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A和B 两套装置中,哪一套装置更合理________(选填“A”或“B”)。
(2)准确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锥形瓶中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结果是否有明显影响? ______(填“有”或“没有”)。
(4)若实验中用的盐酸是浓盐酸,则测得的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与实际值相比会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或“不变”)。
⒗(6分)氢氧化铜固体受热分解能得到两种产物,其中一种为固定。某学生小组为确定这种固体产物是什么,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假设:生成的固体产物可能是氧化亚铜(Cu2O),也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资料:Cu2O是红色固体。
实验:将新制的氢氧化铜粉末放入试管中,使其在加热条件下分解
方案二:,。
从保护环境的角度看,⑴上述万案_____________较为合理。⑵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⒕(4分)“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但在实际化学反应中,常常根据反应伴随的现象来确定化学反应是否发生。请你根据对化学变化的理解,仿照实例填写下表:(表中内容不得重复)
实验内容
主要实验现象
例如:铜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
铜丝表面覆着一层银白色的物质,溶液变成蓝色
⑴
⑵
⒖(5分)我国青海湖地区素有“夏天晒盐,冬天捞碱”之说,其中捞出的碱主要是碳酸钠和少量氯化钠的混合物。小王同学以捞出的碱作为样品,并用以下一套装置对样品进行分析,根据量筒中收集到的液体的体积(相当于二氧化碳的体积)来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含量。(已知:HCl+NaHCO3===NaCl+CO2↑+H2O;CO2在饱和NaHCO3溶液中溶解度很小)
⒍发射通讯卫星的火箭上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 )
A.N20 B.NO C.N02 D.H20
⒎今年人春至五月,我市旱情严霓,市政府组织开展不大规模人工降雨活动。下列物质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A.食盐 B.干冰 C.蔗糖 D.面粉
⒏能证明某KCl溶液在
A.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结果溶液变稀
B.温度不变时,向该溶液中加入少量KCl晶体,晶体不再溶解
C.取少量该溶液升温,无KCl晶体析出
D.取少量该溶液,降温至
⒐下列实验方案可行的是( )
将NaCl和KNO3的混合物溶于水,再用过滤的方法将它们分离
②往铜盐溶液中加入铁粉获得少量铜 ③将氧气、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通过盛有足量灼热的铜网的试管获得纯净二氧化碳 ④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镁粉和铝粉( )
A.②③④ B.②④ C.③④ D.①③④
⒑向含有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Zn粉,完全反应后过滤。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若滤纸上只有Ag,则滤液中必有Ag+、Cu2+、Zn2+
B.若滤纸上有Ag和Cu,则滤液中必有Zn2+,可能有Cu2+
C.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必有Zn2+,可能有Ag+
D.若滤纸上有Ag、Cu和Zn,则滤液中有Ag+、Cu2+
⒒(2分)请从H、C、O、K中选择合适的元素,按下列要求写出化学式(各写一例):
⑴非金属氧化物_______;⑵由三种元素组成的酸_________;
⑶可溶于水的碱_________;⑷由三种元素组成的盐__________。
⒓(4分) 经过一年的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身边的一些简单物质,如木炭、氧气、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水等。
(1) 请从上述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写出两个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二氧化碳能与上述物质中的一种反应,生成一种酸,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含硫煤的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到雨水后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上会带来很大危害。这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⒔(3分)某工厂用硫化铜(CuS)制硫酸铜,现有两个方案:
方案一:让CuS在硫杆菌(催化剂)的作用下跟空气中的O2反应生成CuSO4。
请列式计算每片此钙片含碳酸钙的质量。
含钙量:每片含钙
每瓶50片,重
(中外合资xx公司出品)
(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标签中的含钙量是否错误。
(2)为测定其真实的含钙量,小东每次取10片钙片放入已称量的含足量盐酸的烧杯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aCO3+2HCl=CaCl2+H2O+CO2↑,充分反应后再称取烧杯和剩余物的总质量。小东做了三次实验,数据如下:
物质的质量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反应前:烧杯+盐酸
10片钙片
反应后:烧杯十剩余物
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田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__(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
实验方法
可能观察到的现象
结论
⒘某钙片的标签如右图所示,已知此钙片成分中只有碳酸钙含有钙元素。
执行标准:GB1413-99
主要成分:碳酸钙
16、(5分)如右图所示,小田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