能有缺陷会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有一种耕牛,其甲状腺功能缺陷可由两种原因引起:一是缺碘,二是一种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纯合所致。下列有关这种牛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C  )

A、缺少甲状腺激素的牛,其双亲可能是正常的

B、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个体,可能具有不同的基因型

C、甲状腺功能有缺陷的个体,一定具有相同的基因型

D、双方有一方是缺陷者,后代可能出现正常个体

5、(2007广州模拟)假说-演绎法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四个基本环节,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个遗传规律。下列关于孟德尔的研究过程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提出问题是建立在纯合亲本杂交和F1自交两组豌豆遗传实验基础上

B、孟德尔所作假设的核心内容是“性状是由位于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

C、为了验证作出的假设是否正确,孟德尔设计并完成了测交实验

D、孟德尔成功的原因之一是选用豌豆作为实验材料

试题详情

(一)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判断(高A、B为一对相对性状)

1、定义法:(也叫杂交法)

若A×B→A,则A为显性,B为隐性。      若A×B→B,则B为显性,A为隐性。

2、自交法

若A   A,则A为纯合子,判断不出显隐性。

若A   有A,又有B,则A为显性,B为隐性。

以上结论是在统计大量后代的基础上得出的,若统计的个体数量有限,则此结论不成立。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