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0880  260888  260894  260898  260904  260906  260910  260916  260918  260924  260930  260934  260936  260940  260946  260948  260954  260958  260960  260964  260966  260970  260972  260974  260975  260976  260978  260979  260980  260982  260984  260988  260990  260994  260996  261000  261006  261008  261014  261018  261020  261024  261030  261036  261038  261044  261048  261050  261056  261060  261066  261074  447090 

23.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建立“家给人足”社会。为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实业救国

试题详情

22.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提出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的代表著作是

  

A        B        C         D

试题详情

21.百日维新期间,文化教育体制的创新主要是

A.设立译书局    B.废除八股取士   C.派人出国游历   D.禁读四书五经

试题详情

20.右图为洋务派创办的部分新式学堂,对其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主要培养语言、军事和科技人才

B.改变了以儒学为主的教学内容

C.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先河

D.顺应了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试题详情

19.清代诗人龚自珍(1792-1841)诗曰:“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该诗中的“人才”主要是指

A.学习“程朱理学”的读书人      B.能“经世致用”的知识分子

C.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D.“向西方学习”的先进中国人

试题详情

18.梁启超曾引用过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引这段话的真实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        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证明中国进行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人才培养,教育为本”。回答19-21题。

试题详情

17.维新变法时期,湖南积极响应新政,不包括

A.巡抚陈宝箴支持变法         B.开办时务学堂,培养维新人才

C.设立南学会倡言变法          D.邀请梁启超主笔《时务报》

试题详情

16.《戊戌政变记》中记载:“人人封章,得直达于上。举国鼓舞欢蹈,争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每日每署封章皆数十,……”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

A.戊戌变法得到全国各阶层热烈响应   B.民族资产阶级参与政权的强烈愿望

C.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已经不得人心     D.统治者的决策开始受到民众的监督

试题详情

15.康有为提出“开制度局”,建立具有立法职能的新政领导机构的主张是在

A.《应诏统筹全局折》          B.《定国是诏》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

试题详情

14.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极为推崇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这反映出

他们

①对西方认识的深入  ②对洋务思想的超越

 ③要求推翻清朝统治  ④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