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9186  259194  259200  259204  259210  259212  259216  259222  259224  259230  259236  259240  259242  259246  259252  259254  259260  259264  259266  259270  259272  259276  259278  259280  259281  259282  259284  259285  259286  259288  259290  259294  259296  259300  259302  259306  259312  259314  259320  259324  259326  259330  259336  259342  259344  259350  259354  259356  259362  259366  259372  259380  447090 

2. 在中,若是(  )

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试题详情

1. 直角的斜边内切圆半径为,则的最大值是(  )

A.     B.1     C.    D.

试题详情

4.你觉得作者“生活不在别处”的观点对吗?请说明理由。

试题详情

3.你怎样理解“当下与别处隔着一条流动的河”这句话?

试题详情

2.为什么说生活在当下更需要底气?

试题详情

1.作者开头就举布落瓦在小说《不愉快的故事》中的一个例子有什么作用?

试题详情

3.试着从生活中再举出一个“小善”的例子。要求:不能照抄文中的例子。

生活不在别处

马国福

法国作家布落瓦在小说《不愉快的故事》中描述了这样一群小城市的人。他们相约着一起走出自己生活的城市,到别处过一种新的生活。主意决定后,他们分工,收集了大量的列车时刻表、行李箱、地球仪、地图和旅行所需要的用具。可悲的是,他们活了一辈子,老了,死了,也没有能够走出自己生活的城市。原因在于,他们无休止的拖延、争论和推迟。

他们只活在自己肥皂泡一样的梦想中。也就是他们并没有很好地活在当下,一辈子过去了,他们并没有挣脱各种牵绊、桎梏,内在的,外在的。

诗人兰波说“生活在别处”,曾经这样的诗,让多少心怀大志的人,热血沸腾,壮志满怀。这诗性、浪漫的精神突围梦想,让多少沉浸在青春岁月的人迷恋、向往。可是,在今天,当下的生活中,真正有几个能让自己从肉体和精神上生活在别处呢?

我想说的是,一个人不论风光与否,外在的拥有和内在的所得有多少,如果连当下的生活都“活”不好,何论生活在别处?一个人,如果连当下的地都种不好,何论别处花园里的风光?连手中的庄稼都侍弄不好,何论采摘别处果园里的果实?

生活在别处,固然需要勇气,但生活在当下更需要底气,承受当下生活种种如意、不如意的底气。

当下与别处隔着一条流动的河。

五彩斑斓的理想生活固然令人迷恋、向往,可连穿越一条河流的勇气、底气、隐忍都不具备,那闪着光彩的别处生活顶多是猪栏里的肥皂泡梦想,温床上的梦呓。

夸在篮子里的一把青菜,远远比夸别处缥缈的一大束绚丽耀眼的玫瑰更具有生命力和价值。当下的一寸光阴胜似别处的365个日出,重要的不是光阴的长短,而是如何让这有限的一寸光阴变成让生活不断刚毅、坦然、无悔行走下去的一份能量。

人生的种种无常和可能有时让人不免悲凉,这不是因为我们有多少大志没有实现,而是我们有太多的小志被碎瓦片一样随手丢弃。无志者长立志,有志者立长志。就像小说家布落瓦所描写的那些想生活在别处的人群,如果不从灵魂的行囊中拿出一支引领自己刚毅前行的烛,再宏大美好的愿望,终归都会被岁月无常的风云淹没,黯淡下去。

或许,认真而又坚实地活在当下,就像一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树,也能在孤寂的原野站成自己不可复制的风景。这才是对生命最负责的态度和热爱。

在生命的坐标系上,有时候,思想有多远,我们并不能走多远,如果不搬走脚下的绊脚石的话。我不去奢想自己如何风光地生活在别处,我只是从自己的信仰和热爱中捧出一点热,一点光,撒在那刻着生命长度,缓慢延伸的线段上,让自己像一把尺子,缄默着丈量这个澎湃时代精神的广度。

(首发于《做人与处世》2008年第10期)

浮想联翩

“生活在别处”是一句多么富有诗意和哲理的诗句,它让人浮想联翩,让人心生向往,甚至让人激动不已,但马国福先生却劝我们不要“只活在自己肥皂泡一样的梦想中”,因为真正的生活只存在于当下,即“生活不在别处”。那么,我们怎样活才算是对生命的一种敬重和热爱呢?作者也给出了答案:或许,认真而又坚实地活在当下,就像一棵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树,也能在孤寂的原野站成自己不可复制的风景。

且读且思

试题详情

2.“从恶如蹦,从善如登”是什么意思?试着解释一下。

试题详情

1.你觉得“善”有大小之分吗?

