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262701  262709  262715  262719  262725  262727  262731  262737  262739  262745  262751  262755  262757  262761  262767  262769  262775  262779  262781  262785  262787  262791  262793  262795  262796  262797  262799  262800  262801  262803  262805  262809  262811  262815  262817  262821  262827  262829  262835  262839  262841  262845  262851  262857  262859  262865  262869  262871  262877  262881  262887  262895  447090 

1. 压缩空气引火实验难度较高,有几个关键要注意:

 (1) 密封性要好,主要是活塞与管壁的密封。当把活塞从管内拉出时,感到阻力比较大,且当活塞离开管口的瞬间能听到"嘭"的响声。这种情况可认为密封较好。实验时应在活塞上涂少许蓖麻油,起密封和润滑作用。

 (2) 管内保持足够的氧气。实验时可用尖嘴吹风球,向管内注入新鲜空气。

 (3)所用燃料燃点要低,普通棉花难于压燃。实验中要用硝化棉。硝化棉可以自制。取浓硝酸和浓硫酸,按体积比1∶2先后倒入烧杯内混合,使其温度保持在30℃左右。将脱脂棉浸入混合酸内,约15分钟左右,取出棉花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酸性。挤干后放在阴暗处晾干,保存时应放在密封瓶内,保持干燥。

试题详情

3.进行新课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镊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蓖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燃烧发出的火光。

 实验后,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1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实验结果,当塞子跳起时,瓶内出现了雾。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进而得出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3)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内能增加得越多,物体对外做的功越多,物体的内能减小得也越多,所以,我们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变化。这样内能的单位跟功相同,也是焦耳。如果对物体做了2焦的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2焦。

 其实各种形式的能,都可以用功来量度,因此国际单位制规定:各种形式的能的单位都是焦耳。

 (4)小结

 通过课本本章刊头画的实验演示和本节的"想想议议",小结本节的内容。该实验是机械能和内能相互转化的演示实验。把薄壁金属筒固定在桌子上之后,注入约1/4容积的乙醚,立刻塞上塞子。用稍宽一点的布带,在金属筒下端绕二圈,然后迅速地来回拉布带,一会儿塞子就被冲起,引导学生解释所看到的现象。外力克服摩擦力做功,使金属筒温度升高、内能增加,并引起筒内乙醚的蒸发。最后由于乙醚蒸汽压强不断增大,而将塞子冲起。告诉学生,在此过程中,克服摩擦做功,转化为内能。

 此实验中的另一个现象,往往被学生忽视。即当塞子被冲起时,在管口附近也有淡淡的雾出现。应引导学竹注意这一现象,并加以解释。这是由于气体膨胀对外做功时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从而使筒口周围的水蒸气凝成水珠。此现象恰好说明了: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内能会减小。此过程中气体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通过实验和议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做功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并且对物体做功时,有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时,有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物体内能减少。

试题详情

2.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方法--做功。

试题详情

1. 复习

 提问(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2)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试题详情

 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

试题详情

 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能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试题详情

21.(16分)某工厂有废合金(含有铝、铁、铜)粉末,甲同学探索工业废料的利用,用该废合金粉末制取纯净的氯化铝溶液、绿矾晶体和胆矾晶体,其实验方案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所加试剂①、②分别是              

(2)操作①的名称为     ,所用的仪器除铁架台、铁圈和烧杯,还需要的器材有             

(3)由滤液A制AlCl3溶液有途径Ⅰ和途径Ⅱ两种,你认为合理的是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A→D反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操作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提出可将方案中最初溶解合金的试剂①改为盐酸,重新设计方案,也能得到三种物质,你认为后者的方案比原方案是否更合理:      ,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肥润安公学09-1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试题详情

20.(11分)某无色透明溶液可能含有下列离子:K+、Al3+、Fe3+、Ba2+、NO3、HCO3、Cl、SO42等,取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①、用蓝色石蕊试纸检测该溶液,试纸显红色

②、取溶液少许,加入铜片和稀硫酸共热,产生无色气体,该气体遇到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③、取溶液少许,加入氨水有白色沉淀生成,继续加入过量氨水,沉淀不消失;

④、取溶液少许,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⑤、取实验④后的澄清溶液,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请回答下列问题:

⑴ 在实验①中,下图所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    (填代号)

⑵ 根据上述实验判断原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是  

⑶ 写出与②③三个实验有关的离子方程式:

②:          ; ③:        

试题详情

19.(8分)现有FeCl3溶液,根据以下现象将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加入石蕊试液变红是因为                        

(2)加入铁屑,溶液颜色变浅绿色                      

(3)滴入沸水中变红褐色                           

(4)加入氨水,产生红褐色沉淀                       

试题详情

18.(9分)化学实验是探究化学原理的主要手段。

(1)为了探究钠跟非金属的反应,有人进行如下实验:观察用刀切开的钠的表面所发生的变化。然后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从钠的化学性质角度分析你认为通过本实验可探究得出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实验中主要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加热时钠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探究钠跟水的反应,进一步进行两个实验:

①、向一个盛有水的小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然后把绿豆大的一块钠投入小烧杯中,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②、切一小块绿豆大的钠,用铝箔(事先用针刺一此小孔)包好,再用镊子夹住,放在试管口下,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待试管中气体集满时,小心取出试管,把试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焰,检验生成的气体。

根据实验①的现象可判断,钠跟水反应后的产物之一是       ,根据实验②的现象判断,钠跟水反应的产物之一是       ,综合起来可得钠跟水反应的化学反应原理,请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