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则“”是“”
的什么条件(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 )
A、 B、 C、 D、
2、若满足,,则所在象限是( )
A、第一 B、第二 C、第三 D、第四
1、已知,,则 是( )
A、 B、 C、 D、
4.图31-6示生物圈中部分物质的循环。 A、B、C、D构成生物群落,第①-⑨号箭头表示循环过程。请据图分析回答:
(1)若此图为硫循环的部分示意,则X 气体对植物伤害的主要器官是_______。除①过程吸收X外,还有部分X转化成的其它物质进入土壤或水体,并以_________方式被A吸收,再用于合成蛋白质等有机物。X气体造成大气污染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若此图为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则:限制我国西北地区①过程总量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_________。完成①过程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若C同化的总能量为a,其中由A经④过程供能比例为x,则按最低传递效率计算,需要A的总能量(y)与x的函数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气的大量燃烧
②造成臭氧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大量使用了氟氯烃制冷剂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大量破坏
④造成水体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和浓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生物圈的稳态的自我维持不是由于
A.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B.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C.源源不断的太阳能为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提供了主要动力
D.人类的活动为生物圈维持的正常运转提供了主要动力
1.地球上出出现了最原始的生命后,最符合生物进化的实际情况的顺序是哪项?
A.厌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B.光合作用→厌氧呼吸→有氧呼吸
C.厌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 D.有氧呼吸→光合作用→厌氧呼吸
1.硫循环与碳循环有何异同?
答:通过比较,它们的不同如下表:
比较项目 |
碳循环 |
硫循环 |
进入生态系统的途径 |
植物等的光合作用、细菌的化能合成作用 |
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植物对SO2的吸收 |
进入生态系统的形式 |
CO2 |
SO2,SO42- |
返回无机环境的形式 |
CO2 |
SO2,SO42- |
返回途径 |
分解者分解,生物的呼吸作用,燃烧 |
分解者分解,燃烧 |
精典例题
例1 关于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的原因中,不正确的是
A.源源不断的太阳能是生物圈维持正常运转的动力
B.大气圈、水圈、岩石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的物质
C. 生物圈具有多层次的自我调节能力
D.二氧化碳的增加必定破坏生物圈稳态、
例2(2004年江苏卷)环境污染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植物在污染环境中也有继续保住正常生命活动的特性,这种特性称为抗性。研究植物的抗性对筛选具有净化环境的植物种类和保护环境有积极意义。
(1)一项研究表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叶片上气孔密度和气孔大小等有关。所得数据如下表
被测植物 |
平均受害面积(%) |
气孔 |
|
气孔密度(个/mm2) |
每个气孔面积(mm2) |
||
甲植物 |
13.5 |
218 |
272 |
乙植物 |
33.4 |
162 |
426 |
丙植物 |
57.7 |
136 |
556 |
①该研究说明,植物对SO2的抗性与气孔的密度呈______________关系,和每个气孔的面积呈_____________关系。
②在SO2污染严重的地区,最好选择表中________________植物为行道树种。
(2)工业生产中产生的SO2是酸雨(PH<5.6=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人设计实验研究酸雨对植物的毒害作用。实验过程如图31-1所示(除图中特别说明的外,其他条件甲、乙均相同):
实验结果表明,“酸雨”使植物叶片变黄,而对照实验中的植物没有变黄。该实验说明“酸雨”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影响。
参照上述装置和试剂以小麦种子为实验材料尝试设计实验,探究2种不同pH的酸雨对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①探究的问题:不同pH的酸雨对小麦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②作出的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实验步骤(简要叙述):
④实验预期结果与分析(实验预期结果多种多样,写出其中3种并加以分析):
巩固练习
5、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能源方面: ,清洁能源,开发 。
(2)物质生产:建立 生产体系。
即“原料-产品- ”的生产模式。
(3)野生生物资源:合理 ,加强 。
疑难点拨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