试题详情

4.本文运用最多的修辞手法是比喻和排比,请从文中找出一个比喻或排比的例子,并说说运用这种修辞手法的好处。

小善大爱

马国福

善良的母亲常常告诫我们:看见人家的墙要倒,如果不能扶起来,不推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喝粥,你在吃肉,如果不想让,那么不吧嗒嘴巴发出声音炫耀,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人家伤心落泪,如果不想安慰,那么不幸灾乐祸也是一种善良;看见别人过断桥,如果你不经过,但提醒一声也是善良。

这些话是朴素的,如同泥土,却厚德载万物;这些举动是细小的,如同白雪,细微棱角衬高洁。

生活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看见别人践踏规则和公德,如果你无力抵抗,但恪守自己做人的准则,也是一种善良;看见一只小鸟受伤,如果你不能治疗,但是如果把它轻轻放回原野,也是一种善良;身为人师,如果不能桃李遍天下,那么不误人子弟,也是一种善良;建筑一座高楼,如果不能建成丰碑样板,但不偷工减料,保持自警的心,为自己的良心负责,也是一种善良。

这些,都是小小的善,就像在夕阳下随风缓缓流动的金色沙粒,尽管渺小,但它们流动的弧线交错辉映出晚霞中最美的波纹;这些小善,其实很简单,琐碎而又平常,世俗而又简单,仅仅是付出那么一点点举手之劳,恪守那么一点点人生底线,容忍那么一点点小过错,保持那么一点点廉耻之心,秉承那么一点点古老传统,许多小善,就举目可见,宛如寒冬墙角的朵朵腊梅,把我们的内心照亮,让我们对温暖的春天保持信仰和力量。

古人说“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古人还说“从恶如蹦,从善如登”,这些小善是一种日积月累形成的习惯,如同台阶,一步一步把做人的美德送往高处;那些小恶,亦如隐藏在雪山中的一两块小石头,只要关键部位稍微有所松动,就能乘着歪风导致整座雪山的坍塌,心灵底线的崩溃。

善恶常系一念间。有时候,恶是看得见的,善却看不见,用个比喻,善与恶如同寒冬里水面上的冰和冰下面的水,尽管冰封锁了水的灵性,但是水从不抛头露面,一天天一天天,同样将冰融化,唱着歌谣,走向春天。

生活常常是这样,有时候你对一个人做十件善事,他不一定记得住,但是只要你有一件恶举,他或许就记住了你。这是本性使然。所以,一个人若要改变自我形象,当从改变内心开始,积累小善成大善;树立口碑,当从戒恶做起,瑕不掩玉为此理。

乾坤朗朗,芸芸众生,我们不是孤立的个体,生活的每时每刻我们都与身边的人事、草木、环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偶然和必然的联系。也可以这样说,看得见的小善,是让自己活得快乐的一种涓涓细流,也是让身边的人活得无忧的一种社会责任。自我的小善产生的小快乐,常常带动了周围世界的快乐;周围世界的幸福渲染和扩大了我们个体的幸福快乐。

小善是一种爱的衍射,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涟漪;善良,其实很简单,如同最简单的那道数学题“1+1=?”,在不同的心灵世界就能产生不同的答案,但是,我始终相信,只要每个人为了形成爱的合力付出“1

(首发于《三角洲》2009年第3期)

心灵花开

本文我最感兴趣的是作者对“善”的种种诠释,这些“善”极其微小,甚至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却是指导我们生活的航标,只要你不跨越这些做人的底线,你就不会犯错,就不会心灵不安,就可以平静、快乐地生活。这世上被称作英雄的人毕竟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平凡的,都过着平凡的生活,但我们不妨积累点小善,因为这是让自己活得快乐、让别人活得无忧的一种社会责任。

且读且思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