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9321  259329  259335  259339  259345  259347  259351  259357  259359  259365  259371  259375  259377  259381  259387  259389  259395  259399  259401  259405  259407  259411  259413  259415  259416  259417  259419  259420  259421  259423  259425  259429  259431  259435  259437  259441  259447  259449  259455  259459  259461  259465  259471  259477  259479  259485  259489  259491  259497  259501  259507  259515  447090 

1.(2008年天津理综,5)为研究人工生态系统中大草履虫和栉毛虫间捕食关系的影响因素,设计如下两组实验。 

实验一:在培养液中依次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甲图); 

实验二:在培养液中先加入沉渣作隐蔽场所,再同时加入大草履虫和栉毛虫,得到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见乙图)。

据实验判断,正确的是                                   (    ) 

A.沉渣对栉毛虫的种群数量变化无影响 

B.大草履虫以栉毛虫为食 

C.培养液为上述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D.大草履虫的能量除用于自身代谢外,其余部分流入栉毛虫

答案  C 

解析  从乙图中可以看出,加入沉渣,栉毛虫的种类数量下降;两种生物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从甲图中可以看出,栉毛虫以大草履虫为食;本生态系统中无生产者,能量来源于培养液中的有机物。

试题详情

8.下列生态因素均影响红腹锦鸡的产卵量,但不同季节限制红腹锦鸡产卵量的关键因素各不相同。春天是    

夏天是     ,冬天是      。                             (   ) 

A.温度过高          B.日照过短           C.食物不足      D.温度过低

答案  CAB

影响生物的因素

[例1](2007年江苏)下列关于生态因素对生物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趋光性是农业害虫的共性 

B.温暖地区的阔叶林多,而寒冷地区的针叶林多 

C.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陆生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D.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具有综合性

答案  A 

解析  生态因素包括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生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了与环境相适应的特性;在农业害虫中,许多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都有趋光性,褐天牛、星天牛、蔗根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为完全变态昆虫,成虫具有趋光性。

变式训练

分析下列各种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海拔高度 

②决定水中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阳光 

③与大多数鱼类的洄游有关的主要因素是空气 

④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因素是水分 

⑤影响哺乳动物换毛及鸟类换羽的主要因素是温度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④         D.①⑤

答案  C

生物的种间关系

[例2](2007年全国Ⅱ理综,5)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   )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  D 

解析  从曲线可以看出,甲、乙、丙生活的区域不相同,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它们的生存区域和食物有重叠部分,存在竞争;三种鱼主要食物有所不同,有利于各种群的生存。

变式训练

(2008年全国Ⅰ,2)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下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  C 

解析  甲、乙、丙三者之间可形成一条食物链,由于丙专食乙,所以三者之间为捕食关系,甲、乙和丙还会因生存空间的相同而存在竞争;丙大量的捕食乙,乙会消亡,随之丙也会消亡,最后只剩下甲。

试题详情

7.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地区植被分布状况是:山麓热带雨林,山腰常绿阔叶林,上层温带针叶林,顶部高山草甸。决定这种分布状况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                               (   ) 

A.阳光              B.土壤           C.温度         D.水分

答案  C 

解析  考查影响生物垂直分布的因素,在生态系统的垂直方向上,决定植物分布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试题详情

6.下图①~④分别为A.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大小两种草履虫;C.狐与兔;D.细菌与噬菌体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示意图(纵轴表示个体数,横轴表示时间)。请据图回答: 

(1)判断A~D四组生物的对应曲线: 

A.        ;B.        ;C.         ;D.          。 

(2)造成②中出现的现象是由于                             。 

(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曲线是           。 

(5)若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                           

 答案  (1)③  ②  ①  ④ 

(2)食物竞争,使一种(大)草履虫死亡(饿死) 

(3)寄生关系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4)②和④ 

(5)狐死亡,兔先增加(失去天敌)后减少(受草制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间关系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运用的情况。根据图形分析,一般来说共生是两种生物的数量变化一致;捕食是两种生物一种增多(减少),另一种也随着增多(减少);竞争是两种生物一种数量增多,另一种生物大量减少或死亡;寄生可能使宿主数量减少但不可能使宿主全部死亡。

