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N、尽管天塌下来,我也能顶得住。
可以说“尽管......但是”,也可以说“即使......也”,不可以说“尽管.....也”。这个复句前后两个分句是让步关系,应将“尽管”改为“即使”。
O、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但是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地攀登到顶峰。
这个复句前后是转折关系,“不管”应改为“尽管”。
相关帖子定指与不定指搭配不当动词与指示代词搭配不当“坐坐”重叠不当表可能性的“会”使用不当搭配不当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和宾语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分句位置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3、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H、面对着一件件凝聚着深情厚谊的物品,一封封热情鼓励的慰问信,一双双期待的目光,她忍不住流下了眼泪。
“一双双”不能与“眼光”搭配,应把“眼光”改为“眼睛”。
I、由于坚持植树造林,这一带基本上根除了风沙灾害。
“基本上”和“根除”在语义上是矛盾的。是“根除了”,就不能用“基本上”来修饰,是“基本上”就不能说“根除了”。
J、关于不正之风,我们不能听之任之。
“关于不正之风”与“不能听之任之”搭配不当。“不正之风”是“不能听之任之”的对象,应把“关于”改为“对于”。
K、他想,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能造出来。
“聪明能干”是联合结构作定语,“能干”能修饰“手”“聪明”则不能修饰“手”,可改为“灵巧”。
L、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经验。
“渊博的知识”可以说,“渊博的经验”说不通。这句宜改为“一个领导干部应该具有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
M、我们必须注意研究流氓盗窃分子的活动情况和规律,以便稳准狠地识别和打击他们。
可以说“稳准狠地打击”,不能“稳准狠地识别”。改法有两种:或者把状语“稳准狠”改为“更好地”;或者分成两句,说成“以便更好地识别他们,稳准狠地打击他们”。
2、动词与宾语搭配不当
E、我要不断发挥优点,改进缺点。
“优点”不能“发挥”,“缺点”不能“改进”,应将“发挥”改为“发扬”,“改进”改为“改正”。
F、作为民主党自由派代表之一,肯尼迪对国内经济问题也提不出什么灵丹妙药。
“提不出”和“灵丹妙药”不搭配,要么把“提不出”改为“开不出”,要么把“灵丹妙药”改为“新的解决办法”。
G、运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能提高和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学习质量。 “提高”能与“能力”“质量”搭配,但“发挥”只能与“能力”搭配,不能与“质量”搭配。此例可改为“......,能发挥和提高学生的......”。
语义上搭配不当
语义上搭配不当是指主语和谓语、动词和宾语、修饰语和中心语以及关联词语在语义上不能配搭。
1、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A、三年中,本市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大踏步向前发展。
主语“产量”不能与谓语“在踏步向前发展”搭配,应将谓语改为“大幅度提高”。
B、秋天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
“北京”不能是“季节”,要么把主语改为“北京的秋天”,要么把谓语改为“是一年中最美丽的”。
C、内容正确是衡量文章好的坏的标准。
主语“内容正确”是从一个方面说的,而谓语“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是从两个方面说的,不能搭配。宜将主语改为“内容正确与否”或“内容是否正确”。
D、每当我回忆起跟随朱总司令度过的日日夜夜,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亲切动人、循循善诱的谆谆教导,就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
主语是联合结构,“音容笑貌”可以“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而“谆谆教导”则不能“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全句改为“......他那......音容笑貌就重新出现在我的面前,他那亲切动人......教导就重新回响在我的耳边”。
词性上搭配不当
词性上不搭配指词语的组合不合词性的要求。有两种情况:
(1)某个成分本应与甲类词组合,而误用了乙类词。
例如,副词一般出现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若出现在名词前面,便是词性搭配不当。如:“多么光荣”是合格的搭配,而“多么荣誉”便是不合格的搭配。
(2)某个成分本应与某类词的甲次类组合,而误用了乙次类。
例如,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个次类,及物动词后面接宾语是合格的组合,不及物动词接宾语(少数施事宾语,如“来客人”等除外),则是不合格的组合。如可以说“帮助老师”不可以说“帮忙老师”,因为“帮忙”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
①、每次查房、会诊之后,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怎样把病历写得完整、条理、清晰,告诉她怎样诊断疑难疾病,怎样处置特殊病例。
“写得”后面是情态补语,需用形容词,而“条理”是名词,不能与“写得”搭配。可以有两种修改办法:或者删去“条理”,或改为“......写得完整、清晰、有条理......”。
②、我们在教学上一定要提倡普通话。
“提倡”要求带非名词性宾语。“普通话”是名词,词性不合。可在“普通话”之前加上动词“讲”。
③、我不由得仰起头,无限深情地注目着那拔地而起的钢筋混凝土墙壁,......。
“注目”是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带宾语。“注目”可改为“注视”或“望”。
④、大家就当前的形势和治河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入地讨论。
