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0692  260700  260706  260710  260716  260718  260722  260728  260730  260736  260742  260746  260748  260752  260758  260760  260766  260770  260772  260776  260778  260782  260784  260786  260787  260788  260790  260791  260792  260794  260796  260800  260802  260806  260808  260812  260818  260820  260826  260830  260832  260836  260842  260848  260850  260856  260860  260862  260868  260872  260878  260886  447090 

2. 断词取义

熟语的意义具有整体性,如果在使用时,只断取熟语中个别语素的意义,而抛开熟语其它语素的意义,就会导致熟语意义与句子语义相悖。

如:据专家测算,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2000年北京春招卷)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在句中只断取了熟语中的“首”的意思,而抛开了“受到攻击”或“遭受灾难”之意,与语境相悖。

试题详情

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因此,正确使用熟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通常要注意这些方面:

1.色彩不明

熟语从感情色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

如: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2000年北京春招卷)

“蠢蠢欲动”本指虫子及其它生物缓缓移动,后用来比喻坏人准备进攻或行动,多含贬义,用在来我国投资的外商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试题详情

   对成语的考查,侧重点是对成语意义的理解和在具体的语境中正确使用的能力。近几年的考查方式基本上都是判断选择的形式。题型一:选择判断成语运用正确与否;题型二:运用近义成语填空。

试题详情

成语的《考试说明》能力要求点同前边近义词,此不再赘述。

试题详情

21.(4分)应修改的有:

    ①“启示”应改为“启事”;

③删去“你们好!”;

⑤改为内有现金若干元,括号内容删去;

⑥删去“失主一定心急如焚”;

⑦“咨询”改为“认领”

评分标准:改对一处得1分。

王安石议论高深新奇,善于雄辩和旁征博引、自圆其说,敢于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事,慷慨激昂立下了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陋习的志向。于是向宋仁宗上万言书,认为:“当今天下的财力一天比一天困乏,风俗一天比一天败坏,毛病在于不知法度,不效法先王的政令。效法先王的政令,在于效法先王政令的精神。只要效法先王政令精神,那么我们推行的改革,就不至于惊扰天下的人的视听,也不至于使天下舆论哗然,并且本来就符合先王的政令了。依靠天下的人力物力来创造天下的财富,征收天下的财富来供天下人消费,自古以来的太平盛世,不曾因为财富不足而造成国家的祸患,祸患是由于治理天下财政不得其法。居官任职的人的才能已经不足,可是平民百姓之中又缺少可用的人才,国家的托付,疆域的保护,陛下难道能够长久地依靠上天赐予的幸运,而不考虑万一出现的祸患该怎么办吗?希望陛下能够明察朝政中苟且因循的弊端,明文诏令大臣,逐渐采取措施,革除这些弊端以适应当前的世事变化。我的这些议论,是那些沉溺在颓靡习俗中的人不会说的,而且那些议论的人还会认为是这迂腐而不切实际的老生常谈。”后来王安石掌管国家,他所安排的,大体上都是以这份万言书为依据的。

王安石性格倔犟刚愎,遇事不管对与错,都坚持自己的意见,执意不肯改变。到议论变法时,在朝百官都持不能变法的意见,王安石陈述儒家经义,提出自己的主张,辩论起来动不动就是好几百字,大家都驳不倒他。他甚至说“天灾不足以畏惧,祖宗不足以效法,人们的议论不足以忧虑”。朝廷内外老成持重的人几乎都被王安石解除官职了,他大量起用自己门下轻薄而有点小聪明的年轻人。王安石当了很长时间的宰相,因为旱灾而引退,等到再担任宰相,只过了一年多就被罢免了,直到神宗朝结束,也没有被再召回朝廷,前后共八年。

试题详情

20、(5分)答案提示:信,可解作“诚信”“真实表达自己”等;达,可解作“准确认知事物”“通达”“练达”等;雅,可解作“得体的言行举止”“良好的修养”等。(答案重在合理,理解要扣住“信”、“达”、“雅”三个词语的意思,基本有道理给3分,道理深刻给5分)

试题详情

19、(6分)A D  (A挂有匾额的老式瓦房是重新修建的,徐渭所居几间草屋已塌。D强加因果,徐渭作品的特点,主要源自命运的打击与他不屈人格的矛盾造成的内心焦虑。“ 强心铁骨、才横笔豪”是徐渭书法的特点,D项表述为“作品”的特点,不准确。)

试题详情

18、(5分)用青藤指代(或“比喻”)徐渭,(1分)形象生动,耐人寻味。(1分)全句强调了徐渭精神永存。(1分)表达敬仰之情。(1分)照应了文题。(1分)

试题详情

17、(1)(3分)假想与现实中徐渭的真实人生形成对比,(1分)突出了他在困顿中坚守的难能可贵。(1分)进一步表达了对徐渭人格的敬佩之情。暗含着对世态的嘲讽。(1分,答出一点即可)

(2)(3分)因为作者看到了自己与徐渭的巨大差距,(1分)在命运的考验面前,自己缺少自信,缺少独立的精神领地。(2分)

试题详情

12、答案A   解析:此题命题着眼点在于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解答此类题目,关键要把文段中的人物与事件的关系(该人于何时何地做了哪些事、是已经发生之事还是未发生之事、事件的信息在文段中是否有依据等)弄明白。本题A项中的“把对手说得心服口服”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有“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辩博济其说”的信息,因而可16、(4分)徐渭有旷世奇才又不恃才傲物,热爱生活,(1分)却屡遭打击,(2分)一生穷困潦倒,直至死去。(1分)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