试题详情

5.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N1、N2)的数量变化如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   ) 

A.捕食关系,N1为捕食者,N2为被捕食者 

B.捕食关系,N2为捕食者,N1为被捕食者 

C.竞争关系,N1为竞争中的胜者,N2为失败者 

D.共生关系,N1、N2彼此依赖,相互有利

答案  B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中两物种的关系。从曲线可以看出,两曲线发生周期性变化。分析曲线的每一个周期,发现总是N1种群数量增长以后,N2种群数量随之增长,说明N2以N1为食物。两个种群存在竞争关系,一个种群的增长可导致另一个种群的减少。两种群若存在共生关系,则两曲线呈平行关系。

试题详情

4.(2008年广东生物,14)菟丝子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常生长于龙眼、柑橘等果树的树冠层。下列有关莬丝子和果树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 

①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②吸收果树的水分和养分  ③竞争土壤水分和营养  ④共同生活,互惠互利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答案  D 

解析  菟丝子和果树的关系是寄生关系,从果树中大量吸收养分和水分,影响果树的光合作用。

试题详情

3. (2009年海淀测试)分析下列各项叙述,选择有关的非生物因素的字母选项,填入下面的括号中。 

(1)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2)决定水中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3)与大多数鱼类的洄游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4)柽柳有十分发达的根系和很小的鳞片状叶,与此有关的主要因素是(   )

(5)影响哺乳动物换毛及鸟类换羽的主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空气 

E.土壤的理化特征

答案  (1)B  (2)A  (3)B  (4)C  (5)A 

解析  阳光、温度和水这三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分布起着很大的作用。第(1)、(2)小题都为垂直分布,似乎相同,但影响其分布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不同的。决定山区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温度,温度的差异决定了山上、山下植物的种类不同;决定水中绿色植物垂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光照的强弱,随着海洋深度的增加,光量越来越少,就形成了绿藻、褐藻、红藻的分层分布,阳光能够到达的深度极限为海面以下200米,绿色植物在200米以下就难以生存了。第(3)小题鱼类的洄游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但影响其洄游的主要因素是温度。第(4)小题,应根据适应性的特征来推理。发达的根系可以从土壤深层吸收水分,供植物体生长发育的需要,鳞片状小叶又可以减少水分的过多蒸发,柽柳根叶的结构特点无疑与水分的吸收与散失有直接关系。(5)哺乳动物换毛及鸟类换羽由光周期引起,即光周期变长时换夏毛(羽),光周期变短时换冬毛(羽)。

试题详情

2.(2008年温州模拟)下列哪一项属于温度的生态效应                      (   )

A.仙人掌的叶转化为刺 

B.植物群落随着高度的上升而发生变化 

C.近海分布着蔚然可观的“海底森林”,分层分布着各色海藻

D.三七、人参只有在密林深层中才能生长得好

 答案  B 

解析  仙人掌的叶转化为刺是为了适应干旱缺水的环境,以减少水的散失,A选项错误;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垂直方向上温度差异导致山上、山下的植物种类不同,B选项正确;近海分层分布着各色海藻,主要原因是不同区域的海水中光质成分不同,C选项错误;三七、人参只有在弱光下才能长得好,属于光照的生态效应,D选项错误。

试题详情

1.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北风吹,雁南飞”,决定这两种生命现象的限制性因素分别是 (   ) 

A.阳光、温度                      B.温度、光强 

C.日照长度、光质                    D.温度、日照长度

答案  D 

解析  影响开花的主要因素是阳光和温度,显然“四月桃花开”的限制因素是温度,因为同一地区的光节律相同。鸟类迁移主要由日照长度变化所引起的,鸟类在不同年份迁离和到达某地时间都不会相差几日,如此严格的迁飞节律是任何其他因素如温度变化、食物的丰缺等都不能解释的。

试题详情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与800字。④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