助词“地”不能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应改为“的”。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例如:
①它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给杭州使用外,还向上海、南京等地输送。
②建厂初期,资金和器材都很困难。
③他们的足迹踏遍了太行山周围181个县。
④三年当中,这个县的粮食总产量,以平均每年递增20%的速度,大踏步地向前发展。
⑤他那临危不惧、舍己救人的革命精神,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⑥臭氧在大气中的比例很少,只占空气的百万分之一。
以上六例,毛病都出在主语和谓语的主干上。用紧缩法把句子的主干(主语中心和谓语中心) 找出来,就很容易看出语病所在。例①“发电量”同“输送”不能搭配,能“输送”的是“ 电”而不是“发电量”,应把“的发电量”改为“发的电”。例②“资金和器材”只能用“ 缺乏”或“少”之类的词去述说,虽然由于“缺少”必然感到“困难”,但习惯上不能用“ 困难”去说明。例③“足迹……踏遍……181个县”不能搭配,“足迹”只能说“遍布”而不能说“踏遍”;也可把“足迹”改为“双脚”或干脆把“的足迹”删去。例④“总产量… …发展”搭配不当,应把“大踏步地向前发展”改为“大幅度地提高”。例⑤“精神……浮现 ”不能搭配,应把“革命精神”改成“英雄形象”。例⑥“比例”不能论多少,只能论大小。可把“很少”改为“很小”。
主语中心和它的定语常常连在一起,有时让人弄混了,也会造成主谓不能搭配的毛病。例如 :
⑦植物这种习性的形成,是它在长期历史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的。
例⑦中的“形成”同“获得”是说不到一起的,能“获得”的不是“形成”而是“习性”。可把前面部分改为“植物的这种习性”,后面的“获得”可以不改,也可以把它改为“形成 ”。
主语或谓语是联合短语,双方不能完全配合,也会造成主谓不能搭配。例如:
⑧大家都注意清洁卫生,全校同学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了保障。
⑨从牡蛎和某些棘皮动物可以提取抗癌物质,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 广,前途是不可估量的。
例⑧可以说“健康有了保障”,但不能说“疾病有了保障”。可改为“建康就有了保障,疾 病就得以减少”,或删去“和疾病”。例⑨可以说“药用价值被发现”,但不能说“药用价值被推广”。可改为“许多海洋生物的药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用海洋生物制成的药物正在被推广”。
省略不当或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主谓不能搭配的一个原因。例如:
?⑩?三张小方桌拼在一起作为会议桌,接待客人和供开会之用。
?11?被大家称为“冷血动物”的局长性格怪僻,不仅不理睬他,反而引起对他的反感。
?12?它比最惊险的小说更加引人入胜,不忍释卷。
?13?只有这样,作家的感受才会敏锐,才会强烈,才能准确地把握新的人物的品质,才能创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
例⑩ “接待”前省略的主语应是“会议桌”,而桌子本身不能接待客人,只能供接待客 人之用。可把后面的“供”移到“接待”的前面。例11 “不仅不……反而”要求主语一 致。前面分句的主语是“……局长”,后面两个分句承前省略的主语也应是“……局长”,而“局长”与“引起对他的反感”显然不能搭配。另外,“不仅不”与“反而”搭配也不妥, “局长性格怪僻”,谁“不理睬他”?后面部分应改成“人们不仅不理睬他,而且对他十分反 感”。例12 “不忍释卷”的主语承前应是“它”,这是说不通的。可在“不忍释卷” 前加上“使人”。例13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并不是“作家的感受”,而应该是“作家”,在“才能准确”前面加上“作家”就可以了。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例如:
例①“四人帮”为了达到篡党夺权的狼子野心,竟然……
例②周围漆黑一片,在车厢内伸手不见五指,只听到列车猛烈的嘶叫声,打破了沉寂的环境。
例③作者通过一 个个饶有兴趣的故事,向我们介绍了不少古代学者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勤学 苦练的精神。
例④同学们在向科学进军的道路上,尽情地翻阅着那知识的海洋。
例⑤清晨,在公园里散步的人们尽情地呼吸着阳光和清新的空气。
例①“狼子野心”是“四人帮”的险恶居心,而不是他们追求的目的,它和“达到” 不能搭 配,应改为“罪恶目的”。例②“打破”的是“沉寂”而不是“环境”,应把“沉寂的环境 ”改为“环境的沉寂”。例③“介绍”和“精神”不能搭配,应把“精神”改为“动人事迹 ”。例④用“知识的海洋”来形容知识的浩瀚,来代替“书籍”之类,本来是可以的,但既 然是“海洋”,就不能“翻阅”。可把后面部分改为“尽情地探索着知识海洋的奥秘”之类 说法。例⑤“呼吸空气”是可以的,“呼吸阳光”就不当了。可改为“……人们沐浴着阳光 ,尽情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
动词与指示代词搭配不当:
这次去庐山休养,心田不在秀峰、五老峰、三叠泉……而在阔别了10年的铜鼓黄田山沟。我人生最绚丽、最宝贵的时光留在这里。(赵春华《苦楝树》195页,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
“去”应与“那里”相配。“去”表明立足点不在庐山,而在庐山之外的某处。
定指与不定指搭配不当:
于是在我眼前浮现出这样一幅画面:在蔚蓝的夜空里,乡亲们踏着阡陌,披着星光,走向村头的开阔地,一睹城里人刚刚看过的、最叫得响的、票房率最高的电影,姑娘穿着最时髦的裙衫,似乎要竞赛谁的式样新,谁的质地好;小伙子则穿着名牌T恤,眼睛溜溜地盯着那位穿着吊带裙的姑娘;老爷们吸着红塔山烟,在场地上跟其他几位爷儿们边看电影,边交流着美国青蛙的饲养诀窍……。(同上,14页)
“小伙子”是不定指,而“那位穿着吊带裙的姑娘”则是定指,不谐调。又如:
1、一部电影,和众多国产片一样票房惨淡,但这部电影却得到了媒体广泛的关注……。(2004、11、22《文摘周报》8版)
“一部电影”是不定指,而“这部电影”又是定指,不谐调。应该在句头加“有”,表特指。
4、常见例句
①中学生是青少年学习的重要阶段。
②教育事业是培养和造就四化人才的重要阵地。
③古往今来,一切卓有成就的人都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④天然气在旱地上出漏的时候,往往是庄稼长不好的地方。
⑤农民种的政策规定的自留地是一种正当的劳动。
⑥目前,足球运动在国际上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运动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