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1923  261931  261937  261941  261947  261949  261953  261959  261961  261967  261973  261977  261979  261983  261989  261991  261997  262001  262003  262007  262009  262013  262015  262017  262018  262019  262021  262022  262023  262025  262027  262031  262033  262037  262039  262043  262049  262051  262057  262061  262063  262067  262073  262079  262081  262087  262091  262093  262099  262103  262109  262117  447090 

1.(09年全国卷Ⅰ)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w.w.w.21世纪教育网.com     

  A.邻里之间的是非大多是由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屑小事引起的,不必寻根究底,你们还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吧。

  B.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力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答案]B

[考点]考查成语的选用,能力层级为D级。

[解析]A.寻根究底:寻找根源,追究底细,弄清来龙去脉。 B.春秋鼎盛:春秋,指年龄;鼎盛,正当旺盛之时。比喻正当壮年。应用对象应该是人,不能用于修饰“时代”等,这里用错对象。  C.崇论宏议:崇,高;宏,大。指高明宏大的议论或见解。D.明日黄花:明日,指重阳节后;黄花,菊花。原指重阳节过后逐渐萎谢的菊花。后多比喻已失去新闻价值的报道或已失去应时作用的事物。

[思路分析]成语的运用要靠平时多积累。熟记其意义和用法。另外还要注意适用范围和对象(如“明日黄花”.“春秋鼎盛”)是否准确,感情色彩是否得当,与语境是否矛盾或重复,是否有语法错误等,切忌望文生义,并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试题详情

25.D(①“曾经”“已经”都表示事情完成,前者着眼于过去,后者立足于现在;②“天真”在这里是表示头脑简单.想法幼稚,用“愚蠢”语意太重;③“掩盖”是有意隐瞒.遮盖,语意较重,“掩饰”是隐瞒缺点.错误,语意较轻)

第五单元:正确使用熟语(包括成语)

刘庆波     山东省安丘市第一中学

《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等级为D。熟语是固定词组的总和,它包括成语.谚语.俗语.格言.歇后语和惯用语。显然,对熟语的考查是引导中学生走向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从近几年各地考题来看,对熟语的考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性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难点在误解词义的成语和容易误解色彩与适用范围的成语等。对这一考点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一.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二.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的使用范围和搭配对象;四.弄清所用的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从全国各地的情况来看,熟语是2004年考试大纲重新定位的考点。2004年以前该考点绝大部分是考查成语。2004年以来,除了那些实用性强.流传面广的惯用语.歇后语.俗语外,考查的重点还是常见成语的使用。近几年高考语文卷中,2006年没有考查熟语的运用,2004.2005.2007.2008年都是考查的成语的运用。2009年扩大范围,北京卷考查熟语的运用。高考熟语(包括成语)考查的题型一般是判断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正确使用熟语意味能准确理解熟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并能恰当运用。试题往往将正误选项杂陈,这就需要具备结合特定语境辨析熟语的能力。

试题详情

24.C “传播”意思是“广泛散布”,“传递”意思是“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结合句(1)语境,该填“传递”。“妨碍”意思是“使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碍”,不能和句中“居民们的健康”搭配。“妨害”意思是“有害于”,能和句中“居民们的健康”搭配。结合句(2)语境,该填“妨害”。“莫非”和“难道”都是副词。“莫非”多用于疑问句中表示疑问或揣测的语气,一般不表示反问语气;“难道”多用于反问句,表示反问语气。结合句(3)语境。该填“难道”

试题详情

23.D(①"收集"和"搜集"都有"使聚集在一起"的意思,但"搜集"还有到处"寻找"的意思。②性质:指的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本质: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的根本属性。③此句应用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以强调偷税对个人的危害,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关联词)

试题详情

22.B((1)“其间”指某一段时间,可单用,也可说“这其间”;“期间”是某个时期里面,前面通常要加上特定的时间概念,如“春节期间”“高考期间”。(2)“申冤”主要指自己申诉所受的冤屈,希望得到洗雪;“伸冤”则指洗雪冤屈。(3)“进而”表递进关系,“从而”表因果关系。)

试题详情

21.C(注意搭配对象:爆发---革命,火山-;暴发---疾病,山洪-,-户;注意感情色彩:大事--中性;大肆--贬义大事:大力从事,如“大事渲染”;大肆:毫无顾忌地(做坏事),如“大肆吹嘘”“大肆挥霍”“大肆活动”)

试题详情

20.C(“进而”,继续往前,进一步。“从而”,连词,上文表原因.方法等,下文表结果.目的等。“尽管”, 连词,前句表示如且承认某种事实,下文往往有“但是.然而”等表示转折的连词跟它呼应。反接上文。“不管”,连词,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结果都不会改变,后面常有“都”等副词与它呼应。“失之”与贬 义词相关;“有失”常与中性词或褒义词搭配。)

试题详情

19.B(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弯。结合语境中所强调“没通知任何人,没有任何人陪同”。根据前后语意,前空用转折“但”,强调转折后的语意,后空用“才”,因为两句之间隐含着必要条件关系,而非充分条件关系。乃至,用在并列成分的末一项之前,表示这一项更为突出;“以至”有两个意思,一个是“一直到”,一个是用在后一分句之首以强调前一分句的作用。)

试题详情

18.C (A“并且”应改为“却”;B“无论”同“还是”不能配合,应把“还是”改为“都”;D“否则”去掉。)

试题详情

17.C (A“何曾”后面不能跟否定句式,应作“何尝”;B“何妨”应作“不妨”;D“何苦”应用“何必”。)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