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59378  259386  259392  259396  259402  259404  259408  259414  259416  259422  259428  259432  259434  259438  259444  259446  259452  259456  259458  259462  259464  259468  259470  259472  259473  259474  259476  259477  259478  259480  259482  259486  259488  259492  259494  259498  259504  259506  259512  259516  259518  259522  259528  259534  259536  259542  259546  259548  259554  259558  259564  259572  447090 

7.下列图中表示北半球寒流的是

下图中各箭头及其代表符号①、②、③、④、⑤表示太阳、地面、大气、宇宙空间之间的热力作用。读图回答问题。

试题详情

读某半球中纬度某地区一月海陆等温线图,完成5-6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判断正确的是

A.该地区为南半球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  D.甲地是高原,乙地是平原

6.根据图中信息进行推理,正确的是

A.甲地气压高于乙地              B.甲地此时盛行东南风

C.甲地多阴雨天气,乙地多晴朗天气       D.乙地盛行下沉气流

试题详情

读下图回答1-4题。

1.此时,太阳直射在

A.90°W,15°S       B.90°E,15°S

C.90°W,23.5°S      D.90°E,15°N

2.与北京处于同一天的范围是

A.90°W-135°W-180°   B.0°-120°E-180°

C.90°E-120°E-180°   D.90°W-180°-90°E

3.此刻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北半球白昼时数变长

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       D.塔里木河可能处于断流的季节

4.图中所示季节的浙江,下列现象出现概率最大的是

A.受台风的影响       B.受副热带高压的影响

C.受冷锋的影响       D.受梅雨影响阴雨连绵

试题详情

26.(11分)在人类历史中,薪火相传的过程构成人类思想文化发展演变的历程,其中青少年应当成为文明主要的继承者和创造者。最近某中学历史教研组拟举办“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主题展览,邀请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请结合下列在展览会上摘选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

展览一:公元前六世纪-公元前五世纪中西文明的对照:

下表是展览中对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人物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每空2分,共6分)

人名
项目
中国孔子
古希腊苏格拉底
时代
特征
诸侯争霸,分封制瓦解;铁农具、牛耕出现,井田制瓦解;百家争鸣。
 
思想
观点
 
知识即美德;“认识你自己”
评价
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神的文化品格,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孔子被尊称为圣人。
 

展览二: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存在对西学的争论:

甲认为中国是文明古国,周围国家是蛮夷禽兽之国,文化落后,因此,只能是以夏变夷,从来没有听说过“以夷变夏”。

乙认为中国擅长的走道,西方擅长的是器。中国原来也包括器的,但是后来这套科学技术“器”的研究没有被重视,失传了,传到西方去了。我们现在向西方学习,学的即是我们传过去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传到西方,现在“天将器还中国”,我们又学习,这是合理的,必要的。

丙认为乙是在“古书中猎取近似陈言,谓西学皆中土所已有,并无新奇”,其意在“扬己抑人”。这种“西学中源说”的一大危害是造成社会更加崇古,“必谓事事必古之从,又常以不及古为恨”,以致在西学问题上只重器,而不能从更广泛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2)请比较并指出甲、乙、丙三人对待西学的具体态度上有何不同?(3分)

展览结束语: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

以下是展览的结束语:“21世纪是东方文化的时代”,这是近年颇为鼓舞人心的预言。在21世纪新形势下,“与中外历史文化巨匠握手,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

(3)请根据结束语和以上材料和问题,就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谈谈你的看法。(2分)

试题详情

25.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总结说:“要确切认识西方的历史或非西方的历史,没有一个包括这两者的全球性观点是不行的;只有运用全球性观点,才能了解各民族在各个时代中相互影响的程度,以及这种相互影响对决定人类历史所起的重大作用。”作者在这里强调  

 A.从西方的角度认识非西方的历史   B.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C.从非西方的角度认识西方的历史    D.用整体的观点认识西方和非西方的历史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试题详情

24.资本主义经济结构在19世纪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和二战后,共经历三次大调整。这三次调整的共同影响是

  A.调整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B.引发了三次科技革命

C.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引发了世界大战的爆发

试题详情

23. 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13年曾亲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认定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       B.捍卫人类和平正义是科学家的必需价值观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