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右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
甲: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开始形成。
乙:图中周王例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
丙: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丁:图中周公勤政为民,统治者品德成为政治权力间的主要纽带。
以上推测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应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第十一届全运会将于2009年10月在山东省举行。 “全民全心全运会,新风新貌新齐鲁”、“齐鲁齐心,全民全运”、“和谐齐鲁风,精彩全运情”、“举省一致办全运,展示齐鲁新形象”、“齐鲁大地焕新颜,同庆祖国60华诞” 等都是本届全运会的宣传口号。那么,用齐鲁代表 山东起源于古代的什么制度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在近代史学大师王国维看来,周革殷命是一次非常重要的鼎革,“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下列从制度文化的角度历数殷周鼎革的“剧变”的有
①封邦建国 ②加强中央集权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百家争鸣
A.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③ D.②④
24、(12分)为测定一种气态烃A的化学式,取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A置于密闭容器中,再通入一定体积的O2 ,用电火花引燃,定性实验表明产物是CO2、CO、水蒸气。相关方案及有关数据如下(图中的箭头表示气体的流向,试验前系统内的空气已排除),
试回答:
⑴燃烧后产物中水的物质的量 mol
⑵燃烧后产物中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mol
⑶燃烧后产物中一氧化碳的物质的量 mol
⑷通过计算求出A的实验式(最简式) 。
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气态烃A只能是哪种物质?你的根据是什么?
A是 ;根据是 。
安徽省合肥一中09-10学年高二上学期高二年级第一阶段测试
23、(11分)茉莉花香气的成分有多种,乙酸苯甲酯()就是其中之一,它可以从茉莉花中提取,也可以用甲苯和乙醇为原料进行人工合成。一种合成路线如下:
(1)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应②、③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很多同分异构体,其中含有酯基和一取代苯结构的同分异构体有五个,其中三个的结构简式是
请写出另外两个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和
(4)反应__________(填序号)原子的理论利用率为100%,符合绿色化学的要求。
22、(12分)右图是实验室制乙酸乙酯的装置。
(1)在大试管中配制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的方法是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然后轻轻地振荡试管,使之混合均匀。
(2)装置中通蒸气的导管要插在饱和Na2CO3溶液的液面 (填“上面”或“下面”),目的是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浓硫酸的作用是①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
(4)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写出生成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
(6)若实验中温度过高,达到140℃左右时,副反应的主要产物有 。
21、(6分)在某有机物A的分子中,具有酚羟基、醇羟基、 羧基等官能团,其结构简式如右图。请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①A跟NaOH溶液反应:
。
②A跟NaHCO3溶液反应:
。
③A在一定条件下跟Na反应:
。
20、(12分)今有化合物:
(1)请写出丙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 。
(2)请判别上述哪些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
(3)请分别写出鉴别化合物甲、乙、丙的方法。(指明所选试剂及主要现象即可)
鉴别甲的方法: ;
鉴别乙的方法: ;
鉴别丙的方法: .
(4)请按酸性由强至弱排列甲、乙、丙的顺序: 。
18、由两种气态烃组成的混合气体,其所含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之比为24∶3,则混合气体的组成及其体积比可能是:
A、CH4和C3H4 ,体积比为1∶1 B、C2H2和C2H6 ,体积比为3∶1
C、C2H4和C2H6 ,体积比为2∶1 D、C2H2 和C2H4 ,体积比为:2∶3
19、有关下图所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既可以与Br2的CCl4溶液发生加成反应,又可以在光照下与Br2发生取代反应
B.1mol该化合物最多可以与3molNaOH反应
C.既可以催化加氢,又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D.既可以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又可以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气体
17、检验溴乙烷中含有溴元素存在的实验步骤、操作和顺序正确的是( )
①加入AgNO3溶液 ②加入NaOH溶液 ③加入适量HNO3 ④加热煮沸一段时间 ⑤冷却
A、②④⑤③① B、①②④ C、②④① D、②④⑤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